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梁葆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梁葆仁原图链接2018-07/31/content_2673954.htm 图片来源

梁葆仁先生(1844-1907),也是新昌清代十名进士中最末一位,彩烟乡锺泽(今回山镇中宅)村人,出生于工商业家庭,自幼颖悟,被同族先生称为吾族千里驹。

生平

16岁与本县南乡文人王秋潭订忘年交。

18岁为新昌天姥寺撰写重修募捐启事,同年为南屏王氏夫妇撰八秩双寿序,文誉鹊起,与本县王秋潭、杨晓峰、梁翰生等结社华藏寺,其中与杨晓峰、梁翰生、盛松坡、赵爱吾并称为烟山五俊,均以大器目之。后在彩烟乡韩妃、下洲村执教。

25岁,其父病故,独自赴省城杭州深造,游学四大著名书院,在紫阳、敷文、崇文书院及诂经精舍读书。在杭六年,文才大进,在读书界小有名气,被人称为浙东才子。这时,湘军首领彭玉麟适莅杭,欲罗致门下,被其婉拒。

33岁,经乡试中举,后在天台文明书院、嵊县芝山书院及本县鼓山书院执教。

41岁,执掌剡之芝山书院,次年在彩烟乡灵岩建造别墅,位于韩妃下洲间,读书其中,后安家于此。又任彩烟梁氏修谱主稿、总理,提出修纂家谱原则,并撰写人物传、总论等三十馀篇。

43岁,上京会试,考中贡士,为中式贡士第146名。此后两年,补光绪十六年庚寅恩科,殿试登进士三甲第158名,朝考二等。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后即签发湖北(总督衙门)报到候缺。之后,受张之洞委派办理文案。所办文案,文字典雅,文理深奥,深得张之洞赏识,称其“深微奥折,胎息秦汉”。同时,在鄂两湖、经心、汉阳、江夏、晴川等书院授业。在湖北期间,与晚清著名词学家谭献,清末民初才子、诗人、名士易顺鼎,近代同光体诗派重镇、清末民初著名诗人陈三立等均有交往。

光绪二十二年丙申(1896),湖广总督张之洞正式向皇上推荐补授天门县知县。当时梁尚在京山县唐心口堤岸领导抢修工程,又逢突降暴雨,山洪暴发,江堤溃决,其身先士卒,沉著应对,率乡民抗洪抢险,以船拯救男女老少1200人,并设饼糜赈济,稳定民心,解燃眉之急。同年8月正式赴任天门县知县,三个月内积案处理一清,几近废寝忘食,以至两鬓渐白。同年10月,为兴建堤防工程,原来预算需要八十万缗银两之浩大工程,梁独以二十五万请,震惊当时,被张之洞心腹李绍远密邀于月夜勘查工程项目,并被张暂调京山县唐心口堤岸工程,全面负责工程施工和质量监督,竣工后尚节省一万馀银两,被赞为“堤工第一”,名扬湖北全省,并在安陆等四县推广照办。光绪二十五年己亥(1899)。

56岁,鉴于其在湖北总督衙门及天门县任内的卓越业绩,被湖广总督张之洞许为湖北第一好官。次年,八国联军进犯北京,各地响应义和团起义,县内教堂多处被焚毁,梁带病竭力调停诸案,全力维持社会稳定。因政绩显著,被传旨嘉奖。光绪皇帝特旨引见,赏四品御翎,提升安徽候补道台。光绪二十七年辛丑。

58岁,根据湖北省内情形,参照原有奏折,针砭时弊,撰《筹办维新时政各条折议》(约6000多字)。光绪二十八年壬寅(1902)。

59岁,颁布“植桑法”,鼓励乡民植桑养蚕,为当地养蚕之始。同年,因病回乡,在任调养,隐居于彩烟乡下洲灵岩村。出资协办知新学堂,并亲撰《知新学堂记》,又吩咐其妻周氏将私房钱用于创办道南小学,还叮嘱其子岑生创办锺泽小学。光绪二十九年癸卯(1903)冬起,数历寒暑,发动韩妃、下洲村乡民200馀人,在韩妃江灵岩村前沙滩上,砍桑移果,去沙填土,围滩造田,堪称新昌早期大规模垦荒造田经营开发农业之先声。

致仕归隐后,添建“两曲轩”,改名“止止山庄”,复营恩师东庐先生墓地,并置墓田六亩。建与耕堂,以纪念祖父芷斋公,建石韫祠,以纪念父亲石韫公。光绪三十年甲辰(1904)。


61岁,卸任湖北天门县知县一职。同年,好友富阳夏震武主事几次来新寻访,欲邀其返朝任官,但均缘悭一面,遂留下书信。梁接信后,专门撰写《答夏涤庵水部书》,言词恳切,以示婉拒。光绪三十一年乙巳(1905)

62岁,回山大旱,梁葆仁从黄岩购米500石(约7万5千馀斤)救济乡民。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十二月十一日(1907年1月24日)。

63岁,梁病逝于灵岩止止山庄家中,灵柩下葬于天台县三州镇车门湾墓地。是时,万人送丧,自新昌县彩烟乡灵岩村至天台县车门湾墓地,沿途各村均设坛祭祀,每户村民家里挂白,以示纪念。

梁葆仁 原图链接图片来源
梁葆仁 原图链接图片来源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