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條葉垂頭菊(菊科、垂頭菊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條葉垂頭菊(菊科、垂頭菊屬植物))

條葉垂頭菊,中藥名。為菊科垂頭菊屬植物條葉垂頭菊Cremanthodium lineare Maxim.的全草或花序。分布於甘肅、青海、四川及西藏等地。具有清熱消腫,健胃止嘔之功效。主治高熱驚風,咽喉腫痛,脘腹脹痛,嘔吐。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條葉垂頭菊
  • 別 名:線葉點頭菊《全國中草藥匯編》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目 :桔梗目
  • 科 :菊科
  • 屬 :垂頭菊屬
  • 種 :條葉垂頭菊
  • 採收時間:6-7月;秋季採收花序
  • 用量內服:煎湯,6-15g
  • 分布區域:甘肅、青海、四川及西藏等地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15-30cm。莖基部有多數纖維狀的殘存葉柄,上部有短柔毛。葉片紙質,條形,長9-15cm,寬5-10cm,基部近膜質,鞘狀,邊緣全緣;莖生葉條形或條狀鑽形,基部稍抱莖,無毛。頭狀花序單生於莖的頂端,下垂;總苞半球形,直徑1.5-2cm;總苞片暗綠色,披針形,長約10mm,無毛或被疏短柔毛;花異型,舌狀花黃色,舌片條形或條狀披針形,全緣或有2小齒;筒狀花淡褐黃色,長5-6mm。瘦果長圓形,長約3mm;冠毛白色。

生長環境

生於高山草原、沼澤草地。分布於甘肅、青海、四川及西藏等地。

入藥部位:全草或花序。

性味:味甘、苦,性平。

歸經:入胃、肝經。

功效:清熱消腫健胃止嘔

主治:高熱驚風咽喉腫痛脘腹脹痛,嘔吐。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 [1]

炮製

採集加工:6-7月採收,洗淨,切碎,曬乾。秋季採收花序,陰乾。

鑑別

藥材性狀:本品皺縮成團,冠毛白色,多數,與總苞片近等長。花序直徑1.2-1.7cm,總苞片墨綠色,披針形,無色,長10-12mm;舌狀花1層,黃色,皺縮,完整的舌片為條狀披針形,長1.5-3cm,有淺棕色平行直脈紋數條;筒狀花長5-6mm,黑褐色,先端5淺裂,雄蕊5,聚藥,暗紫色;雌蕊柱頭2裂,紫褐色。瘦果長圓形,長約3mm。體輕,質軟。氣芳香,味微甘。以花色黃、氣芳香者為佳。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匯編》:「清熱消腫。主治高熱症引起的急驚痙攣神志昏迷。」

條葉垂頭菊(原變種)

條葉垂頭菊(原變種),多年生草本,全株藍綠色。根肉質,多數。莖1-4,常單生,直立,高達45厘米,光滑或最上部被稀疏的白色柔毛,基部直徑1-3毫米,被枯葉柄纖維包圍。 [2]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全株藍綠色。根肉質,多數。莖1-4,常單生,直立,高達45厘米,光滑或最上部被稀疏的白色柔毛,基部直徑1-3毫米,被枯葉柄纖維包圍。叢生葉和莖基部葉無柄或具短柄,柄與葉片通常無明顯的界線,葉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達23厘米,寬0.25-3厘米,一般寬2.5-5毫米,先端急尖,全緣,基部楔形,下延成柄,兩面光滑,葉脈平行,通常不明顯;莖生葉多數,披針形至線形,苞葉狀。頭狀花序單生,輻射狀,下垂,總苞半球形,長1-1.2厘米,寬1-2.5厘米,光滑或基部有稀疏的柔毛,總苞片12-14,2層,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寬2-4毫米,先端急尖,具白色睫毛,背部黑灰色,邊緣具狹膜質。舌狀花黃色,舌片線狀披針形,長達4厘米,寬2-3毫米,先端長漸尖,管部長約2毫米;管狀花黃色,長5-7毫米,管部長1.5-2毫米,冠毛白色,與花冠等長。瘦果長圓形,長2-3毫米,光滑。花果期7-10月。

本變種分布較廣。葉的寬窄變化較大,在四川西北部海拔較低的地區,植株高大,葉寬達3厘米,為一般葉寬的6-15倍,而在其它省區及海拔較高的地方,則植株低矮,葉寬2-5毫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