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条叶垂头菊(菊科、垂头菊属植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条叶垂头菊(菊科、垂头菊属植物))

条叶垂头菊,中药名。为菊科垂头菊属植物条叶垂头菊Cremanthodium lineare Maxim.的全草或花序。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及西藏等地。具有清热消肿,健胃止呕之功效。主治高热惊风,咽喉肿痛,脘腹胀痛,呕吐。

基本信息

  • 中文学名:条叶垂头菊
  • 别 名:线叶点头菊《全国中草药汇编》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 目 :桔梗目
  • 科 :菊科
  • 属 :垂头菊属
  • 种 :条叶垂头菊
  • 采收时间:6-7月;秋季采收花序
  • 用量内服:煎汤,6-15g
  • 分布区域:甘肃、青海、四川及西藏等地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5-30cm。茎基部有多数纤维状的残存叶柄,上部有短柔毛。叶片纸质,条形,长9-15cm,宽5-10cm,基部近膜质,鞘状,边缘全缘;茎生叶条形或条状钻形,基部稍抱茎,无毛。头状花序单生于茎的顶端,下垂;总苞半球形,直径1.5-2cm;总苞片暗绿色,披针形,长约10mm,无毛或被疏短柔毛;花异型,舌状花黄色,舌片条形或条状披针形,全缘或有2小齿;筒状花淡褐黄色,长5-6mm。瘦果长圆形,长约3mm;冠毛白色。

生长环境

生于高山草原、沼泽草地。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及西藏等地。

入药部位:全草或花序。

性味:味甘、苦,性平。

归经:入胃、肝经。

功效:清热消肿健胃止呕

主治:高热惊风咽喉肿痛脘腹胀痛,呕吐。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 [1]

炮制

采集加工:6-7月采收,洗净,切碎,晒干。秋季采收花序,阴干。

鉴别

药材性状:本品皱缩成团,冠毛白色,多数,与总苞片近等长。花序直径1.2-1.7cm,总苞片墨绿色,披针形,无色,长10-12mm;舌状花1层,黄色,皱缩,完整的舌片为条状披针形,长1.5-3cm,有浅棕色平行直脉纹数条;筒状花长5-6mm,黑褐色,先端5浅裂,雄蕊5,聚药,暗紫色;雌蕊柱头2裂,紫褐色。瘦果长圆形,长约3mm。体轻,质软。气芳香,味微甘。以花色黄、气芳香者为佳。

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消肿。主治高热症引起的急惊痉挛神志昏迷。”

条叶垂头菊(原变种)

条叶垂头菊(原变种),多年生草本,全株蓝绿色。根肉质,多数。茎1-4,常单生,直立,高达45厘米,光滑或最上部被稀疏的白色柔毛,基部直径1-3毫米,被枯叶柄纤维包围。 [2]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全株蓝绿色。根肉质,多数。茎1-4,常单生,直立,高达45厘米,光滑或最上部被稀疏的白色柔毛,基部直径1-3毫米,被枯叶柄纤维包围。丛生叶和茎基部叶无柄或具短柄,柄与叶片通常无明显的界线,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达23厘米,宽0.25-3厘米,一般宽2.5-5毫米,先端急尖,全缘,基部楔形,下延成柄,两面光滑,叶脉平行,通常不明显;茎生叶多数,披针形至线形,苞叶状。头状花序单生,辐射状,下垂,总苞半球形,长1-1.2厘米,宽1-2.5厘米,光滑或基部有稀疏的柔毛,总苞片12-14,2层,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宽2-4毫米,先端急尖,具白色睫毛,背部黑灰色,边缘具狭膜质。舌状花黄色,舌片线状披针形,长达4厘米,宽2-3毫米,先端长渐尖,管部长约2毫米;管状花黄色,长5-7毫米,管部长1.5-2毫米,冠毛白色,与花冠等长。瘦果长圆形,长2-3毫米,光滑。花果期7-10月。

本变种分布较广。叶的宽窄变化较大,在四川西北部海拔较低的地区,植株高大,叶宽达3厘米,为一般叶宽的6-15倍,而在其它省区及海拔较高的地方,则植株低矮,叶宽2-5毫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