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奇娜·巴切维茨
格拉奇娜·巴切维茨(波兰语:Grażyna Bacewicz,1909年2月5日 - 1969年1月17日),她来自一个双国籍家庭,在立陶宛人的父亲和波兰母亲的陪伴下,她选择自己的国籍,她选择了波兰。是一名波兰女作曲家,小提琴家。[1]
格拉奇娜·巴切维茨 | |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1909年2月5日 |
逝世 | 1969年1月17日(59岁) |
生平
七岁时,首次参加音乐会;她创作了第一首作品《钢琴前奏曲》。
十三岁,进入华沙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和钢琴。
1928年,进入华沙大学学习哲学(她完成了一年半)。她继续在音乐学院接受音乐训练,与卡齐米兹·西科斯基(Kazimierz Sikorski)一起学习作曲,与约瑟夫·贾赞布斯基(JózefJarzębski)一起学习小提琴,与扬·图尔琴斯基(JanTurczyński)一起学习钢琴。
1932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 华沙大学音乐学院 。
后接受帕德雷夫斯基资助赴巴黎师从娜迪亚·布朗热,回国后在乐队演奏小提琴为生。二战后回到罗兹任教国家音乐学院,
1945年至1955年,斯大林主义时期,巴塞维奇和其他所有作曲家一样,受到新的社会主义政府的意识形态控制的增强。最初,她仍然继续旅行和出国演出:她第五次访问巴黎,在巴黎高等音乐学校举办音乐会。大约在那个时候,她决定结束自己对音乐的表演,转而从事作曲。在此之前,她经常与钢琴家兄弟基耶斯图特(Kiejstut)录制许多唱片。他们录制了例如Bacewicz的 小提琴和钢琴第四奏鸣曲:该唱片由Polskie Nagrania – XW-72的Muza发行,没有日期,但由音乐家的诗人姐姐Wanda Bacewicz于1950年代中期发行。
1954年,巴塞维奇(Bacewicz)的一次车祸遭受重伤之后,她的创作生涯成为她的主要工作。在一系列音乐创作奖项和佣金的指导下,她朝著这个方向前进,她认识到她的音乐的价值(对此她非常批评)。
获奖
39岁那年,巴塞维奇参加奥林匹克大合唱而在伦敦国际奥林匹克艺术大赛中获得了荣誉奖 。
肖邦作曲家大赛中获得二等奖,第二次大赛中又获得了二等奖,
因作曲家,演奏家、组织者、老师等身份而获得华沙市音乐奖。
1950年,她的弦乐团协奏曲 获国家奖。
1951年国际作曲家大赛列日(Liège)上获得了弦乐四重奏一等奖。
1955年,她在第四届交响曲,第三小提琴协奏曲和第三弦四重奏中获得波兰作曲家联盟竞赛奖和文化艺术部长奖。
1958年底,她完成了自己的最后一部,也许是最伟大的新古典主义作品,《弦乐,小号和打击乐》在1959年华沙秋天举行。此乐曲于1960年在乐团部门获得一等奖,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作曲家论坛上获得三等奖。[2]
家庭
视频
格拉奇娜-巴切维茨《波兰幻想曲》小提琴学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