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欧洲马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欧洲马鹿,是鹿科的一种,又名红鹿、赤鹿、八叉鹿。主要分布于欧洲到中亚以及北非,也是非洲仅有的两种鹿之一(另一种是黇鹿)。栖息于高山森林地带。听觉及嗅觉发达,多在早晨和夜晚活动,以草、树叶和树枝为食。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哺乳纲

目: 偶蹄目

科: 鹿科

属: 鹿属

种: 欧洲马鹿

(Linnaeus, 1758)

体长:1.5-2米

身高:肩高1.2-1.5米

体重:200-300公斤

食性:植食性

繁殖:每胎产1仔

习性:晨昏活动,擅长奔跑

分布:欧洲、中亚、北非

物种学史

马鹿的祖先最早出现在中新世期间的欧亚大陆,化石记录在1200万年以前。源自一种已经灭绝的被称为爱尔兰麋鹿(Megaloceros)的物种。从化石记录知道,马鹿是鹿科动物中最大的成员。早期的系统发育分析支持黇鹿和爱尔兰麋鹿之间的具有姐妹群关系。然而,新的形态学研究证明,爱尔兰麋鹿与马鹿更密切相关,其现代的地理区域对应。因此,在一些出版物中是用“巨鹿”(Giant Dee)命名。

马鹿最早在亚洲西南部(小亚细亚及高加索地区),北非和欧洲发现。在荷兰,英国和爱尔兰,是野外仍然存在的最大的非家养哺乳动物。柏柏里雄鹿“Barbary stag”(类似于西欧马鹿)是非洲具有代表性的鹿科动物的唯一成员,大多集中在阿特拉斯山脉大陆的西北地区。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摩洛哥、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都是有马鹿分布的非洲国家。

在荷兰一个巨大的马鹿群(约3万只,至2012年年底),居住在东法尔德斯普拉森(Oostvaarders Plassen)自然保护区。爱尔兰有自己独特的亚种。在英国,当地马鹿生活在苏格兰的湖区,以及英格兰西南部(主要是埃克斯穆尔Exmoor)。不是所有这些马鹿都是完全纯粹的血统,人们为了提高鹿茸的大小和重量,有些马鹿由如沃纳姆(Warnham)或乌邦寺(Woburn Abbey)的公园被人为释放。爱丁堡大学研究发现,在苏格兰,出现了与关系密切的梅花鹿广泛的杂交。其他几个种群起源于狩猎被冷落或狩猎结束后,逃出马鹿农场,或故意释放。大量马鹿存栏起源于分散在整个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森林,山区,萨福克郡,兰开夏郡,布雷肯比肯斯和北约克郡的养殖场,由于逃跑或故意释放,以及许多其他更小的群体,它们在数量和范围内都普遍增加。鹿的数量在2007年至2011年的人口普查中,马鹿已继续在英格兰和威尔士范围扩大,在中部和东英吉利扩张最为显着。

在非洲和欧洲南部的马鹿的数量正在普遍下降。在新西兰,马鹿连同其他鹿被驯化,引入社会进行游戏种类。第一批到达新西兰的马是1851年,是通过Petre勋爵引进到他的桑登公园,埃塞克斯送一对,到了南岛。1861年后这些马鹿被放归到纳尔逊附近,从那里迅速传播。第一批到达澳大利亚的马鹿可能是阿尔伯特亲王在1860年从托马斯的温莎大公园引进的,在维多利亚时代,在华勒比庄园迁至墨尔本西南6匹。其后进一步引进到新南威尔士州、昆士兰州、南澳大利亚州和西澳大利亚。如今,马鹿在澳大利亚的分布范围从昆士兰州向南经新南威尔士到维多利亚州和整个南澳洲,数量不断增加。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新南威尔士种群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期,但南澳大利亚的马鹿,现在基本上都是从农场逃出的。这对野生种群的完整性产生不利影响。

阿根廷和智利,马鹿已经对本地动物物种,如智利马驼鹿(South Andean deer)造成潜在的不利影响,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已经被贴上了动物界,作为世界上100种最具侵略性的外来物种之一。

外形特征

欧洲马鹿体长1.5-2米,肩高1.2-1.5米,重量200-300公斤。 欧洲马鹿雄性的体型与体重皆大于雌鹿。毛色为灰色、棕色或红色。仅雄性有角,多为6叉,最多为8叉,第1、2叉很接近。

生态习性

欧洲马鹿栖息于高山森林地带。听觉及嗅觉发达,多在早晨和夜晚活动,擅长奔跑,多三五成群。以草、树叶和树枝为食。有迁徙现象,夏季上山,冬季下山至平原密林中。

生长繁殖

欧洲马鹿交配季节在9月下旬至11月间,来年的5-6月份繁殖,雌性每胎产1仔。

养殖技术

一、生活习性 马鹿的生活习性有5大特点:(1)白天活动,母鹿3-5头成群,公鹿平时独居,繁殖季节也和母鹿群居在一起。(2)行动非常敏捷,嗅觉、听觉发达,但视力相对较差。(3)善奔跑,喜跳跃,好安静,怕惊吓。(4)以草为食,夏秋采食禾本科植物嫩枝、芽,冬春采食各种灌木枝条、叶片。(5)适应性强,各地均可驯化饲养,零下40℃亦可正常生活。

二、生产性能 1、鹿茸 主干长平均为60厘米左右,主干围度16厘米左右,叉口深12厘米左右,平均鲜茸重3.7公斤左右,干茸重为1.3公斤左右,干燥率平均为46%。 2、鹿角 亦是重要药用原料。鹿角主干长平均118厘米左右,主干围度16厘米左右,每校平均重3.4公斤左右。 3、肉质 马鹿体内脂肪少,蛋白质含量高,肉质鲜嫩可口。屠宰率:公母鹿分别为54.89%、51.22%,净肉率分别为39.02%、38.91%,骨肉比分别为1:3.19和1:3.18。

三、繁殖性能 马鹿在人工驯养条件下寿命长达25年,繁殖年限可达15年。母鹿1.5岁性成熟,但以2.5岁体成熟时配种为宜。公鹿4-5岁时参加配种为好。 1、交配期 鹿的交配活动有明显的季节性,常集中于8-11月份。母鹿在发情期表现不安,阴唇肿胀,阴门流出黏液,腰部拱起主动接近公鹿。公鹿先出现交配欲望,寻觅母鹿,常鸣叫,性情凶恶,骚动不安,食欲减少。 2、友情周期 为21天左右,发情持续期时间因品种、个体而异,短者18小时,长者48小时,一般在20-36小时。母鹿妊娠期为240-250天。 3、配种方式 一是每天早晨把公鹿放入母鹿群中,与母鹿交配后,将公鹿赶到另圈,再换另一公鹿再配。二是一配到底。在8-11月份,按公母鹿比1:15-18,组群配到结束,中途可换2-3头公鹿复配。三是杂交。

四、饲养管理 1、鹿舍建造 选择地势平坦,阳光充足,背风向阳,高爽干燥的地方建舍。鹿舍应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棚舍,二是运动场,四周要建向3米的围墙。运动场内设食器和水器,冬季舍内垫草,运动场内铺沙。每只鹿占地6平方米,采取舍饲或半舍饲饲养均可。 2、饲料 为降低饲养成本,可从本地饲料资源出发配制日粮。(1)公鹿:粗饲料有野草、农作物茎叶、青贮料和杨、柳、榆树的枝叶等,豆秧和红薯秧是很理想的粗饲料。精饲料配方:玉米50%、豆类(油渣)30%、麸皮(糠)20%、钙20-30克、盐30-40克。(2)母鹿:粗料种类与公鹿相同。精饲料配方:玉米30%、豆饼(油渣)20%、糠麸50%、钙30-40克、盐20-30克。(3)生茸期:粗饲料有苜蓿草、红薯秧、大豆秧、青贮料等。精饲料配方:豆科子实55%、禾本科子实35%、糠麸类10%、钙30-40克,盐20-30克。 3、科学饲喂 饲喂要三定:一定时,每天喂3次,即早7时、午12时、晚6时。二定量,粗饲料自由采食,一般日投量12-15公斤,精饲料日喂量1-1.5公斤。三定水,必须供给清洁饮水,冬春每日2次,夏秋时每日3次,以饮足为止。 4、抓好生茸期的管理 做到三抓:一抓杂交。用不同品种马鹿杂交,可提高产茸量25%-30%。二抓切茸。当鹿茸长到3厘米时,可纵向由茸顶端切开1.5厘米,其鹿茸产量可提高30%-40%。三是保证营养,喂给配合饲料。 5、严防疫病 一是无病早防。每天清扫鹿舍,清除粪尿,喂前洗刷食器和水器,勤换、晒垫草,让鹿多运动。严禁饲喂霉烂变质饲料,尤其夏季要注意卫生。二是有病早治。经常观察鹿的情况,一旦发现病情应及时治疗。 6、适时出栏出售种鹿可在1-2岁出栏,及时淘汰产茸少、失去繁殖能力的鹿。

地理分布

欧洲马鹿是主要分布于欧洲到中亚以及北非,也是非洲仅有的两种鹿之一(另一种是黇鹿)。此外欧洲马鹿也是英国最大的陆地动物。

分布于中国国内的主要是生存在新疆的塔里木马鹿(C. e. yarkandensis)。

亚种与分类

1、挪威马鹿

2、巴巴里马鹿

3、科西嘉马鹿

4、西非马鹿

5、中欧马鹿

6、苏格兰马鹿

7、西班牙马鹿

8、东欧马鹿

9、大夏马鹿

10、塔里木马鹿

11、克什米尔马鹿

欧洲马鹿的英文介绍

The red deer (Cervus elaphus) is one of the largest deer species. The red deer inhabits most of Europe, the Caucasus Mountains region, Asia Minor, Iran, parts of western Asia, and central Asia. It also inhabits the Atlas Mountains region between Morocco and Tunisia in northwestern Africa, being the only species of deer to inhabit Africa. Red deer have been introduced to other areas, including Australia, New Zealand, Peru, Uruguay, Chile and Argentina.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the meat (venison) from red deer is used as a food source.[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