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梁状元八十二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梁状元八十二岁》出自宋代文学家洪迈的《容斋四笔》卷十四。

容斋四笔·序

始予作《容斋随笔》,首尾十八年,《二笔》十三年,《三笔》五年,而《四笔》之成,不费一岁。身益老而著书益速,盖有其说。嚷自越府归,谢绝外事,独弄笔纪述之习,不可扫除。故搜采异闻,但绪《夷坚志》,于议论雌黄,不复关抱。而稚子櫰,每见《夷坚》满纸,辄曰:“《随笔》、《夷坚》,皆大人素所游戏。今《随笔》不加益,不应厚于彼而薄于此也。”日日立案旁;必俟草一则乃退。重逆其意,则衷所忆而书之。櫰嗜读书,虽就寝犹置一编枕畔,旦则与之俱兴。而天啬其付,年且弱冠,聪明殊未开,以彼其勤,殆必有日。丈夫爱怜少子,此乎见之。于是占抒为序,并奖其志云。

原文

陈正敏《遁斋闲览》:“梁灏①八十二岁,雍熙二年状元及第。其谢启云:‘白首穷经,少伏生之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之二年。’后终秘书监,卒年九十余。”此语既著,士大夫亦以为口实。予以国史考之,梁公字太素,雍熙二年,廷试甲科,景德元年,以翰林学士知开封府,暴疾卒,年四十二。子固亦进士甲科,至直史馆,卒年三十三。史臣谓:“梁方当委遇,中途夭谢。”又云:“梁之秀颖,中道而摧。”明白如此,循斋之妄不待攻也。

注释

①梁灏:(963—1004)字太素,北宋郓州须城(今东平州城)人,出身宦家。少年丧父。曾从学于王禹恬,初考进士,未中。雍熙二年(985),考取状元,任大名府观察推官,时年23岁。灏有吏才,每上朝进奏,辞辩明敏,对答如流,真宗甚为嘉赏。群臣奏章,多让灏参议。景德元年(1004),任开封知府。同年6月,暴病卒,时年42岁。著有文集十五卷。

译文

陈正敏著的《遁斋闲览》中说:“梁灏82岁那年,于太宗雍熙二年(985)考中进士科第一名。在他写给朝廷的谢表中说:‘头发白了还在研究经典,比秦末汉初人,精通《尚书》的伏生,仅小8岁;在青云中找到入仕道路,比姜太公还大2岁。’后来梁灏官拜秘书监,死时已90余岁。”这番话流传极广,士大夫也认为这是事实。我考查本朝历史,梁灏字太素,在雍熙二年殿试时考中甲科,真宗景德元年(1004),他以翰林学士的身份担任开封府知府之职,得暴病而死,那年他42岁。他的儿子梁固也考中了进士甲科,在史馆,死时33岁。写国史的人评论说:“梁灏正当受到信任之际,突然中途死去。”又说:“梁灏聪明敏捷,突然中年去世。”这些记载是如此的明白,《遁斋闲览》一书的荒谬也就不言自明了。

作者简介

洪迈(1123~1202年),字景卢,号容斋,又号野处,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学士、资政大夫、端明殿学士,宰执、封魏郡开国公、光禄大夫。卒年八十,谥“文敏”。配张氏,兵部侍郎张渊道女、继配陈氏,均封和国夫人。南宋著名文学家[1]。主要作品有《容斋随笔》、《夷坚志》。

《容斋随笔》是南宋洪迈著的史料笔记,被历史学家公认为研究宋代历史必读之书。《容斋随笔》与沈括的《梦溪笔谈[2]、王应麟的《困学纪闻》[3],是宋代三大最有学术价值的笔记。

视频

梁状元八十二岁 相关视频

《容斋随笔》
容斋随笔 西巷栖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