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楚义帝」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1 個標籤清空)
(回退源初之水 (讨论)做出的 1 次编辑,到由Cxy做出的前一个修订版本)
(1 個標籤撤銷)
 
行 1: 行 1:
 +
{{主条目消歧义|本条目介绍的是项梁、项羽所立的楚怀王,后改称楚义帝。关于「楚怀王」的其他意义,请见[[楚怀王 (消歧义)]]。}}
  
 +
{{Emperorcn box
 +
|名称=楚义帝
 +
|名=心
 +
|庙号=无
 +
|谥号=无
 +
|尊号=义帝
 +
|政权=[[楚]]
 +
|在世=?-前206年
 +
|在位=前208年-前206年
 +
|年号=无
 +
}}
 +
 +
'''楚义帝'''(?{{bd|||前206年|catIdx=熊}}),'''[[芈姓]]''','''[[熊氏]]''',名'''心''',是[[秦朝]]末年的政治人物、[[楚国]]的[[宗室]],[[楚怀王]]之孙,后受原楚国贵族[[项梁]]拥立,成为反秦的起义军领袖之一,由于楚国百姓哀怜其祖父'''[[楚怀王]]''',他就袭用祖父的称号'''楚怀王''',故史家为了区别,多称之'''楚后怀王'''、'''后楚怀王'''、'''楚怀王心'''等;秦亡后,[[项羽]]尊称他为'''楚义帝''',[[前206年]]项羽命[[英布]]将义帝[[刺杀]]。
 +
 +
==生平==
 +
===早年===
 +
楚亡之后,熊心在乡间地方隐居,以牧羊为生。
 +
 +
===立为楚王===
 +
[[秦末民变]]时,前209年七月[[陈胜]]和[[吴广]]发动了[[大泽之变]],前208年陈胜败死于[[章邯]]。[[项梁]]知道后,召诸将在[[薛县]]商议后事<ref>《史记》,“项梁闻陈王定死,召诸别将会薛计事。”</ref>。居鄛人[[范增|-{范}-增]]前往向项梁提出建议,在民间找到楚怀王[[熊槐]]之孙熊心,立熊心为楚王,仍号「楚怀王」,定都盱台(今[[江苏]][[盱眙县]]),以争取楚人民心。<ref>《史记·项羽本纪》:「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立以为楚怀王,从民所望也。」</ref>
 +
 +
===援赵===
 +
项梁在同年的[[定陶之战]]中败死于[[章邯]]后,在外的楚军返回自保,吕臣军驻扎在彭城东,项羽军驻扎在彭城西,沛公军在[[砀县]]<ref>《史记》卷七,“乃与吕臣军俱引兵而东。吕臣军彭城东,项羽军彭城西,沛公军砀。”</ref>。怀王感到害怕,从盱台[[迁都]][[彭城]],自领[[项羽]]、[[吕臣]]的军队。以[[吕臣]]为司徒,以其父[[吕青]]为令尹。以刘邦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统领砀郡兵。
 +
 +
赵国数次求援,因齐使者高陵君显当时在楚国,经他的推荐,怀王召宋义相谈,很高兴<ref>《史记》卷七,“初,宋义所遇齐使者高陵君显在楚军,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ref>。
 +
 +
于是怀王置宋义为上将军,封项羽为长安侯,号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前往救赵。其余军队将领都听宋义调遣,称为卿子冠军<ref>《史记》卷七,“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ref>。
 +
 +
项羽因怨恨秦军杀死项梁,请求怀王准许他跟刘邦一起进攻[[关中平原|关中]]<ref>《史记》卷八,“独项羽怨秦破项梁军,奋,愿与沛公西入关。而遣沛公西略地,收陈王、项梁散卒。”</ref>,怀王诸将以项羽残暴为由,没有同意。<ref>《史记》卷八,“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强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且楚数进取,前陈王、项梁皆败。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谕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项羽强悍,今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卒不许项羽。”</ref>而派刘邦西进入关<ref>《史记》卷八,“令沛公西略地入关。”</ref>。
 +
 +
怀王又立下「怀王之约」,许诺封首先攻入秦国[[首都]][[咸阳]]的将领为王<ref>《史记》卷八,“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ref>。
 +
 +
===巨鹿之战===
 +
宋义在[[安阳]]停留数十日不肯进兵,被项羽愤而[[刺杀]],夺取[[兵权]],项羽[[兵变]]取得对诸将的指挥权之后,怀王只好任命项羽代替宋义为上将军。项羽进兵率领诸侯联军[[钜鹿]],在[[钜鹿之战]]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消灭了[[王离]]统率的秦军主力之一,威震天下,诸侯纷纷归顺,自命「诸侯上将军」,势力大增。
 +
 +
前207年十月,刘邦首先进入[[咸阳]],接受[[秦三世]][[子婴]]的投降。其后项羽大军抵达,杀了子婴,虽然项羽希望怀王封他为[[关中]]王,但怀王的答覆是「如约」,项羽见情势不对,知道怀王并不信任自己,也不愿继续听命于怀王,因此向诸将表示怀王是项氏拥立的,但怀王没有战功,灭秦定天下的功劳在于项羽本人与各位将领们,众人都认同。
 +
 +
===尊为义帝===
 +
项羽在前206年正月尊怀王为「义帝」,但其实是把怀王作为[[傀儡]]。随后项羽在二月[[项羽十八诸侯列表|自行分封天下诸侯]],刘邦被封为[[汉王]],项羽则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
 +
 +
不久项羽把义帝[[流放]]至[[长沙]][[郴县]],义帝被逼起行,在途中项羽暗中命令[[英布]]等人杀害义帝。汉王刘邦后来出兵进攻项羽时,曾以项羽[[暗杀]]义帝作为开战理由之一。
 +
 +
==参考文献==
 +
{{Reflist}}
 +
 +
{{中国君主|秦王[[子婴]]|[[西楚霸王]]<br/>项羽|[[中国君主列表|中国君主]]|前208年—前206年}}
 +
{{中国君主|楚国复国<br/>(堂侄[[昌平君|楚昌平君]]亡国)|楚国再次灭亡|[[楚国|楚国君主]]|前208年—前206年}}
 +
{{楚国君主}}
 +
{{秦末复国诸侯}}
 +
{{项羽十八诸侯}}
 +
{{秦末汉初人物}}
 +
 +
{{DEFAULTSORT:C楚义帝}}
 +
[[Category:楚汉时期人物]]

於 2022年8月23日 (二) 07:30 的最新修訂

楚義帝
概要
廟號
諡號
尊號 義帝
政權
在世 ?-前206年
在位 前208年-前206年
年號

楚義帝(?-前206年),羋姓熊氏,名,是秦朝末年的政治人物、楚國宗室楚懷王之孫,後受原楚國貴族項梁擁立,成為反秦的起義軍領袖之一,由於楚國百姓哀憐其祖父楚懷王,他就襲用祖父的稱號楚懷王,故史家為了區別,多稱之楚後懷王後楚懷王楚懷王心等;秦亡後,項羽尊稱他為楚義帝前206年項羽命英布將義帝刺殺

生平

早年

楚亡之後,熊心在鄉間地方隱居,以牧羊為生。

立為楚王

秦末民變時,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發動了大澤之變,前208年陳勝敗死於章邯項梁知道後,召諸將在薛縣商議後事[1]。居鄛人范增前往向項梁提出建議,在民間找到楚懷王熊槐之孫熊心,立熊心為楚王,仍號「楚懷王」,定都盱台(今江蘇盱眙縣),以爭取楚人民心。[2]

援趙

項梁在同年的定陶之戰中敗死於章邯後,在外的楚軍返回自保,呂臣軍駐紮在彭城東,項羽軍駐紮在彭城西,沛公軍在碭縣[3]。懷王感到害怕,從盱台遷都彭城,自領項羽呂臣的軍隊。以呂臣為司徒,以其父呂青為令尹。以劉邦為碭郡長,封為武安侯,統領碭郡兵。

趙國數次求援,因齊使者高陵君顯當時在楚國,經他的推薦,懷王召宋義相談,很高興[4]

於是懷王置宋義為上將軍,封項羽為長安侯,號為魯公,為次將,范增為末將,前往救趙。其餘軍隊將領都聽宋義調遣,稱為卿子冠軍[5]

項羽因怨恨秦軍殺死項梁,請求懷王准許他跟劉邦一起進攻關中[6],懷王諸將以項羽殘暴為由,沒有同意。[7]而派劉邦西進入關[8]

懷王又立下「懷王之約」,許諾封首先攻入秦國首都咸陽的將領為王[9]

巨鹿之戰

宋義在安陽停留數十日不肯進兵,被項羽憤而刺殺,奪取兵權,項羽兵變取得對諸將的指揮權之後,懷王只好任命項羽代替宋義為上將軍。項羽進兵率領諸侯聯軍鉅鹿,在鉅鹿之戰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消滅了王離統率的秦軍主力之一,威震天下,諸侯紛紛歸順,自命「諸侯上將軍」,勢力大增。

前207年十月,劉邦首先進入咸陽,接受秦三世子嬰的投降。其後項羽大軍抵達,殺了子嬰,雖然項羽希望懷王封他為關中王,但懷王的答覆是「如約」,項羽見情勢不對,知道懷王並不信任自己,也不願繼續聽命於懷王,因此向諸將表示懷王是項氏擁立的,但懷王沒有戰功,滅秦定天下的功勞在於項羽本人與各位將領們,眾人都認同。

尊為義帝

項羽在前206年正月尊懷王為「義帝」,但其實是把懷王作為傀儡。隨後項羽在二月自行分封天下諸侯,劉邦被封為漢王,項羽則自立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

不久項羽把義帝流放長沙郴縣,義帝被逼起行,在途中項羽暗中命令英布等人殺害義帝。漢王劉邦後來出兵進攻項羽時,曾以項羽暗殺義帝作為開戰理由之一。

參考文獻

  1. 《史記》,「項梁聞陳王定死,召諸別將會薛計事。」
  2. 《史記·項羽本紀》:「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立以為楚懷王,從民所望也。」
  3. 《史記》卷七,「乃與呂臣軍俱引兵而東。呂臣軍彭城東,項羽軍彭城西,沛公軍碭。」
  4. 《史記》卷七,「初,宋義所遇齊使者高陵君顯在楚軍,見楚王曰:「宋義論武信君之軍必敗,居數日,軍果敗。兵未戰而先見敗征,此可謂知兵矣。」王召宋義與計事而大說之」
  5. 《史記》卷七,「因置以為上將軍,項羽為魯公,為次將,范增為末將,救趙。諸別將皆屬宋義,號為卿子冠軍。」
  6. 《史記》卷八,「獨項羽怨秦破項梁軍,奮,願與沛公西入關。而遣沛公西略地,收陳王、項梁散卒。」
  7. 《史記》卷八,「懷王諸老將皆曰:項羽為人強悍猾賊。項羽嘗攻襄城,襄城無遺類,皆坑之,諸所過無不殘滅。且楚數進取,前陳王、項梁皆敗。不如更遣長者扶義而西,告諭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誠得長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項羽強悍,今不可遣。獨沛公素寬大長者,可遣。卒不許項羽。」
  8. 《史記》卷八,「令沛公西略地入關。」
  9. 《史記》卷八,「與諸將約,先入定關中者王之。」

Template:中國君主 Template:中國君主 Template:楚國君主 Template:秦末復國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