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格登山之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格登山之役

來自 騰訊網 的圖片

中文名稱:格登山之役

又稱:格登山之戰

年代:清朝

1755年,22名八旗騎兵突襲準噶爾蒙古大營,10000蒙古騎兵潰逃,7000人被俘虜,此為格登山之戰。大汗達瓦齊率2000兵馬逃往哈薩克,結果被對方送給清朝。乾隆皇帝也不追究,不但找個理由給他特赦,還好吃好喝招待,並冊封為準噶爾親王。

八旗22名騎兵,擊敗10000蒙古騎兵,1人打500人,着實不簡單。《清史稿》記載:「達瓦齊以萬人保格登山,侍衛阿玉錫以二十餘騎擊之,驚走。」史料有記載,自然假不了。難道,八旗騎兵這麼厲害,曾經縱橫歐亞大陸,讓歐洲騎士、女真兵聞風喪膽的蒙古騎兵就這麼不堪一擊嗎?其實不然。


準噶爾蒙古,也就是明朝時期瓦剌部裡面的一個,戰鬥力非常強悍。噶爾丹時代,準噶爾蒙古同時迎戰沙俄、清朝、哈薩克三大高手,國力達到極盛。噶爾丹策零時代,蒙古在和通泊之戰中擊敗八旗北路軍,斬殺近2萬人,雍正被迫同意和談。此時,準噶爾蒙古勢力如日中天,銳不可當。

蒙古騎兵的「勁敵」,不是八旗,而是自己人,無休止的內鬥,是蒙古草原上的優良傳統。噶爾丹策零死後,準噶爾蒙古陷入內鬥,貴族之間相互攻殺,大策棱敦多布孫子達瓦齊勝出,成為新一任可汗。但是,達瓦齊殘暴、多疑,阿睦爾撒納有了覬覦汗位的野心,彼此矛盾尖銳,後相互攻殺。阿睦爾撒納戰敗,投奔清朝,透露蒙古情報,並建議乾隆皇帝出兵征討,一戰定乾坤。

乾隆,清朝的「大帝」。消滅準噶爾,爺爺康熙、父親雍正沒有做到,乾隆決定乘着對手內亂,一舉撲滅之。阿睦爾撒納提出建議:清軍不能在秋季出兵,此時準噶爾兵強馬壯,糧草充足,不好對付;春季出兵,時機最成熟,達瓦齊認為大雪封山之際,清軍不會突襲,可以收到意外效果。如此,乾隆決定春季出兵,讓班第統帥滿、漢5萬精兵西征。[1]

5萬兵馬西征,沿途封建主紛紛獻上牛馬,犒賞清軍。準噶爾內部分裂,達瓦齊不得人心,給清軍創造了絕佳機會。此外,達瓦齊此時正在出兵攻打哈薩克,雙方在中亞交鋒,沒有防備清軍進攻。5萬兵馬殺來,達瓦齊只好從哈薩克回師,據守格登山要塞,試圖占據險要地勢頑抗。但是,這一切都是徒勞的,西征軍副元帥阿睦爾撒納在準噶爾得人心,達瓦齊陣營有很多內線。

達瓦齊率兵據守要塞,班第派侍衛阿玉錫率22名騎兵前往偵查,尋找蒙古軍隊薄弱之處。阿玉錫巡視時,發現蒙古軍隊防備很鬆懈,乾脆直接發起進攻,率22人闖入敵軍大營。22位八旗騎兵衝鋒,簡直就是以卵擊石,只要蒙古騎兵發起反擊,他們全部都得死。可惜,此時蒙古軍已經沒了鬥志,還以為是清軍主力殺到,紛紛潰散,亂成一鍋粥。

蒙古軍大營混亂,在山下的班第看得一清二楚,便下令總攻。達瓦齊不敵,率2000餘人潰逃,清軍俘虜7000餘人,大獲全勝。達瓦齊逃脫後,跑去哈薩克尋求封建主保護,結果被「送給」乾隆皇帝。乾隆也很夠意思,他並沒有怪罪達瓦齊,還好吃好喝招待。乾隆找個理由宣布大赦,達瓦齊不但沒被處罰,後來還冊封為準噶爾親王,在燕京安享晚年。

達瓦齊被俘虜,準噶爾並未消停,因為阿睦爾撒納不滿意。此時,阿睦爾撒納想讓乾隆冊封他為準噶爾大汗,管轄伊犁河流域,為清朝守衛疆土。乾隆以邊疆苦寒為理由,婉拒阿睦爾撒納之請,讓他留在京師效力。對此,阿睦爾撒納非常不滿,後潛逃回到伊犁,與沙俄勾結,再次發動叛亂。

阿睦爾撒納叛亂,班第率500八旗兵馬鎮壓,結果全軍覆沒,本人陣亡。為何班第只有500兵馬呢?很簡單,乾隆以為準噶爾已經搞定了,沒必要派那麼多守衛伊犁,導致班第無兵可用。班第陣亡,乾隆皇帝很傷心,也更加痛恨準噶爾反覆無常,於是派兆惠率3萬兵馬西征,討伐阿睦爾撒納。

3萬兵馬殺來,還是名將兆惠指揮,阿睦爾撒納不是對手,戰敗後逃往哈薩克尋求庇護,但清軍窮追不捨。為此,阿睦爾撒納只好跑去沙俄,尋求西伯利亞總督保護。一路逃命,阿睦爾撒納身體吃不消,抵抗力下降,染上天花而死。阿睦爾撒納一死,宣告盛極一時的準噶爾汗國滅亡,清朝經過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的努力,終於搞定西域,維護邊疆穩定。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