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尾绿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楔尾绿鸠 |
中文学名:楔尾绿鸠 |
楔尾绿鸠
俗名: 歌绿鸠
嘴:基部浅蓝色,尖端米黄,脚红色。
叫声:深沉哨音koo转变成奇特的嘟哝声。
模式产地: 喜马拉雅山脉地区。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低危(LC)。[1]
形态特征
体长为28—33厘米,体重160—260克。雄鸟:头绿,头顶橙黄,胸橙黄,上背紫灰;翼覆羽及上背紫栗色,其馀翼羽及尾深绿色且大覆羽及色深的飞羽羽缘黄色;臀淡黄具深色纵纹;两胁边缘黄色;尾下覆羽棕黄。
雌鸟与雄鸟的差异
雌鸟上体暗绿色,头顶和胸部为淡黄绿色;尾下覆羽及臀浅黄具大块的深色斑纹。
虹膜
内圈为蓝色,外圈为红色,眼周的裸皮为浅蓝色。[2]
生态习性
常单个、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尤以早晨和傍晚活动较频繁,主要在树冠层活动和觅食。叫声非常悦耳动听,富有箫笛的音韵。
觅食
栖息环境
栖息于海拔3000米以下的山地阔叶林或混交林中。
繁殖方式
繁殖: 4一7月。 求偶: 行为有点头、挺胸、张翅、展尾和围绕雌鸟跳来跳去,同时发出“咕咕”的叫声,并且不时地佯作在地面上啄食状,雌鸟则以同样的动作和叫声来应答。 巢: 呈平盘状,仅用少量枯枝堆集而成。 卵: 每窝产卵2枚,卵的颜色为白色。 孵化期: 为13一14天。雏鸟为晚成性,经过亲鸟12天的抚育后即可离巢。[3]
分布范围
分布状况:罕见留鸟。指名亚种于四川南部(峨嵋山);yunnanensis于西藏南部及云南。[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