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梨皮
t018da2da77acf8695d.png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3927922&sid=4122235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梨皮

汉语拼音:Lí Pí
别名:
性味:味甘;涩;性凉;无毒
功能:清心润肺;降火生津,解疮毒
主治:暑热烦渴;肺燥咳嗽;吐血;痢疾;;疥癣;发背;疔疮

梨皮,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白梨沙梨秋子梨等的果皮。具有清心润肺;降火生津,解疮毒的功效。主暑热烦渴;肺燥咳嗽;吐血;痢疾;;疥癣;发背;疔疮。

目录

药理简介

各种名称

中文名:梨皮

拼音名:Lí Pí

英文名:pericarp of Bretschneider pear, pericarp of Sand pear, pericarp of Ussurian pear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2.Pyrus pyrifolia (Burm.f.) Nakai[Ficus pyrifolia Burm.f.]3.Pyrus ussuriensis Maxim.

出处

出自《滇南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白梨沙梨秋子梨等的果皮

采收和储藏

9-10月果实成熟时采摘,削取果皮,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 1.白梨 乔木,高达5-8m。树冠开展;小枝粗壮,幼时有柔毛;二年生的枝紫褐色,具稀疏皮孔。叶柄长2.5-7cm;托叶膜质,边缘具腺齿;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长5-11cm,宽3.5-6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宽楔形,边缘有带刺芒尖锐齿,微向内合拢,初时两面有绒毛,老叶无毛。伞形总状花序,有花7-10朵,直径4-7cm总花梗和花梗幼时有绒毛,花梗长1.5-3cm;花瓣卵形,长1.2-1.4cm,宽1-1.2cm,先端呈啮齿状,基部具短爪;雄蕊20;长约花瓣的一半;花柱5或4,离生,无毛。果实卵形或近球形,微扁,褐色。花期4月。果期8-9月。
  • 2.沙梨 本种与白梨的区别为:叶片基部圆形或近心;果实褐色。花期4月,果期8月。
  • 3.秋子梨 本种与2种的区别为:叶形大,长5-10cm,宽4-6cm,叶边刺芒长;花柱5;果实黄色,果梗长1-2cm。花期5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

  • 1.白梨:生于海拔100-2000m的干旱寒冷地区山坡阳处。
  • 2.沙梨:生于海拔100-1400m的温暖而多雨的地区。
  • 3.秋子梨:生于海拔100-2000m的寒冷干燥的山区。

资源分布

  • 1.白梨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山东、河南等地。
  • 2.沙梨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性状

果皮呈不规则片状,或卷曲成条状,外表面淡黄色,有细密斑点,内表面黄白色。气微,味微甜而酸。

性味

甘;涩;凉;无毒

归经

肺;心;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

清心润肺;降火生津,解疮毒。主暑热烦渴;肺燥咳嗽;吐血;痢疾;;疥癣;发背;疔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汁涂。

复方

  • ①治痢疾久不止:沙梨皮、石榴果壳。煎服。(《四川中药志》)
  • ②治水肿病之消化不良:沙梨皮、五加皮、陈皮、桑白皮、茯苓皮。水煎或炖肉服。(《四川中药志》)

各家论述

  • 1.《滇南本草》:敷发背疔疮。
  • 2.《本草再新》:清心降火,滋肾益阴,主津止渴,除烦去湿。
  • 3.《陆川本草》:治痧积暑热。
  • 4.《四川中药志》:清暑热,止烦渴,生津,收敛。治痢疾及咳嗽有汗。[1]

摘录

中华本草

参考资料

  1. 梨皮中医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