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横水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横水渡是一种水路运输的客运交通工具。横水渡通常设于较为狭窄及平静的河流或水道之上。有一条缆绳从河岸的一边连接另外一边。中间设有一平底的板状船只,用以乘载搭客、货物或汽车。船上的船夫会用人手拉动或机器搅动缆绳使船只向对岸的方向缓慢移动。这种交通工具在欧美国家较为偏远及交通流量不高的地区依然普及,其好处是设置费用比桥梁及隧道都要便宜。[1]

  • 中文名:横水渡
  • 外文名:Cable ferry

简介

横水渡是一种水路运输的客运交通工具,现在几乎绝迹。横水渡通常设于颇为狭窄的河流或水道之上。有一条缆绳从岸的一边连接另外一边。中间设有一只约可载10名乘客的板状船只。船上的船夫用手拉动缆绳使船只向对岸的方向缓慢移动。 香港的大澳曾设有横水渡。到了今时今日,横水渡已几乎被完全淘汰,只剩下香港元朗南生围的山贝河才留下这种极具特色的交通工具,成为当地的旅游卖点。

另外,由新世界第一渡轮开办穿梭香港离岛区(长洲、坪洲、大屿山梅窝、大屿山芝麻湾半岛)之间的航线也称为横水渡。

横水渡船身较小,载量有限,每次载客数量仅在10人以内,不能多载。清代以来,横水渡频繁来往于珠江两岸,承担着两岸人货运输的主要工作,直到上世纪50年代,珠江江面上仍有数量较多的横水渡。

此后,随着珠江两岸桥梁日渐增多,过江轮渡日益普及方便,昔日常见的横水渡近乎绝迹。[2]

香港

香港大澳曾经设有横水渡,由人拉动两头皆绑在岸边的缆索移动;现已由行人天桥取代。元朗南生围的山贝河还有这种极具特色的交通工具,成为当地的旅游热点之一。南生围横水渡是香港现时唯一一条用人手动力的水上运输,航线两个终点站距离不足50米,是香港路程最短的收费公共交通公具。每位单程收费为港币6元,单车另加一元,价钱比起其他渡轮航线每公里之收费相对较贵

西瓜艇

自清中叶起,广州成为中国主要的对外通商口岸,外国商船源源不断来到广州,进行通商贸易,由于外国商船不准直接进入广州城内,洋船大多停泊在黄埔,甚至是澳门。

这个时候,一种运载商船货物,往来于黄埔与广州十三行之间的驳艇应运而生。这种驳艇的船舱及船舷为半圆形,形似一个被切开的西瓜,中国人称为“西瓜艇”或“西瓜扁”,外国人则称为“官印艇”。

西瓜艇的船制为单桅,首低尾高,船首有突出的甲板,便于停泊大船边上或码头装卸货物。西瓜艇除载货外,还用于运送外国商人往来广州及澳门之间,因此,西瓜艇也被称为“驳鬼下澳扁艇”。

疍家

疍家人或称疍民、疍户,“疍”通“蛋”。疍字原意指的是小船或以艇为生的群体。疍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群体,他们世居水上,以艇为家,过着漂泊、浮荡的生活,长期以渔业为生。明代黄佐的《广东通志》记述:“蛋户者,以舟楫为宅,捕鱼为业,或编篷临水而居”。

疍民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等沿江、沿海流域,其中珠江流域的疍民人数甚多。清代中叶以后,珠江上布满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船艇。

这些船艇的船舱用厚席覆盖,用若干支船桨及一支橹行驶,大部分是疍民的住所,疍民全家不靠岸落脚,以渔业及运输为主要的经济来源。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解放初年。

康熙年间开放海禁后,外商纷纷前来广州进行贸易。尤其是广州“一口通商”期间,西方人在广州的商业活动,让疍民受到“欧风美雨”的感染,疍民驾船或接载货物,或搭乘商人过江,前往河南、花地游览及到十三行服务。外贸的发展,分工的细化,令疍民也逐渐从事渔业之外的商业活动。 30年代初广州珠江边的疍家,珠江上密布的大小船艇就是疍民唯一的居所。[3]

其他

由新世界第一渡轮开办穿梭香港离岛区(长洲、坪洲、大屿山梅窝至大屿山芝麻湾半岛)之间的航线亦名为横水渡。

视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