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狭叶垂头菊(菊科、垂头菊属植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狭叶垂头菊(菊科、垂头菊属植物))

是菊科垂头菊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云南、西藏等地,生长于海拔3,200米至4,8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河边、草坡、灌丛中以及高山沼泽地,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狭叶垂头菊(学名:Cremanthodium angustifolium)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狭叶垂头菊
  • 拉丁学名:Cremanthodium angustifolium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 亚 纲:合瓣花亚纲 Sympetalae
  • 目  :桔梗目 Campanulales
  • 科  :菊科 Compositae
  • 亚 科:管状花亚科 Carduoideae
  • 族  :千里光族 Senecioneae
  • 亚 族:千里光亚族 Subtrib. Senecioninae
  • 属  :垂头菊属 Cremanthodium
  • 组  :平行脉组 Sect. Parallelinervus
  • 种  :狭叶垂头菊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肉质,多数。茎单生,直立,高20-50厘米,紫红色,上部被紫褐色有节长柔毛,下部光滑,基部直径3-5毫米,具枯叶柄纤维。丛生叶和茎下部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长7-23厘米,宽 0.3-4.5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全缘,基部渐狭呈翅状柄,柄与叶片无明显界线,两面光滑,叶脉平行;茎中上部叶4-5,向上渐小,狭披针形至线形,基部无鞘,半抱茎。头状花序单生,稀为2个,下垂,盘状,总苞半球形,长0.7-1.5厘米,宽1.3-3.2厘米,被密的紫褐色有节柔毛,总苞片16-24,2层,披针形,宽2-4 毫米,先端渐尖,内层具狭膜质边缘。小花多数,全部管状,黄色,长7-8毫米,管部长2-3毫米,檐部筒状,裂片先端具乳突,冠毛白色,与花冠等长。瘦果圆柱形,长5-6毫米,光滑,具肋。花果期7-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200-4800米的灌丛中、草坡、河边、高山沼泽旁。模式标本采自云南西北部(金沙江岸)。产西藏东南部、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和西南部。

主要价值

【别名】垂头菊

【拼音】 Xiá Yè Chuí Tóu Jú

【英语】 Narrowleaf Cremanthodium

【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狭叶垂头菊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remanthodium angustifolium W. W. Smith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高山草地沼泽草甸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1]

【性味】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疮疡疖肿肺痈乳痈肠痈热病高热热结便秘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有退烧、消炎的功能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

【摘录】《中华本草》

狭叶垂头菊 (中药)

狭叶垂头菊,中药名。为菊科植物狭叶垂头菊Cremanthodiumangustifolium W. W. Smith的全草。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疮疡疖肿,肺痈,乳痈,肠痈,热病高热,热结便秘,蛇虫咬伤。分布于四川及云南。

入药部位:全草。

性味:味苦,性凉。

归经:归膀胱、肺、心经。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疮疡疖肿,肺痈,乳痈,肠痈,热病高热,热结便秘,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采集加工: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

本品皱缩成团。总苞片深绿色,披针形,长10-12mm;舌状花黄色,舌片条状披针形,筒状花长约7mm,雄蕊5,聚药,雌蕊柱头2裂,气清香,味微甘。 [2]

相关论述

《新俢本草纲要》:“全草:有退烧、消炎的功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