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橘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橘草

来自 植物智 的图片

中文名:橘草

拉丁学名:Cymbopogon

goeringii (Steud.) A. Camus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亚 科:黍亚科

族:高粱族

亚 族:须芒草亚族

属:香茅属

组:柠檬草组

种:橘草

命名者及年代:(Steud.)

A. Camus,1921

橘草(jú cǎo),学名:Cymbopogon goeringii (Steud.) A. Camus,异名:Andropogon goeringii Cymbopogon nardus var. goeringii Cymbopogon goeringii var. hongkongensis Cymbopogon tortilis var. goeringii Cymbopogon tortilis subsp. goeringii Andropogon nardus var. goeringii ,是禾本科香茅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秆直立丛生,高可达100厘米,叶鞘无毛,叶舌两侧有三角形耳状物并下延为叶鞘边缘的膜质部分,叶颈常被微毛;叶片线形,扁平,边缘微粗糙,除基部下面被微毛外通常无毛。伪圆锥花序,狭窄,有间隔,佛焰苞带紫色;总梗上部生微毛;总状花序向后反折;总状花序,先端杯形,边缘被柔毛,毛向上渐长。无柄小穗长圆状披针形,第一颖背部扁平,第二外稃芒从先端裂齿间伸出,柱头帚刷状,棕褐色,从小穗中部两侧伸出。花序上部的较短,披针形,第一颖背部较圆,边缘具纤毛。7-10月开花结果。 分布于中国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日本朝鲜南部也有分布。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丘陵山坡草地、荒野和平原路旁。 橘草能散发出芳香气味,中国辽南人经常进行盆栽或定植于庭园中观赏。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1]

橘草形态特征

橘草是 多年生。秆直立丛生,高60-100厘米,具3-5节,节下被白粉或微毛。叶鞘无毛,下部者聚集秆基,质地较厚,内面棕红色,老后向外反卷,上部者均短于其节间;叶舌长0.5-3毫米,两侧有三角形耳状物并下延为叶鞘边缘的膜质部分,叶颈常被微毛;叶片线形,扁平,长15-40厘米,宽3-5毫米,顶端长渐尖成丝状,边缘微粗糙,除基部下面被微毛外通常无毛。

伪圆锥花序长15-30厘米,狭窄,有间隔,具1-2回分枝;佛焰苞长1.5-2厘米,宽约2毫米(一侧),带紫色;总梗长5-10毫米,上部生微毛;总状花序长1.5-2厘米,向后反折;总状花序轴节间与小穗柄长2-3.5毫米,先端杯形,边缘被长1-2毫米的柔毛,毛向上渐长。无柄小穗长圆状披针形,长约5.5毫米,中部宽约1.5毫米,基盘具长约0.5毫米的短毛或近无毛;

第一颖背部扁平,下部稍窄,略凹陷,上部具宽翼,翼缘密生锯齿状微粗糙,脊间常具2-4脉或有时不明显;第二外稃长约3毫米,芒从先端2裂齿间伸出,长约12毫米,中部膝曲;雄蕊3,花药长约2毫米;柱头帚刷状,棕褐色,从小穗中部两侧伸出。有柄小穗长4-5.5毫米,花序上部的较短,披针形,第一颖背部较圆,具7-9脉,上部侧脉与翼缘微粗糙,边缘具纤毛。花果期7-10月。

橘草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丘陵山坡草地、荒野和平原路旁。

橘草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日本和朝鲜南部也有分布。

橘草繁殖方法

组培繁殖时可根据具体的实际要求,参考生长分化情况,选择培养条件。 组培材料:嫩草的节间组织。

培养条件: 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⑴MS+6-BA0.5毫克/升+2,4-D1.5毫克/升+NAA0.1毫克/升;⑵N6+6-BA0.5毫克/升+2,4-D1.5毫克/升+NAA0.1毫克/升;⑶MS+6-BA1毫克/升+2,4-D0.5毫克/升+NAA0.1毫克/升;⑷N6+6-BA1毫克/升+2,4-D1毫克/升+NAA0.1毫克/升;⑸MS+6-BA0.5毫克/升+2,4-D0.5毫克/升+NAA0.1毫克/升;⑹N6+6-BA0.5毫克/升+2,4-D0.5毫克/升+NAA0.1毫克/升。

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⑺MS+6-BA1毫克/升+NAA0.2毫克/升;⑻MS+6-BA0.5毫克/升+NAA0.2毫克/升;⑼N6+6-BA1毫克/升+NAA0.2毫克/升;⑽N6+6-BA0.5毫克/升+NAA0.2毫克/升。 生根培养基:⑾1/2MS+IAA0.5毫克/升;⑿N6+IAA0.5毫克/升;⒀white+IAA0.5毫克/升。分化培养基添加4.5%蔗糖,增殖培养基添加3%蔗糖,生根培养基添加1.5%蔗糖;培养基pH值为5.8,培养温度(24±4)℃,光照度2000-3000勒克斯,光照时间10小时/天。

生长与分化情况 无菌材料的获得及愈伤组织的诱导:采回刚开始拔节的植株,剪去根部,去掉叶片及叶梢,将嫩茎在自来水下洗净后放到超净工作台上,先用70%的乙醇洗30秒,再用0.04%的氯化汞溶液振荡灭菌7分钟,倒掉后,用无菌水振荡洗涤6次,把具节间的茎段接种到⑴-⑹号培养基上。接种后7天,⑴-⑵号培养基形成愈伤组织;9天时,⑶-⑷号培养基形成愈伤组织;12天时,⑸-⑹号培养基形成愈伤组织。⑴-⑵号培养基愈伤组织的生长速度快,⑶-⑷号次之,⑸-⑹号较慢。

芽的诱导:将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形成的愈伤组织,转接到⑺-⑽号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中。接种5天后,愈伤组织均开始生长变化,其中⑽号培养基上的愈伤组织虽生长速度较慢,但却不断地形成颗粒状,并形成少许绿色;当培养到18天时,可见分化出少许绿色的芽点;培养至45天时,92%的颗粒状愈伤组织形成不定芽,⑺-⑼号培养基中也能形成不定芽,但不定芽的分化率仅为⑽号培养基的21%。

生根培养和移栽:将⑽号培养基形成的不定芽,接到⑾-⒀号培养基中。经过8天的培养,不定芽开始生根;经过30天的培养,试管苗可长高2-5厘米,具有十几条2厘米以上根系的丛生苗。丛生苗在3种生根培养基上的长势基本一致。将生根后的丛生苗移植于由河沙和肥沃园土各半混合成的移栽基质中,前10天保持90%左右的湿度和散射光照12小时,移栽成活率达95.5%。

橘草主要价值

橘草能散发出芳香气味,中国辽南人经常进行盆栽或定植于庭园中观赏。

参考来源

  1. 橘草,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