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腹隼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棕腹隼雕 |
中文学名:棕腹隼雕 |
棕腹隼雕 虹膜: 暗褐色。
嘴: 铅灰色,尖端黑色,蜡膜黄色。
脚和趾: 暗黄色。
留鸟: 中国海南省。 [1]
形态特征
中型猛禽,体长为50—54厘米,体重732克左右。头顶具有一个黑色的羽冠,前额、头顶、后颈、以及头侧也是黑色,具有金属光泽。上体黑色,喉部和上胸白色,具黑色细纵纹,下体为棕栗色,腿覆羽栗褐色与下胸部均具黑纵纹,飞翔时在初级飞羽基部可见到一个大的圆形淡色斑。 [2]
生态习性
大多单独活动,不善鸣叫,飞翔时两翅煽动频繁,速度极快而且灵活。 经常长时间地站在树上或地面上的草丛之间,有时也常在树林上空低低盘旋或滑翔;观察和寻找猎物,发现后则突然俯冲而下捕捉。 觅食方式:通过埋伏在树丛或草丛中,等待动物到来时才突然袭击,有时也在地上奔跑追捕猎物。主要以鸡类、翠鸟、鸠鸽类、鼠类等动物为食。
生长繁殖
12月中旬到翌年3月中旬为繁殖期。营巢于密林中高大乔木的顶部枝杈上。通常筑2个巢,每窝产1枚卵。亲鸟轮流孵卵。繁殖期间,变得更凶猛和好斗。 巢: 庞大粗糙,由枯枝构成,里面垫有新鲜的绿叶蹬。 卵: 暗灰白色,有细小或较粗淡红色斑点;底层斑为淡紫色或蓝灰色。[3]
栖息环境
低山和山脚地带的阔叶林和混交林中。仅于海南岛海拔1500米的森林有一偶见记录。
分布范围
印度南部、喜马拉雅山脉、海南岛、东南亚、菲律宾、苏拉威西岛及大巽他群岛。[4]
视频
视频:
Rufous-bellied Eagle, 棕腹隼雕, 棕腹隼雕, Lophotriorchis kienerii, アカハラクマタカ, Helang Perut Mer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