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梅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梅庭 建于1930年代末,曾是“一代草圣”于右任先生的避暑别馆,现为市定历史性建筑。建物格式特殊并保有日式木构架建筑风格,地下室之RC防空避难室属太平洋战争初期之形式,庭院外墙系以城垛型式建构,后院绿树成荫,幽雅苍郁,俯临北投溪,水流潺潺。入门口柱上并刻有于右任先生其手书之“梅庭”题字。


“梅庭”为一栋见证战争时代的日式民宅建筑物,顺应地形而建,共分上、下二层。上层面临中山路,正立面为地面层,为日式木构架。考究其墙面施工,为防潮隔间灰浆墙,木条架上内层以“赤泥土沙”镘抹,外层以白灰浆粉饰;外观是以石砌台基、鱼鳞墙板、黑瓦、木隔櫺为建筑风格。下层为钢筋混凝土造,是作防空避难室用,可直通后院,其日式建筑构造与地下防空壕,呼应著对面大型防空壕的种种特殊意义,皆具其历史价值[1]


梅庭于2006年为台北市政府公告为本市市定历史建筑,建物格式特殊并保有日式木构架建筑风格,地下室之RC防空避难室属太平洋战争初期之形式,庭院外墙系以城垛型式建构,后院绿树成荫,幽雅苍郁,俯临北投溪,水流潺潺。基础与地下室是西式钢筋混凝土构造之防空避难室,属二次大战初期的建造形式, 是战争时代下建筑发展的具体见证,前监察院长于右任曾短暂居住,为一栋深具历史、文化、观光之建筑。为使民众进一步了解梅庭历史建物,同时推广北投观光景点,台北市政府于此设置一处游客中心并策划北投梅庭建筑常设展,期结合地区观光资源,打造一寓教于乐之休憩据点。[2]


梅庭保存有丰富的日式木造建筑,建物面积达250平方公尺,北市文化局在民国95年,将梅庭列为历史建物。日治时代建筑的梅庭为一栋见证战争时代的日式民宅建筑物,顺应地形而建,共分上、下二层。上层面临中山路,正立面为地面层,为日式木构架。下层为钢筋混凝土造,是作防空避难室用,可直通后院。为使民众进一步了解历史建物及推广北投观光,市府决定在此设置游客中心及策划北投梅庭常设展,可望结合邻近之观光景点资源,成为一游憩及旅游服务资讯之提供据点。[3]


位于台北市北投区,是一处环境幽雅、安静朴实的木造民宅建筑。梅庭大约建于1930年代末期,曾是于右任先生的避暑别馆,经整建修复后开放让民众参观,也被台北市政府评定为市定历史建筑。梅庭是台湾首座纪念中国近代书法家于右任先生的场馆,入口处“梅庭”题字即为于右任先生手书,馆内也展示其不同时期的书法作品,让参观的民众欣赏“一代草圣”于右任先生所创作的书法作品。梅庭为上、下两层楼建筑,主要以桧木建构而成,上层灰色屋瓦与石砌底座,呈现古朴怀旧的气息,基础及地下室是钢筋混凝土构造的防空避难室,为战争时代的建筑发展留下历史见证。


一代草圣 择梅庭而居

随著北投公园坡道拾级而上,漫步行经北投公园露天温泉,不消片刻就可以看到一扇大门,细心点,会看到门前树立著有“一代草圣”之称的于右任先生“江山如有待,天地更无私”的草书题字,如果没有注意到立牌,从大门入门口两旁石柱上,刻有于右任手书的“梅庭”题字,即可知道眼前这幢建筑便是梅庭。


“梅庭”位在北投区中山路上,原本是一座早期日式豪华民宅,环境舒适,可眺望绿山,俯瞰溪景。屋主数度更迭,于右任先生自1952年起常以此作为避暑、避寿及避关说的别馆,现为台北市历史建筑。大门深锁许久的梅庭,经过北市府整修后还以原貌,分为5个主要展区。


“千古一草圣”展区是有关于于右任的详细介绍。说到近代备受世人景仰的于右任,很多年轻人或许不熟悉,然而综观其一生,文武兼备,是塑造中华现代文化形象的代表者。他曾参加同盟会,推翻满清;北伐时期曾担任靖国军总司令,讨伐北洋军阀,协助国民政府统一全国;除曾担任民国首任交通次长、国民政府委员、审计院长外,在1931年监察院成立时更出任院长,戮力建立监察制度,被尊为“监察之父”。他也曾创办多份报纸,被誉为“现代新闻的记者之父”,且是创办复旦公学、上海大学及西北农业大学的教育家。


江山不变 天地无私 走入梅庭历史风华

在文化传承上,多才多艺的于右任更是一位大诗人,被尊称为“当代放翁”;他竭力购藏北碑、草帖,是一位致力保存文化的贡献者;在草书上的成就更是卓越,他订定“标准草书”,推广草书的应用,而被誉为“一代草圣”。1964年,他以86岁高龄病逝于台北,墓园位于阳明山国家公园内的巴拉卡公路旁。


和洋式混合体建筑 见证北投过往风华

“梅庭二三事”展区有梅庭历史与于右任的简介,并设有42吋电视播映北投的观光影片及梅庭简介影片。根据考证,梅庭兴建于日治昭和年代(约西元1930年)。日本人在台期间,为了解决在台日人的住宿问题,将日式民居建筑式样和内容引进台湾,在台兴建许多日式宿舍群。当地同时期兴建的建筑,有北投吟松阁、银光巷的台湾银行]]旧宿舍、今日的北投文物馆等。


“建筑光廊”展区中,一面是梅庭建筑特色的介绍,一面是于右任的照片。“梅庭”因地势、地形之宜,具备战争防空避难功能,因此,其建筑体的平面配置和主体结构的建材,与传统日式建筑略有不同,主要是符合日式传统民居和战役防空需求的建筑混合体,具有和风与西式合并的特色。


梅庭顺应山坡地形而建,分为上、下两层。上层面临中山路,为日式木构架建筑,设有大量的木造落地窗,外观是以石砌台基、黑瓦及木隔櫺为建筑风格,呈现既古朴优雅,又低调大气的氛围。下层为防空避难室,采用西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二次大战初期的建造形式,成为战争时期建筑发展的最佳见证。而因应日本人席地而坐的生活习惯,加上橱柜采取崁入墙壁式,一般日式房间几乎没有装饰和固定的家具,使得屋内显得朴实而素雅。


绿树花草扶疏 滋润心灵好去处

江山不变 天地无私 走入梅庭历史风华“梅庭”除极具优雅、迷人的建筑风貌之外,空间配置也十分讲究。屋内曾经设有温泉澡堂,供人享受北投的温泉美汤;屋外的前后院,绿树蓊郁成荫,只要透过大型窗櫺,在屋内就能欣赏清幽、静谧的庭院;信步来到庭院侧边,斜倚著城垛式的外墙,还可俯瞰北投溪的潺潺涓流。若是在微风吹拂下,略有倦意,不妨来到“茶憩小室”小歇一番。


日式建筑为了保持空间的弹性使用,住宅外侧皆留有外廊,用来休憩泡茶、观赏庭院,“梅庭”后侧也留有一道外廊通道,民众置身外廊,可居高临下俯视后院美景。此外,屋子上方具有简化的格状系统藻井,是以木质建材采分格设计的一种天花板,为日式建筑的特征之一,现今仍保存完整,因此,以露明方式展示,供民众一探究竟。[4]


周遭景点

北投溪畔的露天温泉浴场,已规画六个温泉浴池,让民众有机会身体浸泡在热腾腾的温泉里,脸上吹著微风,听著风声享受露天泡汤乐,别忘记穿著泳装泡汤;另外,银星桥下游的大榕树区的溪流中,也设置泡脚,让民众有机会身体浸泡在热腾腾的温泉里,脸上吹著微风,听著风声、树叶声溪水声、鸟叫虫鸣,闭眼静静地体验大自然的天籁和大地的恩赐。


地址

台北市北投区中山路6号


景观特色

市定历史性建筑,曾为“一代草圣”于右任之避暑别馆,保有日式木构建筑风格。


建议停留时间

60分钟


营业(开放)时间

09:00-17:00,每周一及国定假日休馆
梅庭游客中心 02-2897-2647


停车场

请将车辆停放至捷运新北投站停车场或北投亲水公园附近。


交通资讯

【自行开车】
国道1号(中山高)于台北交流道(士林区/重庆北路)出口下交流道直行重庆北路→靠右行驶过百龄桥后左转承德路→右转公馆路→左转北投路→靠右行驶中央南路后接续行驶光明路→右转中山路即可抵达。


【大众运输】
捷运:新北投站下车,沿中山路直走即可到达 公车:216、218、223、230、266、602、小6、小7、小9、、小22、小25、小26至新北投站下车[5]


🚌台湾好行 - 小9_北投竹子湖线(去程):
捷运北投站↔北投温泉博物馆、梅庭、地热谷(北投公园)↔硫磺谷(弥陀寺)↔阳明公园、花钟(阳明公园服务中心)↔草山行馆(阳明山立体停车场)↔公车转乘站(阳明山)↔阳明山国家公园游客中心(第二停车场)↔阳明书屋↔竹子湖
※路线不定期更新,详细资讯请见台湾好行官网:http://www.taiwantrip.com.tw/line/47



视频

台湾名人故居:于右任故居“梅庭”


梅庭:一代草圣于右任故居


外部连结


参考资料



Category:730亚洲史地总论 Category:733台湾 Category:990游艺及休闲活动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