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正蓝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正蓝旗(满语:ᡤᡠᠯᡠ ᠯᠠᠮᡠᠨ ᡤᡡᠰᠠ,穆麟德:gulu lamun gūsa,太清:gulu lamun gvsa),又作“整蓝旗”,清代八旗之一,以旗色纯蓝而得名,与正红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并称为“下五旗”[1]。 正蓝旗分为满洲蒙古汉军三部分,最初由四大贝勒之一莽古尔泰担任旗。

正蓝旗是蒙元文化发祥地、察哈尔民俗文化典型代表、中国蒙古语标准音示范基地和“察干伊德文化之乡”,也是蒙古现代文学奠基人纳·赛音朝克图的家乡。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元上都遗址坐落于境内。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建立,正蓝旗在顺治前与正黄、镶黄列为上三旗,顺治初,被多尔衮降入下五旗,不再由皇帝所亲而由诸王,贝勒贝子分统[2]。清末时模达到下辖83整佐领11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正蓝境内由两大水系组成。北部属呼日查干诺尔水系,主要由流经浑善达克沙地的高格斯台河芒克敖里木河等内流河组成;南部属 滦河水系,主要由发源于旗南部低山丘陵区的上都河慧温河等外流河组成。境内河流总长度283.9公里。除此之外,还有水泉16个,湖泊(诺尔)142个,最大的 淡水湖是扎格斯台诺尔,最大的 咸水湖是浩勒吐音诺尔。在春季和夏季,主要河流和湖泊中栖息着许多鸟类。

植物资源

正蓝旗拥有种子植物共计708种[3]。北部浑善达克沙地东端发育有杨、桦次生林,西部低山丘陵的山体阴坡有岛状灌木林,北部是沙地 榆树疏林,中部有大面积的草原。

地理环境

正蓝旗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海拔1,300米,旗境北部为著名的浑善达克沙地的中东段,为典型的坨甸相间地貌类型。在沙丘间形成的平坦草地上发育着疏林、灌丛和草甸,与其他草原构成独特的牧区风光。南部为低山丘陵地貌,是燕山北缘的低山丘陵与大兴安岭西南缘的低山丘陵交会地带,山间分布有面积较大的草原。北部的浑善达克沙地和南部的金莲川典型草原是全旗生态环境的维持系统,更是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的有利屏障。

正蓝旗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5℃,一月份平均气温-18.3℃,七月份平均气温18.7℃,极端最高温度35.9℃,极端最低气温-36.6℃,夏季凉爽宜人,是避暑的好地方。全年降雨量为365.1毫米,而且主要集中在7、8、9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0%-90%。全年的无霜期104天,冬天有180天的冰雪期。

行政区划

2006年,正蓝旗辖3个镇、3个苏木:上都镇、桑根达来镇、 哈毕日嘎镇和宝绍代苏木、那日图苏木、赛音呼都嘎苏木。

经济综述

2017年,正蓝旗地区生产总值(GDP)总量居全盟第4位,同比增长6.6%,高于全盟平均水平(4.3%)2.3个百分点,排在全盟第2位;其中:第一产业增速5.2%,高于全盟平均水平(4.8%)0.4个百分点,排位第4;第二产业增速5.7%,高于全盟平均水平(0.8%)4.9个百分点,排位第3;第三产业增速9.3%,高于全盟平均水平(7.9%)1.4个百分点,排位第1。三次产业结构为13:58.6:28.4,三次产业贡献率分别为3.8%、59.8%、36.4%。2017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16年增长6.53%。

2017年,正蓝旗实现旅游总收入 6.6亿元,同比增长47%。全旗旅游人数88万人次,同比增长35%。

2017年,正蓝旗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37387万元,同比增加了5.5%,其中:住户存款240295万元,非金融企业存款45812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577978万元,同比下降3.0%,其中:住户贷款174404万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403574万元。

历史文化

正蓝旗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早在一二十万年前,正蓝旗范围内就有古人类繁衍生息。从春秋战国直到元代,这里是北方民族生产活动的场所。其中影响较大的民族有匈奴族东胡族乌桓族鲜卑族柔然族突厥族回纥族契丹族女真族在这里活动。

金莲川幕府

公元前相当长的时间到公元一世纪,这里是匈奴统治的区域,公元二世纪到三世纪是鲜卑人的属地。四世纪末柔然统治该地区,到五世纪中叶则由突厥人治理。六世纪到九世纪接受回纥人的统治,十世纪时使成为契丹人的领地,是辽朝皇帝捺钵避暑的地方。十二世纪初,女真灭辽,建立金朝,在曷里浒川北岸建造桓州城,治理金朝西北边陲,是金朝西京路桓州府所在地,又是金朝西北路招讨司治所建帐之所。

金国皇帝金世宗完颜雍将此地更名为“金莲川”,说“莲者连也,取其金枝玉叶相连之义”,经常率骑兵来此消夏围猎。金章宗完颜俯出生于此地的麻达葛山,便以“麻达葛”命其小字。金朝在原辽朝乌鲁古的基础上,在这里设置特满和忒恩群牧,为金朝畜牧战马。1211年,成吉思汗亲率大军南下攻金,“下金桓州,得其监马几百万匹,分属诸军,军势大振”。

公元1251年,蒙古大汗蒙哥命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驻帐于金莲川。在这里,忽必烈广召天下名士,组成了著名的“金莲川幕府”[4]。金莲川幕府的建立,对忽必烈治理汉地乃至统一中国起了重要的作用。

元上都遗址

元上都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元代都城遗址,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旗政府所在地东北约20公里处、闪电河北岸。由我国北方骑马民族创建的这座草原都城,被认定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奇妙结合的产物,史学家称誉它可与意大利古城庞贝媲美[5]

元上都遗址始建于蒙古宪宗六年(1256年),初名开平府;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至元八年(1271年)改国号为元,称开平府为上都,又名滦京,为元朝的陪都。元朝皇帝每年夏季率领重要大臣来这里避暑和处理政务,因此将宫城建成园林式的离宫别馆。全城由宫城、皇城和外城三重城组成。在元朝末年农民起义中被焚毁。

历史上的正蓝旗曾是风云聚汇之地,这里是忽必烈建都之所,也是清朝八旗正蓝旗的发源地,迄今为止人们从正蓝旗境内的元上都遗址中仍能想象到当年雄踞欧亚大陆的元朝帝国的上都所拥有的繁荣与奢华。

元上都遗址见证了蒙古民族在十三世纪为推动世界文明进步与人类经济文化交流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体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与辉煌。在元上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不但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世界文明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元上都遗址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交通

正蓝旗交通便利。207国道南北穿过,S304省道东西向通过,旗域北部有集宁-通辽的铁路通过。正蓝旗大区位条件优越,旗政府所在地上都镇北距 锡林浩特238公里,西距呼和浩特400公里,距离河北张家口市仅191公里,是距京津最近的典型草原区。

2017年,正蓝旗货运量累计完成949万吨,同比增长6.5%,(其中:个体经济累计完成884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累计完成294242万吨公里,同比增长6.3%,(其中:个体经济累计完成274321万吨公里);客运量累计完成107万人次,同比增长1.9%,(其中:个体经济累计完成33万人次);旅客周转量累计完成32313万人公里,同比增长3.7%,(其中:个体经济累计完成5537万人公里)。

旅游资源

概况

正蓝旗拥有如此优美的自然条件、如此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具备了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在新世纪来临之际,正蓝旗旗委、旗政府制订了调整产业,振兴正蓝旗经济的和中远期的规划,提出了在发展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的同时,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此带动其他第三产业发展的战略。为此,请 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为正蓝旗绘制了《正蓝旗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1-2015)》,明确了发展方向和工作任务。

元上都

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草原城市,更是元王朝的陪都。 元上都遗址像座巨大的人类文明的博物馆,向人们展示着昔日的辉煌。认识元上都,解读元上都,不仅能获得有关蒙元王朝历史文化的许多知识,更能了解蒙古民族会同其他兄弟民族创建元朝,为今天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所做出的不朽历史贡献。

2012年6月29日,元上都申遗成功,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0项世界文化遗产

视频

正蓝旗相关视频

正蓝旗黑城子小学喜迎十九大“我向习爷爷说句心里话”
正蓝旗诃额仑幼儿园蒙古语广播母亲节特别栏目
正蓝旗蒙古族高级中学第十三届 合唱比赛
正蓝旗元上都遗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