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棘刺龙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棘刺龙属
图片来自kater

棘刺龙属学名Spinophorosaurus)是蜥脚下目恐龙的一,化石发现于尼日的Irhazer组地层的下层,目前难以确定该地层的地质年代,可能属于侏㑩纪中期的巴柔阶巴通阶,或者更早期。

棘刺龙的唯一化石相当完整,是目前非洲所出土的最完整原始蜥脚类恐龙化石,只有中国南美洲的数个原始蜥脚类化石比棘刺龙还完整。

发现与命名

正模标本(编号GCP-CV-4229)被发现于尼日阿加德兹,由一群西班牙挖掘团队进行名为“DAGGERS”的挖掘工作时所发现。正模标本包含:头颅骨的脑壳、眶后骨鳞状骨方骨翼骨上隅骨,以及接近完整的身体骨骼,只缺少胸骨、前臂、手掌、脚掌。正模标本目前存放于尼日自然历史博物馆。

副模标本(编号NMB-1698-R)则是由德国挖掘团队所发现,是一个部分头颅骨、不完整的身体骨骼。副模标本的骨头部位里,正模标本所缺少的部位包含:前上颌骨上颌骨泪骨齿骨隅骨、右侧的所有肋骨肱骨、以及零散的脚部骨头。正模标本、副模标本所重复的部位包含:眶后骨、鳞状骨、翼骨、上隅骨、牙齿、脊柱、肩胛骨。由于两个化石发现于同一地层带,有高度类似处,因此被归类于相同动物。

模式种尼日棘刺龙S. nigerensis),是在2009年由古生物学家克里斯提·拉莫斯(Kristian Remes)等人所叙述、命名。属名在古希腊文意为“带有长刺的蜥蜴”;种名则是以尼日为名[1]

同年的稍晚研究,根据棘刺龙的脑壳结构、神经解剖学,推论棘刺龙的演化位置介于原始蜥脚形亚目新蜥脚类恐龙之间。

体征

棘刺龙的身长估计为约13公尺。棘刺龙是非常特殊的蜥脚类恐龙,正模标本被发现具有两根长刺状的皮内成骨(Osteoderms),皮内成骨的基部接近圆形、末端呈长刺状,左侧皮内成骨较大、外形比率略有不同。虽然这两根长刺被发现于骨盆部位,位于脱落、位置移动的肩胛骨的下方,但研究人员根据长刺、尾巴末端的骨头外形,而推论其生前可能位于尾巴末端,类似剑龙类恐龙的尾刺。除此之外,生存于亚洲的蜀龙则具有尾巴尾锤;蜀龙是种原始真蜥脚类恐龙。

演化位置与分类

研究人员根据棘刺龙的方骨与后肢特征,提出棘刺龙是塔邹达龙的近亲,两者都生存于非洲(当时为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都是典型的原始蜥脚类恐龙。棘刺龙也被列为真蜥脚类演化支的姊妹分类单元。但是,棘刺龙具有某些进阶型特征,类似时代相近、生存于劳亚大陆的真蜥脚类恐龙,例如:蜀龙马门溪龙科,两者的类似处在于颈椎尾椎肩胛骨肱骨;另一方面,棘刺龙则较不类似南美洲印度的原始蜥脚类恐龙,例如:颈椎的长度与侧腔形状、颈椎与背椎神经棘、肱骨与肩胛骨的形状。

早期理论普遍认为,侏罗纪早中期的蜥脚类恐龙广泛分布于盘古大陆,而没有达到高密度的个体数量。当盘古大陆在侏罗纪中晚期开始分裂后,各大陆的蜥脚类恐龙开始独自发展。近年研究则质疑这个地理分隔理论。棘刺龙的发现,有助于古生物学家推论侏罗纪早中期的蜥脚类恐龙演化历史、地理分布。

研究人员提出两种可能原因。这些非洲原始蜥脚类恐龙可能平行演化出进阶型特征。另一种可能则是,棘刺龙的某些类似真蜥脚类特征,演化自更原始的蜥脚类恐龙,因此非洲的棘刺龙才具有类似亚洲真蜥脚类的进阶型特征。研究人员推论,侏罗纪早中期的蜥脚类恐龙演化过程关键可能发生于劳亚大陆的北美洲地区,当时位于气候潮湿的赤道地区。

参考文献

  1. (英文)Remes, K., Ortega, F., Fierro, I., Joger, U., Kosma, R. and Ferrer, J.M.M. (2009). "A new basal sauropod dinosaur from the Middle Jurassic of Niger and the early evolution of sauropoda." PLoS ONE, 4(9): e6924. doi:10.1371/journal.pone.0006924 full text online Template:Way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