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檀木(sanders),别称为青龙木。因其木质坚硬,香气芬芳永恒,色彩绚丽多变且百毒不侵,万古不朽,又能避邪,故又称圣檀,分布于热带地区,材质甚重硬,刨切、车旋、耐磨性能好,很耐腐,抗白蚁。主要适用于家具、地板、雕刻、工艺品、运动器材、乐器等。
檀木分类
黑檀木
黑檀木属柿树类,古夷苏木属 Guibourtia,木材名称:爱里古夷苏木。落叶乔木,树高可达20米,直径50~70厘米,树皮厚而平滑,褐灰色至土黄色。叶为奇数羽状复叶,总长10~13厘米,有互生的小叶9~13枚,小叶椭圆形。坚纸质至近革质。主要产于亚洲热带,如苏拉威西、菲律宾、印度、印尼、泰国、缅甸等国。黑檀木心边材区别明显,边材白色(带黄褐或青灰)至浅红褐色;心材黑色(沌黑色或略带绿玉色)及不规则黑色心材(其深浅相间排列条纹)。木材有光泽、无特殊气味。纹理黑白相间,直至浅交错,结构缅而匀,耐腐、耐久性强、材质硬重、细腻,是一种十分稀少的珍贵家具及工艺品用材。黑檀木,能防百毒,泡水可治疗多种毒。
绿檀木
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制成各种绿檀制品、绿檀饰品、绿檀工艺品,在我国和国际上都具有收藏和装饰的价值 绿檀木比一般的红木更为稀少。绿檀木生长于原始森林,终年云雾袅绕,采天地之灵气。人迹稀少,被当地土著供为神木。十八世纪初被发现,人们采伐制作高级家具及工艺品、提炼香精。绿檀因其含有较丰富的有机物质,在密闭的薄膜下其有机物质无法挥发出来便会在木材表面形成晶莹剔透的絮状结晶物。
紫檀木
紫檀亦称青龙木,属蝶形花科,亚热带常绿乔木,主要产于印度及马来半岛、菲律宾等地,我国湖广、云南一带也有少量出产。紫檀的材质致密坚硬,体重,入水则沉,一立方米木材可达703公斤。色调呈紫黑色(暗犀角色),微有芳香,深沉古雅,心材呈血赭色,有光泽美丽的回纹和条纹,年轮纹路成搅丝状,棕眼极密。无痕疤。用酒泡则紫色出,并可粘到碗上。其树脂或木材削片和锉末入药,可治疮毒。紫檀木主要用作制造高级家具及其它精巧器物。
紫檀木,有一种养人的神奇功效,接触久了,他们中一些人的黄牙齿都变得特别白,另外它主要还用作制造高级家具及其它精巧器物
紫檀木在各种硬木中质地最坚、份量最重。它不及黄花梨那样华美,但静穆沉古,是任何其它木材都不能比拟的。据统计,我国每年网购加上实体店购买手串类的交易额达几十个亿之多,但基本上十檀九假,除了以儿孙福小叶紫檀为首的三大名檀,基本上普通买家很难能买到正品。
金檀
金药檀,色黄、味香、性温,能提神、降火、去痛。金药檀多分布于亚洲印度境内。古时,因药檀木多生长于印度境内,资源稀缺,成材率低,世界贸易流通不发达之时,曾价比黄金,且木色为金黄色,故国内速称之金药檀。[1]
物种历史
我国自古即认为紫檀是最名贵的木材之一,多用它作为车舆、乐器、高级家具及其它精巧器物的材料。东汉就见记载。到了明代,由于皇家及王公贵族的喜爱,明代紫檀木家具,做工似粗,却雕琢有神,神志轩昂。
明代朝廷用紫檀起初在我国南部采办,后因木料不足,遂派员定期赴南洋采办,因此储存了许多紫檀木料,因紫檀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南洋的紫檀经明代采伐几欲殆尽,明末清初,世界所产紫檀木绝大部分都汇集中国。清代早期还使用明代的库存。清代中叶以后,库存用完,货源一时中断,因此,清中叶以后制作家具就以红木代替紫檀了。
国外对紫檀更是惜之如宝,据说拿破仑墓前有一只15厘米长的紫檀木棺椁模型,参观者无不惊慕。后来西洋人来到北京,见种种大型器物,才知道紫檀的精英尽聚北京。遂多方收买运送回国。欧美尚存的紫檀器物,绝大多数都中从北京运去,由此可见紫檀家具的珍稀。
清代中期,由于紫檀木的紧缺,皇家还不时从私商手中高价收购紫檀木。清宫造办处活计档中差不多每年都有收购紫檀木的记载。这时期,逐渐形成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即不论哪一级官吏,只要见到紫檀木,决不放过,悉如数买下,上交皇家或各地织造机构。清中期以后,各地私商囤积的木料也全部被收买净尽,这些木料中,为装饰圆明园和宫内太上皇宫殿,用去一大批;同治、光绪大婚和慈禧六十大寿过后已所剩无几;至袁世凯时,遂将仅存的紫檀木全数用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