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火把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楚雄火把节 |
中文名称: 楚雄火把节 别称: 东方狂欢节 节日时间: 农历6月24 节日类型: 传统节日,法定节日 流行地区: 中国楚雄彝族自治州 |
楚雄火把节是彝族文化的象征,是彝族的年节,是彝族传统中最为重要、最盛大的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楚雄彝族自治州是中国的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也是中国火把节最流行、最隆重的地区,2005年,"中国楚雄彝族火把节"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1981年 5 月 25 日,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议案,确定"火把节"为彝州的法定节日,1986年,"火把节"作为彝州的法定节日正式列入《楚雄彝族自治州自治条例》。从1983 年起,正式由州、市政府主导每年轮流在楚雄鹿城举办欢庆火把节活动,自此,以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火把节成了楚雄州最隆重、最盛大和最富有民族特征的传统节日。[1]
基本介绍
火把节是彝族文化的象征,是彝族的年节,是彝族传统中最为重要、最盛大的节日。楚雄火把节的盛况可与过年媲美,世界各地的眼光都被吸引了过来,随着火把节的知名度稳步提升,在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将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1981年5月25日,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议案,确定"火把节"为彝州的法定节日,1986年,"火把节"作为彝州的法定节日正式列入《楚雄彝族自治州自治条例》,2005年,"中国楚雄彝族火把节"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从1983年起,正式由州、市政府主导每年轮流在楚雄鹿城举办欢庆火把节活动,自此,以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火把节成了楚雄州最隆重、最盛大和最富有民族特征的传统节日。办好彝族火把节,目的是为了弘扬和传承彝族文化,展示楚雄魅力,繁荣节庆文化,推动楚雄经济社会科学和谐跨越发展。
习俗风情
在改革开放、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的今天,火把节赋予了更新的群众性、娱乐性、多样性的内容。人们不仅继承和发扬光大其优秀传统文化的部分,而且溶进了时代的气息,构成新的景象。例如节日期间,国外游客,省内外游客大量涌来,做买卖的人大量涌来,外来者远远超过本地人,火把节成为吸引各方人土前来观光旅游和贸易洽淡的手段和机会。
各种群众性的文艺体育表演节目也一年比一年更丰富多彩,民间节日也自然成了地区性的节日,从乡村节日走向了城乡节日,从单一民族节日成为了多民族共同的节日。真正知道和了解彝族的人不多,但一说"火把节"和'阿西跳月",人们便不会感到陌生了。不过话又说回来,要了解原汁原味的火把
节还是在乡村中,特别是远离城区的偏僻的村寨才具备民间地道的习俗风情!
火把节不仅是每个家庭传统的节日,也是各家各户亲戚朋友交往欢聚的节日,丰富了生活,促进了邻里友谊。
过节民族
节期为三天。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节庆期间,各族男女青年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照天祈年,除秽求吉;或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摔跤;或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还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
楚雄火把节饮食
火把节也是一年中吃的节日,虽然楚雄各地彝族关于火把节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有所不同,但一户人、一村人做出最好的饭菜,合家共宴、全村共宴或邀请四方亲朋好友、宾客共宴的习俗却是普遍的。
楚雄彝族由于居住环境的原因,形成了独特的饮食习俗,动物类食物主要有猪、羊、牛、鸡、昆虫;植物类食物主要以野生菌类、植物花、叶为主,主食有大米、包谷、小麦、洋芋、荞等。制作方法有烧、炸、蒸、煮、腌、舂、剁等。饮品主要有小灶米酒,火罐酒、茶,南瓜、芭蕉、荞等均能制成甜酒。
楚雄彝族的食谱有很多,如羊八碗、炒核桃花、干炸芭蕉心、荞粑粑、泡椿、玉米饭、凉拌芭蕉、猪肉煮伏苓、水芹菜、凉拌树花、豆腐肠、鱼心草、煮野山药、菌类、蛙类、凉拌青剌头、凉拌罗汉松枝头、炒皂角牙等等。
参考来源
- ↑ 云南楚雄2024年彝族火把节将举行 人民网 2024年0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