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柿子红了(于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柿子红了
图片来自创意悠悠花园

《柿子红了》中国当代作家于跃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柿子红了

老家的院子里有两棵柿子树,每棵都有环抱粗细。父亲说爷爷也不清楚这两棵树长了多少年,只知道他小的时候,树就已环抱不过来了。两棵老树历尽沧桑,风雨飘摇中一直守护着我们。父亲说真的要感谢它们陪伴我们家度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岁月。

老家是山村,贫瘠的的土地上,缺少水的滋养,太多的时候长出的是营养不良的谷物。囤里没粮,心里发慌。揭不开锅的日子会让人们失去生活的头绪,山里人过怕了这样的日子。也许是因为有了这两棵老树的守护,我家的日子似乎在什么时候,都有了盼头。尽管我们家孩子多,张着的嘴巴也多,正是这两棵老树,为我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太多的希望。

入冬,老树叶子落了之后,父亲总会搭上梯子,把枯死的老枝去掉,为老树修枝整形。一开春,就会把家里最肥的土家肥施上,然后再浇上一次水,以后的日子里,父亲会像盼自己的儿女长大一样,天天盼着它们发芽、开花、结果。几乎是在父亲的“瞩目礼”中,老树抽出芽孢,展开叶子,绽开花蕾,挂上果实。绿盈盈的果子在枝头一天天长大,父亲的笑容也一天天多起来,老树也从没辜负父亲的期望。当一个个柿子慢慢变得黄澄澄的时候,父亲会用布兜做成“舀子”把柿子一个个从树上摘下来。还别说,这种土制的工具还真有智慧,简单却又实用,摘下的柿子真的是一个个毫发无损。父亲把摘下的柿子碹皮,晾晒,整形,上霜,然后贮藏起来。

等父亲忙完秋,就会推上独轮车,简单地带点儿干粮去卖柿饼了。听父亲说,卖柿饼要跑到山外,外面这东西少,稀罕,能卖上好价钱。很多时候,天不亮,父亲就在独轮车的吱扭声中出发了;到很晚,车子才拉着疲惫的调子回来。父亲把所得的钱都一分一毛地攒起来,这小小的柿饼,可为我们姐弟上学帮了不小的忙。当我们姐弟六人,都要上学,父亲难以支撑我们学费的时候,父亲看着这两棵老树,总会说,挺一挺就会过去的。硬是没让我们一个辍学。虽然两棵老树每年都能结不少的果子,但我们尽情享有的时候几乎没有。俗话说“卖盐的婆婆喝淡汤”,许多年之后,等我们姐弟都在父亲吱吱扭扭的独轮车声中走出这个小山村的时候,我们才真正理解父亲,父亲对老树的期盼,更是对儿女们的期盼,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俗话说“一季柿子半年粮”这话不假,遇上年月不好,地里歉收,青黄不接的日子里,柿饼就成了全家人救命的粮食。每到这个时候,母亲也会拿上一些,包好,送给隔墙的邻居,也让他们度难关。

在父亲看来,老树上的每一个柿子都很金贵。可是父亲每年下柿子的时候,都会把树顶上的几个留下来。柿子经霜之后,变得通红可人,不久就会会有鸟来啄食,看着鸟儿吃得香香的样子,父亲也不驱赶。我问父亲是不是太可惜了,父亲笑着说:“它们也是我们的邻居,好东西自然也应该有它们一份。”父亲说,老辈人都是这么做的。

也许正是老树给予我们的太多,父亲总是把这两老树像命一样的护着。听父亲说,那些年“割尾巴”,不是父亲以命相护,这两棵老树,就真的不会再这样蓊郁如盖地站着。用父亲的话说,这两棵老树就是我们家的命。

再后来,我们姐弟一个个走出了那个小山村。出行前,父亲总不忘给我们带上些柿饼,我们清楚,父亲是为他的儿女们祈福――事事(柿柿)顺心。家里的情况慢慢好起来。以前还没有等老树上的柿子完全成熟,父亲就要把它们摘下来,做成柿饼,很少看到满树柿子成熟的样子。现在终于可以等到

满树的柿子红成灯笼,那红红火火的喜庆劲儿,让谁看了都觉着心里热乎。

多年之后,一过霜降,再回山村,你会看到,满山都是红透的柿子。进山的公路上,游人如织。原来,村里已经把漫山遍野都栽上了柿子,引来了四面八方的客人。红彤彤的柿子真的是红透了整个山村。远远看去,我家的那两棵老树,还是那么抢眼。[1]

作者简介

于跃,山东泰安宁阳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