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母亲,是我一生的乡愁(闵正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母亲,是我一生的乡愁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母亲,是我一生的乡愁》中国当代作家闵正威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母亲,是我一生的乡愁

故乡,是一朵花,是一幅画,是一帘幽梦,是一曲深情的歌,更是一段魂牵梦萦的记忆

乡愁,是一份深沉的爱,是一种对故土和亲人浓浓的思念和依恋。乡愁是根。剪不断的乡愁,时间越久,愈发惆怅。仿佛近在咫尺,却遥不可及。

人到成年后,往往会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对浓烈、缠绵的情感比较内敛低调。父母在公共场合对子女展示爱意时,我们会羞于表达,甚至拒绝回应。

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细腻、感恩的人对其有不同的理解与诠释。

在我们家里,爱,是一盘切好的水果。

母亲说,如果桌子上有盘切好的水果,有人会吃,有人却视而不见。在客厅或卧室的时候,家人最终会无意识地吃掉那些水果。

乡愁,是母亲深沉内敛的爱。

母亲从不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只用种种暗示、种种比喻、种种曲折而委婉的辞令,让我们自己去觉悟。在自己的能力限度之内,她鼓舞我们,成就我们,用自己所仅有的一点能力,去做些最善意的发挥。

她会在厨房中花费几个小时精心烹制出花样不同的菜肴,我们兄弟两人吃得美滋滋地、饱饱的。即使因为我们调皮而惹祸的时候,她也从未真正地生气过,做饭成为她表达母爱的一种方式。

恰恰是母亲这种无声的威严,让我们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举止,给予我们向上、向善的力量。

乡愁,是母亲博大隽永的爱。

母亲的爱恶,也常是不能明白地说出来的。有时候,我们兄弟俩关于三餐食物争吵。然后,我们不声不响,约定好去附近一家餐馆吃饭。

待我们吃饱喝足之后,母亲会站起来,黯然地说,她本可以为我们做出同样美味可口的菜肴,在家可以节省一部分开销。

在母亲的潜意识里,做饭就是她的价值观的最好体现。

因为单位外派,2005年我作为访问学者去新加坡研修。母亲为我准备了一套体型较小、质量特好的炊具。我开始了人生第一次自己做饭的模式,“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因为文化信仰、饮食习惯的差异,我也愈发思念母亲曾经为我们做过的食物的味道。

故乡,是我情感的归属,是我精神的家园。

在我旅居海外的岁月里,记忆中的故乡却永远不会变,我会很准确得说出每一个细节,回到故土时却发现已是物是人非。我宁愿看到一个记忆中的村庄,不愿时光对其无情地篡改。

乡愁,是母亲悠远绵长的爱。

每次假期回家,母亲必定亲自为我熬制豆瓣酱。每次假期结束准备启程时,我发现自己对家是如此的眷恋与不舍。

为了有充足的时间告别,更是为了享受家的温馨,我宁愿选择乘坐夜间航班返程。我与母亲每次无一例外地进行了拥抱,久久不愿分开。这是一种稀缺、珍贵的爱的表达,尽管拥抱曾经被视为尴尬和情绪化的举动。

然而,更加让我感动地,是母亲专门为我酿制的豆瓣酱。这几瓶精心包装的豆瓣酱,可以让我的味蕾跨越时空的距离,乡愁便在舌尖慢慢品咂,融入了血脉,让我的灵魂得到疗愈和安放。

乡愁,是母亲的牵挂与翘首的期盼。

母亲不溺爱,她不盲目,也不麻木。她不是没有智慧,她的智慧融化于情感之中。

母亲去世后的日子里,我经常在梦中回到故乡的旧宅,看一看屋前屋后,一砖一瓦,一路一巷。那一定是我的身体觉察到了我对她的思念,替我去故乡见了一面。

家,是乡愁的原点。一棵老树、青砖老宅,都是精神的慰藉。那里,有我青春美好回忆,有我儿时的欢声笑语,有上学路上我最怕的追着我跑的大公鸡,有门前学自行车的小路,有晒衣服的大树,有一块属于我们玩耍的荒地,有我回不去的童年……

乡愁,是我梦里徘徊的忧伤,是我深夜无眠的思念,如潺潺的溪水,奔流在隔山隔水的岁月里,用心感觉,温暖依然。用感恩的心,去收获更多的感悟,更多的美好,更多的幸福快乐

日历薄了,岁月厚了。伫立在季节深处,自己放眼望去,春暖花开的日子也近了……[1]

作者简介

闵正威,信阳人,硕士研究生,河南省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英语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