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法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武漢大學法學院始建於1926年,其源於1909年成立的武昌法科大學。1926年,武昌中山大學成立,武昌法科大學併入,後成立國立武漢大學時,成為武漢大學的法學院。其為「中國四大法學院」之一、代表中國法學研究的最高水平的「五院四系」中「四系」之一。在2011年武書連版的大學排名中,武大法學院本科及研究生項目均列全國第三。根據2017年中國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布的全國第四次學科評估成績,武漢大學法學學科被評為A類學科[1],位居全國並列第三。
歷史概況
源於1926年武昌法科大學。1928年該校命名為武漢大學時,法學院就成為其重要組成部分,是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中國法學教育頂尖的王牌院校「五院四系」[2]之一(在全國的法學院校中,與中國政法大學(原北京政法學院)、西南政法大學(原西南政法學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原中南政法學院)、華東政法大學(原華東政法學院)、西北政法大學(原西北政法學院)被合稱為「五院」,北京大學法學院(原北京大學法律系)、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原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吉林大學法學院(原吉林大學法律系)和武漢大學法學院(原武漢大學法律系)則被稱為「四系」)。曾由武漢大學兩任校長、著名法學家王世傑、周鯁生先生兼任或專任院長;1979年恢復法律系(院)後,著名法學家韓德培教授、著名刑法學家馬克昌教授、知名民商法專家馬俊駒教授、知名國際法專家余勁松教授、曾入選全國十大「傑出中青年法學家」的曾令良教授先後出任負責人、系主任和院長,現任院長是馮果教授。
二十世紀兩次著名的國內外審判,該院均有著名學者參與其間,為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為維護正義,做出了重要貢獻。二戰勝利後,時任武漢大學法律系系主任的梅汝璈教授作為法官出席東京軍事法庭,義正辭嚴地控訴了日本帝國主義的滔天罪行。八十年代初期,當時的法律系副系主任馬克昌教授作為辯護人參加了對「四人幫」的莊嚴審判。
經過八十多年的發展,法學院已成為中國法學教育與研究的重點基地之一,辦學規模不斷壯大,辦學效益日益提高,教學質量與學術地位持續上升。法學院於2003年獲批國家首批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擁有11個碩士點、6個博士點,1個博士後流動站,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3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2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現有2個研究所(國際法研究所、環境法研究所),6個科研機構(比較憲法研究中心、刑事法比較研究中心、國家安全研究所、經濟法研究所、稅法研究所、網絡經濟與法律研究中心);另有社會弱者權利保護中心、法學圖書館(含聯合國文獻資料中心)、《法學評論》雜誌社、《中國國際私法與比較法年刊》編輯部、繼續教育與高級培訓中心,以及武漢大學文科重點實驗室——刑偵實驗室。現有教師、管理幹部、專技人員132人,其中教授49人、副教授30人、博士生導師48人。現有研究生2000餘人,本科生1000餘人。
2015年12月13日,武漢大學法學院加入了新絲路法學院聯盟。
視頻
武漢大學法學院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我校19個學科排名A類,武漢大學新聞網,2017-12-29
- ↑ 法學界的「五院四系」,它們之中的哪些還能夠守住自己的地位?,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