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武汉长江大桥

增加 45 位元組, 4 年前
第五次规划
===第五次规划===
​1949 1949 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成立后不久,时年63岁、自1913年起多次参与武汉长江大桥规划、勘探的 [[ 李文骥 ]] ,联合 [[ 茅以升 ]] 等一些科学家、工程师向中央人民政府上报《筹建武汉纪念桥建议书》,提议建设武汉长江大桥,作为" 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纪念建筑" ,并详述前四次规划经过和受挫的原因,论述当时中国能建成大桥的可能性与具体工程内容、经费预算(600 (600 亿旧人民币) 等。中央政府对此甚为重视,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 [[ 北平 ]] 召开,会议上通过建造长江大桥的议案,并于1949年末电邀李文骥、茅以升等桥梁专家赴京,共商建桥之事。
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的指示, [[ 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 ]] 立即着手筹划修建武汉长江大桥。1950年1月,铁道部成立铁道桥梁委员会,同年3月成立武汉长江大桥测量钻探队和设计组,由中国桥梁专家茅以升任专家组组长,开始进行初步勘探调查,李文骥第五次赴武汉参与长江大桥设计和测量勘探,惟 [[ 李文骥 ]] 当时已抱病在身,并坚持工作至1951年6月,同年8月病逝。
专家组先后共作了八个桥址线方案,并逐一进行了缜密研究,所有的方案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利用长江两岸的山丘以缩短引桥和路堤的长度。1950年9月至1953年3月,曾三次召开武汉长江大桥会议,就有关桥梁规模、桥式、材质、施工方法等进行讨论。1953年2月18日, [[ 毛泽东 ]] 在武汉听取中共中央中南局领导关于大桥勘测设计的汇报,并登上 [[ 武昌 ]][[ 黄鹤楼 ]] 视察了大桥桥址。大桥选址方案经中央财经委员会批准确定后,铁道部立即组织力量进行初步设计。1953年3月完成初步设计,延聘 [[ 苏联 ]] 专家进行指导并委托苏联交通部对设计方案鉴定。
==勘察设计==
35,2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