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篇:开花的种类(小鱼眼草(菊科、鱼眼草属植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小鱼眼草(菊科、鱼眼草属植物))
小鱼眼草是桔梗目菊科鱼眼草属的植物。产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湖北西部。生于山坡与山谷草地、河岸、溪旁、路旁或田边荒地。海拔1350-3200米。印度也有分布。云南又叫小馒头草、蛆头草、地胡椒;贵州又名翳子草、地细辛。
目录
药用消炎止泻,治小儿消化不良。
小鱼眼草(菊科、鱼眼草属植物)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小鱼眼草
- 拉丁学名:Dichrocephala benthamii C. B. Clarke
- 别 名:鱼眼菊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合瓣花亚纲
- 目 :桔梗目
- 科 :菊科
- 亚 科:管状花亚科
- 族 :紫菀族
- 属 :鱼眼草属
- 种 :小鱼眼草
- 分布区域:中国云南、四川及印度等地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15-35厘米,少有仅高6厘米的,近直立或铺散。
茎:单生或簇生,通常粗壮,少有纤细的,常自基部长出多数密集的匍匐斜升的茎而无明显的主茎,或明显假轴分枝而主茎扭曲不显著,或有明显的主茎而基部径约4毫米。整个茎枝被白色长或短柔毛,上部及接花序处的毛常稠密而开展,有时中下部稀毛或脱毛。
叶:倒卵形、长倒卵形,匙形或长圆形。中部茎叶长3-6厘米,宽1.5-3厘米,羽裂或大头羽裂,侧裂片1-3对,向下渐收窄,基部扩大,耳状抱茎。自中部向上或向下的叶渐小,匙形或宽匙形,边缘深圆锯齿。有时植株全部叶较小,匙形,长2-2.5厘米,宽约1厘米。全部叶两面被白色疏或密短毛,有时脱毛或几无毛。
花:头状花序小,扁球形,径约5毫米,生枝端,少数或多数头状花序在茎顶和枝端排成疏松或紧密的伞房花序或圆锥状伞房花序;花序梗稍粗,被尘状微柔毛或几无毛。总苞片1-2层,长圆形,稍不等长,长约1毫米,边缘锯齿状微裂。花托半圆球形突起,顶端平。外围雌花多层,白色,花冠卵形或坛形,基部膨大,上端收窄,长0.6-0.7毫米,顶端2-3个微齿。中央两性花少数,黄绿色,花冠管状,长0.8-0.9毫米,管部短,狭细,檐部长钟状,有4-5裂齿。
果:瘦果压扁,光滑倒披针形,边缘脉状加厚。无冠毛,或两性花瘦果的顶端有1-2个细毛状冠毛。花果期全年。
生长环境
生长于山坡与山谷草地、河岸、溪旁、路旁或田边荒地。海拔1350-3200米。印度也有分布。产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湖北西部。
主要价值
药用消炎止泻,治小儿消化不良。
来源:小鱼眼草的全草。夏季采收,洗净晒干。
性味归经:苦,凉。 [1]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风明目。用于肝炎,小儿消化不良,小儿感冒高烧,肺炎,痢疾,疟疾,牙痛,夜盲症;外用治疮疡,蛇咬伤,皮炎,湿疹,子宫脱垂,脱肛。
用法用量:2~5钱;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烂敷患处。
这种杂草其实是一种野菜,只不过很多人都不知道它是可以食用的
我们经常能看到路边会长着许多的杂草,这些杂草并不引人注意,很多人基本上都不会去关注它们。这些杂草中其实还可能藏有一些对我们有用的植物,例如一些药草,有时候就能看到有老人去草丛里拔草打算回家熬成凉茶喝。这种杂草其实是一种野菜,只不过很多人都不知道它是可以食用的。鱼眼草通常也是生长在草丛中的一员,它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各个地区,也被人们叫做三仙菜、星宿草、地胡椒、鼓丁草、翳子草、地细辛、小馒头草、蛆头草等。它的花朵形状像一个球,上面的花蕊点缀在圆球上面,看起来就像鱼的眼睛的一样,因此就被人们叫做鱼眼草。 [2]
鱼眼草在我国主要有两大类:
一类是:小鱼眼草
小鱼眼草主要分布于湖北、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等地,一般在山坡上、草地、路边和田里面都能够找到它。
另一类则是:菊叶鱼眼草
菊叶鱼眼草主要分布于云南和西藏,和小鱼眼草不同的是,它是有毒的,因此不能食用。
在云南有非常多的少数名族,其中的傣族就会使用鱼眼草来制作菜肴。傣族人经常用它制作鱼眼草米汤,通常是用老母鸡熬汤,熬到鸡肉软烂的时候放入提前泡好的米。之后把鱼眼草洗干净,在洗的时候反复揉搓,可以洗去苦味。煮到米粒开花的时候,放入鱼眼草,加盐调味即可出锅。这道米汤是傣族人常吃的野味,味道清香,还很健康。
鱼眼草蒸蛋也是人们常做的一道菜,这是一道具有食疗功效的美食,野生植物鱼眼草和鸡蛋为主要原料,一起加热蒸熟以后就能做食用,好以后的鱼眼草蒸蛋口感细嫩,味道很香,鱼眼草的味道微苦,经过了鸡蛋的中和,吃起来滋味很丰富,口感很软。这道菜的营养价值特别高,还能让人体吸收一定数量的卵磷脂和微量元素硒,这些物质都能直接作用于人类心血管,增加血管的弹性,还能清理动脉中的胆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