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标准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标准轨、标准铁轨、准轨(英语:standard-gauge) 是指国际铁路联盟在1937年制定1435毫米(4呎8½吋)的标准轨距,轨距比标准轨更宽的称为宽轨,更窄的则称为窄轨。世界上60%的铁路的轨距是标准轨[1]

历史

标准轨由最先使用铁路的英国提出。设计及建造斯托克顿-达灵顿铁路的英国工程师乔治·史蒂芬生提出4呎8½吋的轨距[2],并成功说服火车制造商生产4呎8½吋轨距的机车及车辆。由于史蒂芬生成功设计的铁路是众人模仿的对象,亦使这轨距变得流行。1845年英国皇家专员建议用4呎8½吋作为标准轨距。1846年英国国会通过法案,要求将来所有的铁路都使用标准轨。除了英国的大西部铁路(Great Western Railway)是使用宽轨之外,英国的主要铁路都是标准轨。大西部铁路亦于1892年改成标准轨。

有关4呎8½吋的轨距的来源,有人认为是古罗马的战车轮距。但知名谣言破解网站snopes则认为战车轮距之说为假。但亦有人指出可能是因为早期铁路的轨道外侧距离为5英尺(1524 毫米),而铁路轨道顶宽为1¾英寸(44.45 毫米),故内侧轨距为4呎8½吋。实际上,标准轨距的确定仅仅是设计和实践综合考量得出的结果。乔治·史蒂芬生的火箭号是采用5呎4¾吋长的车轴(采取这个长度的车轴是因为车宽不能超过当时货运马车的7呎宽度,以便使用现成的隧道),以及厚度为8¼吋的动轮。除去1吋的轮缘宽度,理论最小轨距为4呎7¾吋。最早期设计的轨距维持在4呎8吋,其中史提芬生预留出了¾吋宽度来避免车轮和轨道卡死。但早期火车并没有差速装置和转向架,实际运行中出现了噪音过大和轮轨磨损的问题,随后史蒂芬生将轨距拓宽了½吋,解决了问题。鉴于史蒂芬生的成功,皇家计量局决定将4呎8½吋作为标准轨距。有人认为由于以往马车由马拉动,4呎8½ 吋相当于两匹之间的距离。

各国应用

在传统铁路上,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使用标准轨,集中于西欧、北美、北非、中国大陆香港等地。传统铁路使用窄轨的国家,在高速铁路上全部转为标准轨,以此可提高高速运行下的稳定性。“标准轨化”是指将窄轨或宽轨改建为标准铁轨。

大部分高铁技术均基于标准轨开发,世界上已有的高速铁路系统几乎全部采用标准轨,包括一般铁路使用窄轨的日本台湾等,以及传统铁路使用宽轨的西班牙。俄罗斯和芬兰则采用5英尺宽轨高速铁路,使之于境内的传统铁路轨道兼容。

日本的迷你新干线就是把原有的1067mm窄轨拆除重铺成标准轨,或者在保留原有窄轨下于旁边加铺一条额外路轨。此方法可以让采用标准轨的新干线行驶,但车速较一般新干线低。

中华民国《铁路法》第13条明定轨距以标准轨为原则,但有特别情事经交通部核准者不在此限。各县市建立的捷运系统与轻轨运输系统,采用钢轨的路线也皆为标准轨。

视频

标准轨 相关视频

蓉昆高铁明年开工 建成后4小时到成都
中国标准轨动车组首次开跑东南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