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状田头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柱状田头菇,形态特征:子实体一般稍小。菌盖直径2-8cm,扁半球形,后渐平展,乳白色至淡黄色,边缘平滑,初期内卷,常有菌幕残片,稍粘,有时干后龟裂。
基本信息
田头菇
学名:Agrocybe aegerita(Brig.ex Fr.) Sing,
别名: 柱状田头菇 ,柳松茸,茶菇,柱状环锈伞 ,杨树菇等,白环锈伞
英名:Southern poplar Mushroom,Black poplar Mushroom Swordbelt Agrocybe。
分类地位: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粪锈伞科、田蘑属。
营养保健价值
杨田头菇成熟时,食物纤维在子实体中的含量以菌柄为最高,因而杨树菇的菌盖和菌柄能给人以不同的风味和质感,
盖肥柄脆,口感极佳,营养丰富。据资料,菇体含还原糖29.96%,总糖54.36%,粗蛋白27.51%,
氨基酸含量丰富,人体八种必需氨基酸齐全,其中赖氨酸含量高达1.75%。因此,田头菇是一种食用价值很高的伞菌。
另据日本高马、佐佐木等(1978)在《杨树菇香味的组分》一文中指出,
用气相色谱法和质谱分析法对杨树菇的挥发性香味组分分析,
已鉴定出其中含二种酯(甲酸乙酯、乙酸乙酯),九种醇(乙醇,2甲基二丁醇,
3甲基二丁醇,1-乙醇,3-辛醇,1-辛烯三醇,1-辛醇,苯甲醇和2苯基乙醇),
四种羰基化合物(3-辛酮,苯甲醛,苯乙醛和2-甲基玉桂醛),二种酸(醋酸和苯乙酸),
三种化合物(甲苯,异丙基苯和氧芴)以及二种不稳定的化合物(n-丁基甲酯和2,3丁二醇)。文中指出田头菇的主要香味组分是1-辛烯三醇;而苯甲醛则具有类似杏花的香味,苯乙醛也是已知的重要香味成分。
田头菇又具有一定药用价值,性甘、淡,味平。功能利尿渗湿,
健脾止泻,清肺热,[1]
平肝明目。据清吴林《吴蕈谱》记载,可治"肺热面肿";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记载,
可治"心痛"(胃炎、胃溃疡)。在福建的闽西北地区,
民间有用风干保存的杨树菇治胃冷、胃炎水肿的传统,疗效甚佳。陈士瑜等在《蕈菌医方集成》(2000年)中记录了许多用田头菇治病的民间单验方和食疗方。
福建师大生物工程学院许旭萍等(1998)对田头菇的深层发酵产物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含有皂苷、三萜皂苷和多糖等化学成分。
多糖的含量是香菇的11.5倍,具抗肿瘤活性,其热水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分别为90%和80%。
因此,杨树菇是一种兼有食、药用价值的菇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