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依托
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1]依托:北京大学。
沿革
北京大学核科学与核技术学科可以追溯到的我国高校中的第一个核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原为北大物理研究室),数十年来已经为国家培养了五千多名高级人才,在历届毕业生中已产生了11位两院院士。1990年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国家教委开放实验室正式成立,后更名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最近升级为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于2010年通过了国家科技部验收正式运行。
团队
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由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粒子物理与核物理、核技术及应用、理论物理等三个国家重点学科的骨干科研力量组成。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65人,其中中科院院士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教育部跨世纪和新世纪人才5人,973首席科学家2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人。
领域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放射性核束物理、强子物理 、先进粒子加速器技术、核技术应用。这四个方向均是核物理与核技术的主流方向,也是北京大学经过长期建设形成的优势学科方向,相互之间密切联系,多年来已经形成有机整体。实验室所依托的“粒子物理和核物理”、“核技术及应用”和“理论物理”三个学科均设有硕士点、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2]。
目标
实验室的总体目标是:依托北京大学学科众多、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把实验室建设成为基于核科学与技术、多学科交叉的高水平基础性研究基地,针对学科发展前沿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的相关重大科技问题,开展核物理与核技术方面的基础科学、应用基础科学及多学科交叉应用的创新性高水平研究,获取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培养基础物理、核科学与技术、以及多学科交叉的高层次研究型人才。
视频
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25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都在哪些高校?不都是双一流!,搜狐,2018-11-02
- ↑ 喜讯 | 2019年新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榜单出炉 ,搜狐,2019-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