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棕腹隼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棕腹隼雕
棕腹隼雕原图连结[1]

中文学名:棕腹隼雕
学名:Hieraaetus kienerii
界:动物界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Aves
目:鹰形目 Accipitriformes
科:鹰科 Accipitridae
属:隼雕属 Hieraaetus
种:棕腹隼雕H. kienerii
命名者及年代(E. Geoffroy 1835)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鸟种编号#503
保护级别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棕腹隼雕 虹膜: 暗褐色。

嘴: 铅灰色,尖端黑色,蜡膜黄色。

脚和趾: 暗黄色。

留鸟: 中国海南省。 [1]

形态特征

中型猛禽,体长为50—54厘米,体重732克左右。头顶具有一个黑色的羽冠,前额、头顶、后颈、以及头侧也是黑色,具有金属光泽。上体黑色,喉部和上胸白色,具黑色细纵纹,下体为棕栗色,腿覆羽栗褐色与下胸部均具黑纵纹,飞翔时在初级飞羽基部可见到一个大的圆形淡色斑。 [2]

生态习性

大多单独活动,不善鸣叫,飞翔时两翅煽动频繁,速度极快而且灵活。 经常长时间地站在树上或地面上的草丛之间,有时也常在树林上空低低盘旋或滑翔;观察和寻找猎物,发现后则突然俯冲而下捕捉。 觅食方式:通过埋伏在树丛或草丛中,等待动物到来时才突然袭击,有时也在地上奔跑追捕猎物。主要以鸡类、翠鸟、鸠鸽类、鼠类等动物为食。

生长繁殖

12月中旬到翌年3月中旬为繁殖期。营巢于密林中高大乔木的顶部枝杈上。通常筑2个巢,每窝产1枚卵。亲鸟轮流孵卵。繁殖期间,变得更凶猛和好斗。   巢: 庞大粗糙,由枯枝构成,里面垫有新鲜的绿叶蹬。 卵: 暗灰白色,有细小或较粗淡红色斑点;底层斑为淡紫色或蓝灰色。[3]

栖息环境

低山和山脚地带的阔叶林和混交林中。仅于海南岛海拔1500米的森林有一偶见记录。

分布范围

印度南部、喜马拉雅山脉、海南岛东南亚菲律宾、苏拉威西岛及大巽他群岛。[4]

视频

视频:

Rufous-bellied Eagle, 棕腹隼雕, 棕腹隼雕, Lophotriorchis kienerii, アカハラクマタカ, Helang Perut Merah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