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山茶(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山茶(山茶科、山茶属植物))

是双子叶植物纲山茶科植物。灌木或小乔木,高约9米,嫩枝无毛。叶革质,椭圆形,先端略尖,基部阔楔形,上面深绿色,干后发亮,无毛,下面浅绿色。花顶生,红色,无柄;苞片及萼片约10片,花瓣6-7片,外侧2片近圆形。蒴果圆球形,直径2.5-3厘米,2-3室,每室有种子1-2个,3爿裂开,果爿厚木质。花期1-4月。

山茶原产中国。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怕高温,忌烈日。中国四川、台湾、山东、江西等地有野生种。各地广泛栽培,茶花花色品种繁多,花大多数为红色或淡红色,亦有白色,多为重瓣。在红色山茶组里,它是少数几个子房秃净的代表之一供观赏,花有止血功效,种子榨油,供工业用。

山茶(学名:Camellia japonica L.):

  • 中 文 名:山茶
  • 拉丁学名:Camellia japonica L.
  • 别 名:薮春、山椿、耐冬、晚山茶、茶花、洋茶、山茶花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 目 :侧膜胎座目
  • 亚 目:山茶亚目
  • 科 :山茶科
  • 亚 科:山茶亚科
  • 族 :山茶族
  • 属 :山茶属
  • 亚 属:山茶亚属
  • 种 :山茶
  • 亚 种:2种
  • 变 种:11种
  • 变 型:8种
  • 命名者及年代:L., 1753

形态特征

山茶是灌木或小乔木植物,高约9米,嫩枝无毛。叶革质,椭圆形,长5-10厘米,宽2.5-5厘米,先端略尖,或急短尖而有钝尖头,基部阔楔形,上面深绿色,干后发亮,无毛,下面浅绿色,无毛,侧脉7-8对,在上下两面均能见,边缘有细锯齿。叶柄长8-15毫米,无毛。花顶生,红色,无柄;苞片及萼片约10片,组成长约2.5-3厘米的杯状苞被,半圆形至圆形,长4-20毫米,外面有绢毛,脱落;花瓣6-7片,外侧2片近圆形,几离生,长2厘米,外面有毛,内侧5片基部连生约8毫米,倒卵圆形,长3-4.5厘米,无毛;雄蕊3轮,长约2.5-3厘米,外轮花丝基部连生,花丝管长1.5厘米,无毛;内轮雄蕊离生,稍短,子房无毛,花柱长2.5厘米,先端3裂。蒴果圆球形,直径2.5-3厘米,2-3室,每室有种子1-2个,3爿裂开,果爿厚木质。花期1-4月。

繁殖方法

山茶常用扦插、嫁接、压条、播种和组织培养等繁殖方法。通常以扦插为主。

扦插

山茶的茎枝再生能力强,因此扦插和嫁接成活率都很高,而且繁殖速度快,操作方便,经济效益高,在生产上广泛应用。山茶在较好的生长条件下,一年四季均可扦插,一般多在夏季和秋季进行,而在6月份前后梅雨季扦插,成活率更高,因此时高温、高湿,有利插枝生根和萌芽生长。

1、盆箱扦插法

将扦插用的花盆、木箱或塑料箱,在盆或箱底打1-3个排水孔,每孔大小为2-3厘米,要求排水良好。孔上盖碎瓦片,在底层铺一层小石子,中层铺一层粗沙,上层铺5-10厘米培养土。培养土一般选用酸性红黄壤,pH5-6.5,如粘性过重可掺入细沙或锯末屑。若条件许可时,在培养土中掺入适量腐殖土、蛭石、腐熟有机肥或磷肥、骨粉。在培养土偏碱时,加硫酸亚铁溶液进行调节,使之呈微酸性反应。培养土可在日光下曝晒数天,或用甲醛溶液消毒后,用塑料薄膜闷数日,均有灭菌消毒的效果。

盆或箱装培养土时,应高出盆或箱面,使之成为馒头形,防止盆或箱内积水,同时有利插枝通风,提高成活率。扦插时用手指稍揿实培养土,并随用细咀壶浇透水,进行遮荫、保湿管理。

2、苗床扦插法

苗床地宜选择酸性至微酸性沙壤土,翻耕后,作床宽1.2米左右,沟宽40-50厘米,畦高20厘米,整细、耙平,床面喷药消毒,用薄膜覆盖2-3天后扦插,有利防治病虫。在扦插前,用水泥柱或毛竹搭成1.5-2米高的棚架,上盖芦帘或黑色遮阳网(遮光率为60-70%),四周由上而下垂至地面,并固定好,这样可兼顾遮光、防风、保湿的作用。如用塑料大棚扦插育苗,可在大棚内搭4条30-40厘米高、80厘米宽的小拱棚,小拱棚间距约为50厘米,扦插后盖上遮阳网。扦插时应注意叶片排列整齐有序,扦插后浇足定植水,在小拱棚上加盖一层地膜,可提高保湿效果。

3、全光雾扦插法

全光雾扦插法需要一定的设施和生产规模,育苗成本低,生根快,成活率高。全光雾扦插苗床多采用基质材料或细沙,下铺石子,底部有排水设施。在苗床上装有喷雾设备,通过设定间隔喷雾、保持相对湿度、调节苗床温度等措施,以保证插枝正常吸收水分,防止插枝和叶芽干枯。

嫁接

常用于扦插生根困难或繁殖材料少的品种。以5-6月、新梢已半质化时进行嫁接成活率最高,接活后萌芽抽梢快。砧木以油茶为主,10月采种,冬季沙藏,翌年4月上旬播种,待苗长至4-5厘米,即可用于嫁接。采用嫩枝劈接法,用刀片将芽砧的胚芽部分割除,在胚轴横切面的中心,沿髓心向上纵劈一刀,然后取山茶接穗一节,也将节下基部削成正楔形,立即将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裂口的底部,对准两边的形成层,用棉线缚扎,套上清洁的塑料口袋。约40天后去除口袋,60天左右才能萌芽抽梢。

压条:梅雨季选用健壮1年生枝条,离顶端20厘米处,行环状剥皮,宽1厘米,用腐叶土缚上后包以塑料薄膜,约60天后生根,剪下可直接盆栽,成活率高。

播种:适用于单瓣或半重瓣品种。种子10月中旬成熟,即可播种。以浅播为好,用蛭石作基质,覆盖6毫米,室温21℃,每晚照光10小时,能促进种子萌发,播后15天开始萌发,30天内苗高达到8厘米,幼苗具2-3片叶时移栽。

组培

外植体常用实生苗,经常规消毒后切成1厘米长接种在添加激动素1mg/L、6-苄氨基腺嘌呤1mg/L和吲哚乙酸0.1mg/L的MS培养基上,经4周培养只形成愈伤组织,而不形成芽。再转移到新的培养基后,开始形成4厘米的单个枝条,然后在吲哚丁酸0.5mg/L溶液中浸泡20分钟,再转移到1/2MS培养基上,4周后长根。在长根培养基上生长8周后将苗移栽到装有珍珠岩和泥炭的盆中。

栽培技术

盆栽

山茶盆栽常用15-20厘米盆。山茶根系脆弱,移栽时要注意不伤根系。盆栽山茶,每年春季花后或9-10月换盆,剪去徒长枝或枯枝,换上肥沃的腐叶土。山茶喜湿润,但土壤不宜过湿,特别盆栽,盆土过湿易引起烂根。相反,灌溉不透,过于干燥,叶片发生卷曲,也会影响花蕾发育。

施肥

春季山茶换盆后,不需马上施肥。入夏后茎叶生长旺盛育期,每半月施肥1次或用“卉友”21-7-7酸肥。9月现蕾至开花期,增施1-2次磷钾肥。在夏末初秋山茶开始形成花芽,每根枝梢宜留1-2个花蕾,不宜过多,以免消耗养分,影响主花蕾开花。摘蕾时注意叶芽位置,以保持株形美观。同时,将干枯的废蕾随手摘除。

管理

产后处理:山茶树冠优美,叶色亮绿,花大色艳,花期又长,正逢元旦、春节开花。盆栽点缀客室、书房和阳台,呈现典雅豪华的气氛。在庭院中配植,与花墙、亭前山石相伴,景色自然宜人。在贮运过程中,要防止高温和空气干燥,否则花蕾、花朵容易脱落,影响质量。山茶是一般庭园中很容易看得到的植物。由于深绿色的叶子也十分漂亮,也可以只运用叶子作为其他花朵的陪衬。但花朵容易凋落是其缺点。常常可以看到种满了樱草的花坛或盆栽。不要浇太多水份。注意不要让根部腐烂。

场所:山茶宜放置于温暖湿润、通风透光的地方。春季要光照充足,夏季宜注意遮荫,避开阳光直射与西晒,若放置阳台上,往往一不小心,就被晒死。冬季宜放进室温在3℃以上的室内。

浇水

山茶盆景的培养要保持土壤湿润状态,但不宜过湿,防止时干时湿。一般在春季可适当多浇,以利发芽抽梢;夏季坚持早、晚浇水,最好喷叶面水,使叶片湿透,不要用急水直浇、满灌,不宜浇热水,避开中午前后高温时浇水;秋季浇水要适量;冬季则宜在中午前后浇水,可每隔二三天喷一次水。

施肥

山茶喜肥,在上盆时就要注意在盆土中放基肥,以磷钾肥为主,施用肥料包括腐熟后的骨粉、头发、鸡毛、砻糠灰、禽粪以及过磷酸钙等物质。平时不宜施肥太多,一般在花后4-5月间施2-3次稀薄肥水,秋季11月份施一次稍浓的水肥即可。用肥应注意磷肥的比重稍大些,以促进花繁色艳。

修剪:山茶的生长较缓慢,不宜过度修剪,一般将影响树形的徒长枝以及病虫枝、弱枝剪去即可。若每枝条上的花蕾过多,可疏花仅留1-2个,并保持一定距离,其余及早摘去,以免消耗养分。此外,还要及时摘去接近凋谢的花朵,也可减少养分消耗,以利植株健壮生长,形成新的花芽。

翻盆:山茶盆景可1-2年翻盆一次,新盆宜大于旧盆一号,以利根系的舒展发育。翻盆时间宜在春季4月份,秋季亦可。结合换土适当去掉部分板结的旧土,换上肥沃疏松的新土,并结合放置基肥。

主要价值

食用:山茶是美的象征,鲜丽的山茶是山茶树的精华。去掉雌雄蕊的山茶瓣无毒,花瓣中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蛋白质、脂肪、淀粉和各种微量的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还含有高效的生物活性物质。通常把山茶瓣捡洗干净后,按花色配制各色“沙拉点心”,或用山茶瓣与鲜嫩子鸡或瘦肉片,烹调成美味佳肴。用白山茶、红山茶瓣拖油或拖面油煎后糁糖可食用,与米(面)可制成茶花饼等。食和深红色的山茶,还可以健胃,具治疗痢疾的奇效。食用鲜花,正成为当今世人热衷向往的一种现代饮食文化的新潮流。

观赏价值

山茶为中国的传统园林花木,据资料记载,云南省昆明市近郊太华寺院内,有山茶老树一株,相传为明朝初年建文帝手植。昆明东郊茶花寺,有红山茶一株,为宋朝遗物,高达20米,每当花季,红英覆树,花人如株,状如牡丹。山茶树冠多姿,叶色翠绿,花大艳丽,枝叶繁茂,四季长青,开花于冬末春初万花凋谢之时,尤为难得。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写下了赞美山茶的诗句。郭沫若先生曾用“茶花一树早桃红,白朵彤云啸傲中”的诗句赞美山茶盛开的景况。

山茶耐荫,江南地区配置于疏林边缘,生长最好;假山旁植可构成山石小景;亭台附近散点三五株,格外雅致;若辟以山茶园,花时艳丽如锦;庭院中可于院墙一角,散植几株,自然潇洒;如选杜鹃、玉兰相配置,则花时,红白相间,争奇斗艳;森林公园也可于林缘路旁散植或群悄一些性健品种,花时可为山林生色不少。北方宜盆栽观赏,置于门厅入口,会议室、公共场所都能取得良好效果;植于家庭的阳台、窗前,显春意盎然。

药用价值

山茶花在药用价值上亦高,有收敛、止血、凉血、调胃、理气、散瘀、消肿等疗效。在采花加工时,应注意在春分至谷雨季节含苞待放时采摘,晒干或烘干,在干燥过程中,要少翻动,以免破碎散瓣,干后用纸包封严,置干燥通风处备用,以防受潮、发霉和生虫。山茶干花以干燥、色红、不霉、花蕾长大尚在含苞状态者为佳,至于叶、根可全年采用,子成熟后采摘。

山茶花药用验方甚多,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 烫伤、灼伤山茶花焙干研末,麻油调匀,搽患处。

* 乳头皲裂疼痛:宝珠山茶焙干研末,用麻油调搽,治愈为止。

* 大便出血山茶花焙干研末,每周5克,亦可用鲜山茶叶或开水冲泡,当茶饮。

* 咳嗽、吐血宝珠山茶花焙干成黑色研末,调红砂糖服用,每服10克,日服3次。

* 血崩:山茶花12克,水煎服,病情较重者用量可适当增加。

* 赤痢:大红宝珠山茶花20克,荫干研末,加白糖少许拌匀,上锅蒸熟分两次服完。

* 跌打损伤山茶花根15~20克,水煎,调黄酒服用,并以适量鲜山茶花捣烂如泥,敷于患处。

* 痈疽:鲜叶适量、洗净捣烂外敷。

* 痔疮出血宝珠山茶花一次5克,焙干研末冲服。

各家论述

1、《本经逢原》:山茶,吐血、衄血、下血为要药。生用能破宿生新,入童便炒黑则能止血。朱震亨:吐血、衄血、肠风下血,并用红者为末,入童溺、姜汁及酒调服,可代郁金。

2、《纲目》:汤火伤灼,研末麻油调涂。

3、《医林纂要》:补肝缓肝,破血去热。

4、《百草镜》:凉血、破血、止血。消痈肿跌扑,断久痢、肠风下血,崩带血淋鼻衄吐血外敷炙疮

5、《本草再新》:治血分,理肠风,清肝火润肺养阴

蜜源

中国分布的大量白花油茶、红花油茶和各种山茶,花期分别为9月-11月、10月至翌年4月,是冬季、春季主要的蜜源植物,而且具有花期长、蜜质香甜的特点。油茶花粉粒近球形,直径38.1微米×45.6微米,具在孔沟。花蜜丰富,常年中国蜂每群可采茶花蜜5-10kg。山茶蜜琥珀色,浓稠,味芳香,为优质蜜。但因油茶蜜中含有聚糖,在天气干旱又缺乏辅助蜜源时,会引起蜜蜂自身的中毒,使群势下降,意大利蜂更严重,中国蜂适应性要强一些。

油料

山茶不但是重要的观赏花木,而且是重要的油料植物。它们的种子,几乎都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油,俗称茶子油,尤其以江西、湖南一带的白花油茶和云南腾冲所产的红花油茶最为著名,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之一。山茶具有优质、高产、寿命长的特点,是山区宝贵的“铁杆庄稼”。以腾冲红花油茶为例,每株单产的最高产油率达30kg,产净子100kg左右,该县最高的年产量(产子)达750000kg。茶油为半透明,茶褐色,半干性,富含亚油酸,主要供食用,特别适合心血管病患者食用,上等的茶油冬季会凝成乳白色的粒晶。榨油后的油枯,可作洗涤、肥料和杀虫用。果壳富含单宁,可提取栲胶,也可提取皂素制碱。 [1]

植物文化

山茶被称为胜利花,还有另一传说:明末代皇帝崇祯手下的总兵吴三桂,镇守山海关。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崇祯皇帝缢死煤山。吴三桂投降清军,并引进清军,镇压农民起义军,充当先锋,杀死明桂王,清封他为平西王,守云南。吴三桂在云南,横行霸道,在五华山建宫殿,造阿香园,传旨云南各地献奇花异草。陆凉县境内普济寺有一株茶花,高二丈余,花呈九蕊十八瓣,浓香四溢,为天下珍品,陆凉县令见到旨谕,使到普济寺,迫令寺旁居民挖茶树。村民不服,直到天黑。无人动手下锹。这天夜里,村中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看见一位美丽姑娘走来,手里拿着一枝盛开的茶花,对老人说:“村民爱我,培育我,我的花只向乡亲们开放,吴三桂别想看到我一眼。你们留我留不住,执意抗命会使百姓吃苦。还是让那县令送我去吧,我自有办法对付他们,定能胜利归来。”老人伸手去握姑娘的手,一惊醒来,原来是一个梦。

第二天老人将梦情告诉村民,大家认为是茶花仙子托梦,就照她的意见办吧。县令亲自押送村民将茶树送到吴三桂的阿香园,谁知茶树刚放下,便听“哗”的一声,茶树叶子全部脱光。吴三桂大怒,责怪县令一路保护不周。谋臣进言:“一路日晒,常有此情况,栽下去仍然可活的。”到了春天,茶树长了一身叶,就是不开花。吴三桂向茶树抽了一鞭,留下一道伤痕。第二年春天,吴三桂带众姬妾,到阿香园赏花,见茶花只有几朵瘦小的花,吴三桂愤愤地说:“这是什么举世名花。”举鞭又抽去,茶树干上留下第二道伤痕。第三个春天,吴三桂见园中一片凋零,什么花也不开,茶树上蹲着一只乌鸦,向他直叫。吴三桂怒火直冒,挥鞭又向茶树抽去,第二道伤痕上渗出鲜血。吴三桂下令把花匠抓起来办罪。茶花仙子为搭救花匠,不顾自已伤痛,来到吴三桂梦中唱道:三桂三桂,休得沉醉;不怨花王,怨你昏愦。我本民女,不求富贵,只想回乡,度我穷岁。吴三桂举起宝剑,向茶花仙子砍去。“咔嚓”一声,宝剑劈在九龙椅上,砍下一颗血淋淋的龙头。茶花仙子冷笑一声,又唱道:灵魂贱卑,声名很臭。卖主求荣,狐群狗类。枉筑宫苑,血染王位。天怒人怨,必降祸祟。吴三桂听罢,吓得一身冷汗,便找来一个圆梦的谋臣,询问吉凶。谋臣说:“古人有言,福为祸所依,祸为福所伏。茶树贱种,入宫为祸,出宫为福。不如贬回原籍,脱祸为福。”吴三桂认为有理,便把茶树送回陆凉。

茶树回乡,村里男女老少都出来迎接。大家摸着树干鞭痕,悲喜交集,流下了激动的眼泪。这夜,村民们做了一个大家相同的梦:茶花仙子对大家说:“与敌人作斗争,要耐心、要韧桂,我虽伤痕累累,但我终于回来了,我是胜利者。”从此,在云南都称山茶为胜利花,山茶开,总是显示了人们战斗胜利的喜悦。

山茶科(学名Theaceae Mirb.)

双子叶植物纲五桠果亚纲的一科。多为常绿木本。单叶,互生,革质,无托叶。花两性,少数单性。苞片2至多数,脱落或宿存,常具有分类的价值。萼片多数或5数,有时与苞片分不开,二者逐渐过渡,组成苞被片。花瓣多数至5数,白色、红色或黄色;多少合生。雄蕊通常多数,子房上位,少数半下位。3~5室,胚珠通常多个。蒴果,或不开裂的核果和浆果。约30属750种,主要分布亚洲的亚热带和热带。中国有15属500种。

山茶科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山茶科植物具有食用、饮用、观赏、木材利用、护肤、美容、制肥料等多种用途。如茶组中多种茶的嫩叶可加工成茶叶,是风靡世界的饮品;石笔木属和金花茶组内多种植物花色艳丽、树形优美,观赏价值极高。

植物学史

全世界山茶科植物约30属700余种,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而以亚洲最为集中,中国山茶科植物有15属500余种口。中国山茶科的15个属分别属于6个分布类型5个变型。热带亚洲一热带非洲一热带美洲(南美洲)分布的厚皮香属14种,东亚(热带、亚热带)及热带南美间断分布的柃木属81种,13变种、4变型,和大头茶属6种,热带亚洲和东非或马达加斯加间断分布的杨桐属20种,7变种,属于热带亚洲分布的木荷属21种,属于西马来西亚,基本上在新华莱士线以西分布的山茶属238种,属于西马来东马来间断分布类型的茶梨属1种,4变种,核果茶属7种,属于越南(或中南半岛)至华南或西南分布类型的折柄茶属14种,属于东亚及北美间断分布类型的红淡比属8种,6变种,和紫茎属10种,以及中国特有分布类型的石笔木属26种,圆籽荷属1种,猪血木属1种和多瓣核果茶属2种。

物种分类

约有30属700余种,中国约有15属400余种,主要产于长江以南各地。有的分类学家将山茶科分入厚皮香科,也有的将厚皮香科植物分入山茶科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单独列出一个山茶目,2003年的APG II 分类法将山茶科和厚皮香科共同列入杜鹃花目,厚皮香科和五列木科亲缘更近。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石笔木属和金花茶组内多种植物花色艳丽、树形优美,观赏价值极高。

食用价值与药用价值

油茶组和红山茶组内60多种植物茶籽含有丰富的油脂,是广泛种植的重要油料植物,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2]

保护现状

紫茎种群现状

紫茎Stewartia sinensis Rehd. et Wils.渐危种。紫茎星散分布在长江流域一带,生长缓慢。由于植被不断被破坏,天然更新力差,植株已日益减少。紫茎为我国特有的残遗植物,对研究东亚-北美植物区系有科学意义。木材极坚实耐用,根皮、茎皮入药,种子油可食用或制肥皂及润滑滑,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保护措施:本种分布点的黄山、西天目山、武夷山,庐山、井冈山等已建立自然保护区或风景保护区,并已制订管理条例,严密管护区内的珍稀植物。对保护区外的零星分布的植株,建议当地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加强保护,各地植物园、林场等应积极开展人工繁殖栽培。


《山茶》的精美图片欣赏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山茶(山茶科、山茶属植物))的相关视频


十大名花之山茶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