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柏树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柏树镇地处四川盆地东北大巴山南麓,位于革命老区宣汉县城30余公里处的西南部,是宣汉县文化名镇。明末建场,1932年置柏树镇,1949年改柏树乡,1958年改柏树公社,1984年复柏树乡,1985年改柏树镇。东与开江县回龙镇、长田乡相接,北邻宣汉县七里乡、庙安乡天宝乡,西靠达州市通川区盘石乡,南接达州市达川区花红乡、江阳乡、亭子镇麻柳镇。兴场立市逾千年之久,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厚重,也是明月江流域二县二区10多个乡镇进出和经济、文化、信息中心,交通枢纽和物质集散地。

2020年6月1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达州市调整万源市、宣汉县、大竹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20〕8号):将原天宝乡大沙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柏树镇管辖,柏树镇人民政府驻龙昌社区观月街34号。[1]

简介

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柏树镇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大巴山南麓,位于革命老区宣汉县城30余公里处的西南部,明月江上游,是宣汉县文化名镇。

柏树镇明末建场,1932年置柏树镇,1949年改柏树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改柏树镇,面积58.1平方千米,人口2.3万人,辖石桥梁、竹马、水磨、东岳、堰垭、三河坝、左右场、大坑、太原、峨风、太平寨、大桥、枣垭、九军、柴坡、岩口、月潭17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

2000年村社合并后辖1个社区、11个行政村:龙昌社区(5个居民小组);水磨村(7个村民小组)、东岳村(11个村民小组)、太原村(4个村民小组)、峨风村(7个村民小组)、九军村(6个村民小组)、岩口村(4个村民小组)、石板梁村(7个村民小组)、太平寨村(13个村民小组)、月潭村(11个村民小组)、三河坝村(8个村民小组)、左右场村(9个村民小组)。共有5个居民小组、87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柏树场,距县城22千米。宣(汉)柏(树)公路与达(川)柏(树)公路连接。[2]

沿革

柏树镇,古为殷商西方部族,土著民族为巴人。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以其宗姬封于巴"(《华阳国志》),地即属巴国领域。

公前316年,秦灭巴蜀,地为秦国领属。公元前314年,秦行郡县制,属巴郡(治江州,今重庆)宕渠县(治今渠县土溪乡城坝村)地。

公元前206年,项羽封刘邦为汉王,都南郑,统巴、蜀、汉中31县,地即属汉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宕渠县为益州巴郡所领。公元24年(以下省公元二字),公孙述称王巴蜀,地为他所建立的大成国管辖。

公元36年冬,东汉灭述统一巴蜀,和帝永元年间(89~104年),分宕渠县北部地方置宣汉县(今达县市)取义宣扬汉王德威,仍属益州巴郡。献帝建安六年(201年),改属巴西郡(治今阆中保宁镇)。宣汉县其时管辖达县、宣汉、开江、万源、通江、城口等地区。

214年刘备占据益州。216年,刘备分巴西郡置宕渠郡(治今渠县土溪乡城坝村),领宕渠、宣汉两县,属益州,222年省宕渠郡,后主刘禅延熙(238~258)中曾复置,"郡建九年省",地划归巴西郡。仍属益州263年,曹魏灭蜀后属梁州。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立平州县(今平昌县),废宣汉县。惠帝元康六年(296年)分巴西郡复置宕渠郡并宣汉县,郡领宣汉、宕渠、汉昌三县,属梁州。

303年,梁州郡县没于李特,宕渠郡实废。304年(永兴元年)李雄建立了成汉政权,复置宕渠郡,仍领宣汉等3县347年东晋桓温灭成汉,地归东晋;373年,则为符坚的前秦所领;385年又还东晋,404年为谯纵所据,413年再还东晋。420年,东晋灭亡。统治长江流域的南朝宋、齐梁三个朝代,依次领有巴蜀地方。

宋初(此处指420~439年间)新立巴渠郡(治今达县)辖与郡新立的宣汉、始兴、巴渠、东关、始安、下蒲(440~462年间立)、晋兴7县,其中2县在今南坝镇镜内,即巴渠(治今南坝镇黑溪寺)、东关(治今五宝乡境)。齐梁领属仍旧。

553年(西魏废帝二年),西魏攻取巴蜀,改宣汉为石城。恭帝二年(555年)分新安县东部乡里置东乡县(治今普光罗家坝),并在此置石州、巴渠郡。北周武帝天和四年(569年)废石州及巴渠郡,仍于东乡置三巴郡,郡领东乡、下蒲,改南晋郡为和昌郡,省东关入宣汉县。

隋开皇三年(583年)十一月,"罢天下诸郡",省巴渠、下蒲入东乡县,废三巴郡改属通州;废和昌郡,宣汉属并州。五年(585后),自并州(前南晋郡)北二百里迁宣汉县治于东关故城(指和昌郡,今五宝乡境)。随即又废并州,宣汉也改属通州。大业三年(607年)四月,"改州为郡",通州改名通川郡,宣汉等四四县为其所属。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通川郡为通州,辖东乡、石鼓;又于宣汉置南并州,并置东关县(今五宝乡境)为其所属。贞观元年(627年),废南并州,省东关入宣汉。唐太宗贞观元年分全国为10道,镇境属山南道。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分全国为15道,镇地属剑南东川道。

907~964,前蜀、后蜀统治期间,道、州、县的领属关系未作变动。宋乾德三年(965年)改通州为达州,辖东乡、巴渠、石鼓、宣汉。五年,省宣汉入东乡县。镇地属巴渠县,达州管辖。

1279年,元朝统一了四川。至元二十年(1283年)废东乡县、巴渠入通川县,隶属四川行省川南道夔州路的达州。1363~1371年,四川为反元农民领袖明玉珍建立的大夏国所统治。1371年6月,明朝控制四川,属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夔州府。正德九年(1514年)改属达州。崇祯十八年(1645年)五月,张献忠部破东乡城,属农民革命政权大西国。

1644年,清政权在北京建立,但到顺治十四年(1675年)张献忠余部杨秉胤,在今塔河乡小城寨战败降清,地始属清朝统治。初属四川省川东道夔州府,雍正六年(1728年)改属直隶达州,嘉庆七年(1802年)升达州为绥定府,东乡仍为所属。

1911年(辛亥)10月10日,武昌起义胜义,11月30日东乡起义,东乡军政府成立。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东乡为重庆军政府所辖。2月,成渝两军政府合并,即属蜀军政府;3月,蜀军政府改名四川都督府,东乡为川东道绥定府属地。

民国3年袁世凯废府设道,镇地属四川东川道。秋。因避免与江西省东乡县同名,且古为宣汉县地,改名宣汉县。宣汉县先后(民国5年4月至22年10月)为护国军、靖国军、江防军、西北自治后援军和援川陕军、川陕边防军所统治. 1949年12月17日解放军入城,宣汉解放,属川北区达县分区。

1952年9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成立,改属达县专区。1968年改为四川省达县地区,1993年更名为达川地区。2000年又撤除地建市,改为达州市。柏树镇仍为所属,至今未变。[3]

自然地理

柏树镇气候特征:柏树镇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温受海拔高度影响大,境内立体气候明显。海拔500米以下地区春早夏热,雨水集中,旱涝交错,多风、秋雨,冬暖霜雪少,属四川盆地严热带气候。海拔800米以上地区春迟秋早,夏短冬长,具有分缘山地温带气候特征。镜内四季分明,传统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四季的初日。

季风环流对镜内气候产生影响。冬季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常受西北冷空气影响,气候干冷,夏季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常受东南及西南暖湿空气影响,湿热多雨。

月潭河

月潭河宣汉县柏树镇的母亲河,发源源头有二处:一处源头于宣汉县宣汉县东乡镇、芭焦镇境内流经天生镇峨城山又,流经柏树河于宣汉县七里乡七里道班汇入新宁河七里乡月潭河中段。另一处源头于开江县境内新宁河经宣汉县七里乡七里峡神龙洞汇入新宁河七里乡月潭河中段。贯穿柏树全镇经达县江阳入明月江,全流域长40多千米,最宽处宽200多米,面积达133.33公顷(2000多亩),七里乡冉沟村至柏树镇水磨村可通航1-3吨木船,月潭河柏树镇流域水能资源丰富,已开发柏树镇高洞、柏树镇矮洞水电站,为柏树镇早期工业化特别是3线时期电能保障方面做出了大力贡献!达州至万州高速公路(四川境)高速公路经盘石穿沙坝湾隧道、七里穿观音山隧道,经回龙、金山寺、开江县城南(县城与明月水库之间)、雷打石、讲治、宝石,穿猴子岩隧道(长2393m,其中四川境453m、重庆境1940m)进入重庆万州。柏树镇月潭河流域内没有大型城市和大型工业企业,天然植被保存基本完好,流域内盛产大米、油菜、玉米、小麦、红苕、花生、大豆、绿豆、胡豆、豌豆、柚子、柑橘、梨、李、仙桃、杏、樱桃、核桃等多种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和多种地道川产中药材,流域内农业经济十分发达,是当地主要的粮仓和商品粮、商品生猪基地。山脉山清水秀,山势奇特壮观,交通方便。

东岳溪

东岳溪,发源于宣汉县柏树镇观音山森林公园观音山主峰宝盖寺。在柏树镇东岳村刘家沟流经近二十公路在柏树镇东岳村谢家坝村民小组汇入月潭河。

观音山森林公园位于四川盆地东北大巴山南麓,达州市宣汉县柏树镇,面积24488亩,最高海拔1058﹒6米。以低山丘陵地貌为主,为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观音山省级森林公园以丰富的自然景观见长,具有" 奇(特)"、"秀(美)"、"古(扑)"、"幽(静)"、"神(奥)"的特色,站立山颠,朝观日出,"俨然峨嵋",晚赏夕阳,佛光万丈,其茂密的森林、多姿的山峰,潺潺的溪流,神秘的旱海,迷人的溶洞、海洋动植物化石……

观音山下又分布着大大小小几十条溪流,东岳溪在宣汉县柏树镇东岳村境内有着近二十公里,东岳溪主流发源于观音山的十多座山峰小溪,小溪最高峰发源于观音山主峰宝盖寺下。

观音山的十多座山峰小溪,流经观音山地和盆地,形成了典型的串珠状小河谷,峡谷与盆谷相间排列。最大的溪流由观音山主峰宝盖寺流至东岳村柏树镇刘家沟煤矿。在刘家沟小桥与观音山另一主峰经李家桥溪流汇集入东岳溪。

东岳溪是山地性溪流流,河床比降大,纵横交错,在峡口经过近千米的落差后水流渐渐转入平缓,蕴藏有丰富的水力资源,从海拔1058﹒6米曲曲湾流,河水清澈见底,游客赞美此乃天然矿泉水也,山泉清甜可口可直接饮用。

文化

柏树镇是宣汉县文化大镇,2009年新建成宣传文化中心一所,图书、阅览、舞厅等宣传文化活动设施齐全。并出版个人专集四部。

柏树镇创办有宣汉县柏树镇综合门户网站一个--柏树新闻网和筹备创办《柏树文学》杂志。是第三届达州市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谯家怀创办。柏树新闻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备案。编 号:闽ICP备07076534号。

柏树镇在外创业的谯家怀创办的全国第一本"打工人办、打工人编、打工人写" 杂志《打工文学》、《外来青年》、《中华巴蜀儿女》、《打工诗刊》、《新城市人》文学杂志在全国民刊中影响很大。 并主编有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献礼的中国第一本打工诗集《中国打工诗人》(银声音像出版社出版)、《中国打工诗歌年鉴》诗集、《打工文学丛书》文学丛书。[4]

经济

柏树镇乡镇企业有煤矿、机砖厂、砂场、矿石厂、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籽。养殖业以生猪、牛、家禽、淡水鱼为主。

柏树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通讯畅通,截至2009年底全镇有个体工商户550多户,从业人员一千余人,是明月江畔达县、开江县、宣汉县、通川区、四县区最大的人流物流中心。

旅游

柏树镇名胜风景有: 宣汉县国家观音山森林公园观音山景区、宣汉县国家观音山森林公园观音山景区磴子坝落水岩(高洞)瀑布、宣汉县太平寨风景区、九军坪水库、冒火山等风景。

折叠宣汉县国家森林公园观音山景区

宣汉县国家森林公园观音山景区观音山,海拔1058米,原名大行山,传说一只大鹰飞至此山,三天三夜,不食不动,人们视鹰为神,当地人开始发起修建寺庙。当人们不知把寺庙建在何处时,却发现了山顶有煤炭;当人们把盖寺庙的砖瓦烧制结束时,煤炭突然又消失了,煤窑里冒出汪汪清水,天然水井生成了,僧人们就此耕地种菜。传说寺内观音菩萨特灵,信徒们将大行山改叫观音山。又有人说,是因为达县有座真佛山与此山遥相呼应,故此得名观音山。观音山素有"鸡鸣闻三县"之说耳。宣汉观音山省级森林公园西连宣汉柏树镇,东与开江县长田乡相邻,南接达县花红乡。北抵宣汉七里乡。森林面积24488亩,森林覆盖率达95%。公园距宣汉县城45公里,达州市36公里,开江县城35公里。

宣汉县国家森林公园观音山景区观音山,鹤立鸡群,处于圆心地位。站立山颠,朝观日出,"俨然峨嵋"(山门横联"俨然峨嵋");晚赏夕阳,佛光万丈;林海无边,"鸟语花香"(石雕);南观达县真佛山,东眺开江金山寺,西瞰双河香炉山,北见峨城之竹海,重峦叠嶂,怪石林立,奇花异卉,四季常开,珍禽异兽,林副产品极为丰富,野生药材遍山皆是,红军战壕遗址,白莲教起义的跑马坪等依稀可见。

观音山独特的自然景观,诸如分水岭,一分两岭;南地堂,坐堂侯客;茨竹河,河走竹间;打儿窝,击窝生子;锦鸡岩,岩上捉鸡;奈何桥,桥上试胆;九道拐,拐中迷路;鬼壁画,人兽莫进;黑白塔,巍峨挺拔;蘑芋石,巨大无比,公母洞,水下相连。同时,随处可见潺潺的流水,叮咚的山泉;那冬暖夏凉的龙洞,神童横吹的牧笛。春有杜鹃分外绕,盛夏正好瞧青松,秋赏枫叶红满山,冬有雪花盖葱茏。僧人曾体凡吟诗道:"山高超真佛,远景胜香炉,近景赛峨城,庙家胜玄祖。"观音山属峨城山系,曾是浅水湖泊,历经变迁,渐成今貌。贝壳化石、公鸡化石、板兰根化石、大树根化石等多种动植物化石随处可见,旱海奇观,慰为观止!有人说观音山的绿,是别的地方都见不到的那样好看的绿。满山遍野的红色杜鹃、紫色杜鹃,白色茶花,玫色紫荆花,黄色野菊花,三色芙蓉花竞相开放。新生楠竹,雨后春笋,蒸蒸日上,喜气撩人。各色鲜花映衬在层层绿波里,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美丽景观。为生态旅游起到了画龙点晴的作用。山上野生扎耳根、松菌、笋子等硕大无比。林间小道,被棕红色的松针象地毯似的厚厚铺垫着,即使下雨天走山路,脚上也不会带上泥巴。饮观音山的水,男人喝酒不知醉,女人喝了越长越年轻。观音山顶象一个具大的宝盖,人们把寺庙取名为"宝盖寺"。又有人认为,建于盛世唐朝的宝盖寺,与观音山东边的宝塔寺是一承相脉的,因为石碑字体一模一样,又属于当时的"三里一堂,五里一庙",故叫"宝盖寺"。"宝盖寺",又名"宝盖禅院",占地2亩多,修建于唐朝,毁于文革时期。寺内由四大殿组成,分别为:玉皇殿、观音殿、普贤殿、大象殿。各殿又分设大佛殿、祖师殿、翠竹殿、三多堂等小殿。殿堂牌坊、牌位内,石雕篆刻,工艺精湛,墨迹如新。如滚龙抱柱、双凤朝阳、二龙抢宝、对狮护寺。神像、佛座、佛礅、大象等石刻,高雕镂空,栩栩如生。清代撰刻碑文50多块,成材石料估约一千多方。现存数联,一曰:"鸟语花香何处寻,兽众林茂此地生";二曰:"正气凌霄如接云起,精忠贯日直射斗牛"(斗、牛指二十八宿的斗宿和牛宿。有人说是写大山、寺院灵气和气质的)。三曰:"有一菩萨至大行,名曰普贤最上乘", 象是讲普贤菩萨是骑着大象来此山的。庙内两墙相对有一联曰:"昼日夜月明,晨钟暮鼓声"。年年庙会,朝山拜佛,日上千人。精深厚重的宗教文化,极有观赏和研究价值。

传说曾有一小偷,趁天黑逃到寺庙,身体挨着了大石像,不料听到"呵呵"嘲笑声,当场吓死。寺庙大门口有石雕大像,脚下装有四个石滚子,运用一种古朴的机械原理,才能打开大门。当地人非常朝信的说法是:谁摸了大像的头,就不会头痛;摸了大像的肚子,肚子就不会痛。人们经过此,都要去摸一摸。生活在观音山的柏树人一直将观音山视为自己心中的偶像,扬善惩恶,苦读诗书,不重家宅。

如今,柏树镇出生的李德华先生(现为台湾商人),积善修学堂,修亭子,修佛像。柏树籍人在达州市里当书记、市长者不乏其人,在北京、成都、重庆等大城市从事行政管理、科学研究、教书育人等的领导、专家学者不计其数。他们时时不忘观音山,逢年过节回老家,总要到山上去走走,烧烧香,拜拜佛。为使森林资源转变成森林资本,抓住生态旅游发展的大好机遇,坚持走生态旅游化,旅游生态化的林业可持续发展之路,遵照张中伟省长的讲话精神:"生态是发展旅游的基础,生态是发展四川省旅游的王牌",凭借"巴人文化名城",红军文化和县政府提出的"把宣汉建成全国生态旅游大县"的有利平台,国营宣汉县飞播站已经将原来的林场打造成如今的花园式工区,他们修通了公路和上山人行道,修建了人畜引水池,畅通了照明

电路、电视、电话、通讯等,工区住房改造成了宾馆。培植森林资源,栽植黄桷树、塔柏和楠竹。严格管理,将每株楠竹按照年度和株数实行编号。林区秩序井然,各种消防设施齐备,实现了连续26年无森林火灾的佳绩。2003年12月,宣汉观音山森林公园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2004年6月《宣汉观音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已通过评审。人们正在准备把宣汉观音山省级森林公园申办成国家级森林公园。[5]

太平寨风景区

太平寨拔地耸立在达县、宣汉、通川区三县交界之处柏树镇。海拔760余米,在一块盆地间巍峨壮观,山顶四周由两层陡峭的石岩构成,两层之间约50米高。惟有四道(东、西、南、北面)山门可上。山门狭窄,被石头紧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整个寨子成扇形,寨上田土丰沃,果树茂密,耕地近400亩。因此,太平寨被誉为名震川东第一寨。

太平寨,古称捍城寨,又称汉城寨,意为汉人居住的城堡。现隶属四川省宣汉县柏树镇,距宣汉县城约40公里,距达州城约20公里。雄踞在宣汉、达县、通川三县区的交界处,海拔高约800余米。其自然生成十分奇特罕见,在峨城山、观音山、真佛山、雷音铺、犀牛山、九斤坪等群山环抱的小盆地中自然天成,突兀而起,巍然矗立,大有唯我独尊傲视群雄之势。

太平寨,形似一艘停泊待航的战舰,南北长约4公里,东西宽约3公里,并分别向南北方向逐渐收窄,到南北两端后形成尖角。其分别由漫坡与上下两层悬崖构造而成,状似宝塔。从下向上,四周为缓冲漫坡,似为塔基,脚踏三县区,此为第一梯级。从漫坡向上逐渐收拢戛然而止,形成悬崖峭壁,高约40-50多米不等,形成第二层梯级。悬崖之上向内凹进,宽约50-60多米,形成两个大半圆(鹞子岩、月儿扁为壁直到底),较为平坦,地种庄稼,坡长林木。紧接着又陡然壁立,高约30-40米不等,形成第三层梯级,之上为寨顶平地。

太平寨,按方位设置有五处八道寨门,即东门、南门、小西门、北门、德胜门。寨门皆依山顺势凿岩砌石而建,青石圆拱。各门根据地形建成城垛,用于防守。东、南、北三门按二、三梯级分别建有两道寨门,用于分层把守。小西门、德胜门仅建有第二梯级的一道寨门,要上寨则需绕道二岩(即第二梯级凹进平地)经南门或东门而上。为什么未建正宗的西门呢?想必是工程太过艰巨,当年建造西门的凿岩痕迹清晰可见,必定是知难而退罢了。八道寨门,建造得气势恢宏,不要说在冷兵器时代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就是在今天也是易守难攻之地。

太平寨的险要,主要是环绕的两层高岩,皆系高大光滑的石壁,似为整体,无法攀爬,必须经寨门而入,这或许是捍城寨变成太平寨的缘由吧。只可惜几处寨门城垛古青石条,已被不肖子孙们,变成了寨上原有两个生产队保管室的房墙。如今,仅剩下光秃秃的门洞,像张开的大嘴,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自己的不幸。

根据东、南、北、小西门、德胜门五处寨门的设置,自古上下太平寨的道路仅有五条。小西门常年关闭,不得打开,传说如果打开,则会引发旱灾。五条上寨的道路都陡峭崎岖漫长。从东门方向上寨,从周家寺或大桥沟(宣汉县辖区)开始就要爬坡上行,经过漫坡地段到达东门的第一道寨门,约4公里;从南门方向上寨,从天井坝(达县亭子镇辖区)开始,从漫坡底而上,也有约4公里,方能到达南门第一道寨门;从北门方向上寨,有两条道路,一是从达县江阳乡高家坝,二是从通川区盘石镇杜家沟两个方向分别开始向上攀登,漫坡地段约5公里,才能到达北门第一道寨门;从德胜门方向上寨,从康家坪(宣汉县辖区)开始向上前进,爬过约3公里长的一道脊梁,方可到达寨门。凡是从五条道路上寨,你纵是身体健康年轻力壮,中途都得小憩几次,方能气喘吁吁到达寨顶。五条上寨的山路,也不知经过多少代人的不懈努力,全是由青石板铺就,宽1米有余,一步一级,甚是整齐。

观音山景区磴子坝落水岩(高洞)瀑布

宣汉县国家观音山森林公园观音山景区磴子坝落水岩(高洞)瀑布,你一定没有见过,虽然她不能与黄果树瀑布相比,但在宣汉县柏树镇的磴子坝,她已经不知道存在多少年了,她无偿的给予磴子坝人提供饮用和灌溉的清澈水源,也因此养育了磴子坝人民。

瀑布作为风景被人们欣赏,那是人们生活富裕,有了闲钱,心情闲适的时候,也只有这个时候,瀑布在人们的眼里才是风景。磴子坝人生活在落水岩(高洞瀑布)旁边,磴子坝人天天可以欣赏瀑布,时时可以观赏瀑布,磴子坝人天天与美丽的瀑布生活在一起,与瀑布有着特别亲密的关系。也许是磴子坝人生活在瀑布边上的原因?磴

子坝人对瀑布没有什么可惊叹的,但磴子坝人对瀑布给他们带来的滋润和清凉,磴子坝人是充分感受到的,只要是夏秋季节到磴子坝,磴子坝人都会十分骄傲的对来客说,座家里热,到落水岩(高洞瀑布)乘凉去,那里的水清甜爽口。

落水岩(高洞瀑布)离柏树镇约1.5公里,离磴子坝约150米,瀑布高约30米,宽约一百米,瀑布因河顶端一块石滩横卧,把从宣汉和开冮深处流出来的水一分为二,如撕破的两条白绸飞挂在那30米高度的悬崖上,也如白衣少女矗立在那30米高度悬崖边站立着,享受着青山绿树喷放出来的富氧离子。瀑布底下的潭水清澈见底,飞挂下来的如棉白水,在阳光的映照下,彩虹飘动,潭水里戏水的孩子们

什么都不用顾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在里面凫水,像水塘里的鸭子,游人的到来,一点也没有打扰他们。秋分这个季节,天气虽然已经转凉,但因为近二十天的干旱少雨,"秋老虎"仍然发着威。干旱少雨的原因,高洞瀑布的水比以往少了很多,大概每秒在一个流量左右,"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的气势仍然不减,哗啦啦的瀑声非常悦耳。

这落水岩(高洞瀑布),也是近些年城里的人们才争着去那里观赏的原生态风景,过去因为不通公路,只有柏树镇、磴子坝人知道,即使柏树镇的干部们知道,也广泛的宣传,但因交通不便,没有人去。自从宣汉县观音山森林公园建设后,由于申报国家级森

林公园观音山森林公园没有水,才把明月江中游月潭河磴子坝高洞到幺儿坝矮洞的一段河流规划到观音山森林公园,并被人为的改为落水岩瀑布。落水岩(高洞瀑布)因此也成了到磴子坝的人们要去观看的风景。说实在话,我是磴子坝土生土长的人,但因方方面面原因,落水岩(高洞瀑布)除了小时候去玩耍过,成人后我一次也没有去欣赏过。这次后母生病我才第一次是真正的到瀑布下亲身感受了。

到了落水岩(高洞瀑布)我本可以大声呼喊,呼喊出战胜自己的喜悦,呼喊出对大自然的赞叹,可我没有。我压抑住自己的喜悦沿着谷底慢慢品味,品味一个人的安静,品味与自然深切相拥的真情。瀑布就在眼前了,一览无余。流水从石滩上斜倾而下,带着晶莹的水花重重摔打在潭边的石头上,碎成万千薄薄的水雾。哗哗的水声,铮铮的破碎声演奏出参禅布道的梵音。对于这样扣人心魄的美景,我往往会按捺不住要近距离去触摸它了。当跳过一块块滚落山涧的石头,我才知道这样的心灵享受是要付出代价的。一块块石头散落在小溪间,没有任何规律,没有任何统一的尺寸,小到拳头,大到一条小船,不一而论,多不胜数,越往前走就越艰难。先是一块块如猴状般蹦过去,再到近前,一块块巨石横在中间,不得已只能手脚并用,用小孩子的办法攀爬而过。石边是淙淙的流水,如不小心定成落汤鸡。人往往善于征服自然,在这里多攀爬几下,结果却恰恰相反。攀过最后几块大石,我已站在瀑布脚下。水花夹杂着丝丝凉意扑面而来,精神像吸了水的海绵顿时膨胀开来,这是辛苦攀爬后最好的犒劳。瀑布就在我的身边,一米的距离触手可及,就像佛在我的身边不离不弃。瀑下的石被冲刷的格外干净,净的没有一缕尘,没有一丝杂念,那青灰的颜色是否是梵音浇淋变幻出来的色彩?飘飘的水流顺势而下,以水的荣枯盈瘦演绎一朵石坐禅佛化的意念。水语叮咛,静心冥望,在一潭碧水的镜照下石化为佛。一段跌落的岁月,早已沉沉几百年,当水从高处跌落深谷,以经年的水磨耳语超凡出尘化为执手盘坐的石莲。这是李太白笔下的庐山瀑布么?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黄培杰笔下恣肆的黄果树瀑布么?几度凭栏观不厌,爱他清白可盟心。是,又或许不是,这些美丽的文字哟此刻也无法穷尽我的心情。望着洋洋洒洒而下的流水,以诵经的名义抵达我内心的真核。

特产

柏树镇物产丰富,有着丰富的资源;人杰地灵,柏树人有着大巴山人民勤劳朴实的作风;交通便利,农林牧产业发达,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为宣汉县经济实力雄厚的镇之一。

柏树镇观音山省级森林公园是旅游开发的希望之地,柏树镇天生丽质、处处是景,境内群山环绕,峰峦叠翠,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多种国家保护植物和动物。

柏树镇境内物产丰富,盛产煤矿、核桃、柑桔、苹果、李子、木耳、香菇等经济作物,适生五味子、天麻、柴胡、杜仲、大黄等中药材,以养猪、养鸡、养蜂为主的养殖业初具规模。[6]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