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柑皮 | |
---|---|
圖片來源 | [來自..柑皮]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柑皮 漢語拼音:Gān Pí |
柑皮 中藥名。為芸香科植物茶枝柑CitruschachiensisHort.等多種柑類的果皮,主要分布於珠江三角洲一帶,以新會、四會栽培最多。廣州近郊也有栽培。具有下氣,調中,化痰,醒酒之功效。用於飲食失調,上氣煩滿,傷酒口渴。[1]
目錄
藥性簡介
別名
廣陳皮、新會皮(《藥性切用》),陳柑皮(《本草求原》)。
出處
《本草拾遺》
來源
為芸香科植物茶枝柑或甌柑等多種柑類的果皮。9~11月採摘成熱果實,剝取外層果皮,陰乾或曬乾。
生境分部
性狀
完整的果皮,多剖成3瓣,每瓣近圓形,在果柄處連在一起,有時破碎分離成單瓣。瓣片多向外反卷,白色的內層明顯外露;果皮厚約1毫米。外表面黃橙色至紅橙色,有無數大而凹入的油點。內表面白色棉絮狀,油點微凹入。質較疏鬆而柔軟,乾燥後仍不脆。香氣濃郁,味微辛,但不甚苦。以皮薄、片大、質柔軟。少病斑,油潤、香氣濃者為佳。
化學成分
蕉柑的果皮中,含橙皮甙、川陳皮素和揮髮油。
炮製
刷去泥土,揀淨雜質,噴淋清水,悶潤後切絲或切片,晾乾。
性味
- ①《七卷食經》:"小冷。"
- ②《綱目》:"辛甘,寒,無毒。"
功能主治
下氣,調中,化痰,醒酒。治病後飲食失調,上氣煩滿,傷酒口渴。
- ①崔禹錫《食經》:"主上氣煩滿。"
- ②《本草拾遺》:"去氣,調中。治產後肌浮,為末酒下。"
- ③《七卷食經》:"治氣,勝於橘皮;去積痰。"
- ④《日華子本草》:"皮炙作湯,可解酒毒及酒渴。"
- ⑤《綱目》:"傷寒飲食勞復者,濃煎汁服。"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3錢;或入丸、散。
注意
- ①《食療本草》:"多食令人肺燥、冷中、發痃癖。"
- ②《日華子本草》:"多食發陰汗。"
複方
治酒醉:柑子皮(去瓤)不計多少,焙乾為末,入鹽點半錢。(《經驗後方》獨醒湯) [2]
摘錄
《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