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毛姆的书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内容简介

为什么阅读的前提是享受阅读?哪些传世名著并不值得一读?如何建立属于你自己的哲学体系?文学大师毛姆袒露阅读与写作心得,深刻解读13 位文学巨匠和45 部经典佳作。

一个聪明人的毫无保留的阅读指南,一位天才小说家犀利有趣的文学洞见。

作者简介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 -1965)

英国小说家、剧作家,被誉为“天才小说家”。

生于巴黎,幼时父母双亡,性格孤僻敏感。

十八岁于伦敦学医。

二十三岁发表首部小说,走上文学创作之路。

除作家外,他还从事过医生、间谍、演员、战地司机等多种职业。

晚年获得众多荣誉,被英国王室授予荣誉勋爵称号。

九十一岁逝于法国。

代表作有《月亮与六便士》《人性的枷锁》等。

原文摘录

有些评论家认为,那些受人追捧的畅销书都毫无价值,这种观点我并不赞成。像《大卫・科波菲尔》《高老头》和《战争与和平》至今仍然非常畅销;同样,畅销书也不一定就是经典。一本书可以由于任何原因吸引到读者,当然也会由于这些原因遭受冷遇。我从不愿阅读那些刚出版两到三年的畅销书,因为我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许多广受赞誉的书,即便你不读,也不会有任何损失。 这里我有必要重申一下我一直坚持的观点,我极力主张将阅读作为一种享受,某些读者将阅读当作一种任务,实在是不智之举。阅读是快乐的,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事情之一。 他们似乎并没有意识到,故事实际上是小说家为了抓住读者而扔出的一根数生绳索。在他们看来,单纯地叙述故事是小说走向沉沦的一种体现。我 觉得这种观点真是匪夷所思,因为对人类而言,听故事的欲望是根深蒂固的,就如同他们对财富的欲望一样。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聚在篝火旁或市井处听别人讲故事。这种欲望从未减退,从如今侦探小说的大受追捧就可见一斑。

书评

毛姆是一个妙不可言的人。

在很多人看来,毛姆的文字冷静而犀利,让人若有所思,拍案叫绝。实际上,毛姆不仅会写,更会读。他对书有着独特的见解,并且愿意指点别人如何去理解书。

因此,毛姆写了一本读书随笔,名字叫《毛姆的书单》,书里列举的是昔日那些著名作家的庞大遗产,很多读者面对这些繁杂的书目不知所措,不知道应该在有限的时间里读哪一部,因此,毛姆帮你列出了来了。

书中所有的文章均由毛姆当年应《星期六晚邮报》之约所写的读书随笔集结而成,旨在为当时的读者提供阅读建议。毛姆以小说家的特殊才能为他笔下的那些大作家们描绘了简约而生动的肖像,勾画出那些天才作家的性格特征,比如简•奥斯汀善良的“刻薄”,列夫•托尔斯泰一生的迷惑与忏悔,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背叛等——他们不再是崇拜的偶像,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个性、也有缺点的人。毛姆通过这些记叙,让我们重新发现那些伟大作家以及他们作品的伟大价值。而他的叙述又是那么简洁明白、委婉动人,仿佛一位慈爱的长者与你促膝而谈。

当今社会节奏加快,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读书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读书究竟是为了求知还是消遣?畅销书一定是好书还是坏书?狄更斯为何会写出《大卫·科波菲尔》这样感人的书?巴尔扎克是怎样一个人?这和他写《高老头》有关系吗?《毛姆的书单》集合了毛姆的读书心得和感想,不拘一格地解释了当下人们阅读中产生的疑惑。

毛姆出版这本书,一来是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收藏,二来也希望此书能让另外一些曾与原文失之交臂的读者们有所受益。“委托方要求我每篇写四千字,然而即便我的文章略微超过了这个字数,面对如此短小的篇幅,我也只能尽可能地缩减内容。前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但是很多读者对此感到困惑,不知道该读些什么,而我的目标便是为他们列出一张清单,上面的每一本书都会让人心感愉悦,受益匪浅。”每个人自己就是最好的批评家。不管学者们怎么评价一本书,不管他们怎样异口同声地竭力颂扬,除非这本书使你感兴趣,否则它就与你毫不相干。有一些东西,我们对它们表示敬意往往只是出于传统习惯。

在将每一本书加入这本书单之前,毛姆的第一个评判标准便是这本书是否可读。可读性对于文学教授或者评论家而言,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并不作为他们评判作品的标准,然而可读性并不是理所当然的,事实上,在文学史上有很多书只适合学生阅读。当今时代,几乎没有人会花时间阅读那些和自身毫无关系的书籍,而书中所有提到的书,都是关系到每一个人的。

尽管有人说,推荐书单只能说明我们这个时代读书的缺乏。但你知道吗,每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动销品种为一百多万,其中,新书品种数多达二三十万。在面对如此多的图书选择时,我们仍需要一份可信的书单。

伊塔罗·卡尔维诺曾说,一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文学作品应该会让人久久动情、无法忘怀,这样的作品会促使我们通过理解它——甚至是反对它——来厘清自己的立场。这样的定义也可以用在这本《毛姆的书单》上:在讲述分析诸多著作中,毛姆此书成功地跨越文学评论庙宇和文学消费市场的界限,机敏灵巧地把这两个素来泾渭分明的活动糅合起来。这本普及文学赏析的学术作品应该能造福广大读者及爱好者,甚至称得上是文学评论专著中的经典之一。

在你不知道读什么书的时候,不妨看一看毛姆的书单 今年疫情,反而有了更多的时间翻翻书,毛姆的书单,这本书适合慢慢读。

带着滤镜,读到了毛姆生平的一些随笔感悟,还有关于哲学层面的思考(不感兴趣的其实可以忽略),收获比较大的,是他推荐的书单。

名著我们都是读过一些的,但作者和作品的联系,毛姆却介绍了很多,就像一个审判者,一本本,给了很多客观,又带着热情的评语。

在你不知道读什么书的时候,不妨先看看《毛姆的书单》,他给了很多指引,甚至每本书的作者都跃然于书中,砸着八卦,读着人物小传,比单纯的文艺作品要更意味深长。

读书是一种被高估的美德 某日与朋友等电梯,聊起读书,我说“读书其实是一种被高估的美德”,我那酷爱健身的朋友紧跟着来一句“对,健身是一种被夸大的自律”。

“是啊,我们在读书或健身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应该是享受和沉浸其中的快乐,只是一种比刷短视频时的昏睡式呆看更好的消磨时间的方式而已,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旋即旁边一位不相识的、也在等电梯的女生关掉了手机中播放短视频的页面,并在心里狠狠的将我俩鄙视和问候了一番。

我们并非不喜欢读书与健身,只是部分人将读书与美德、健身与自律进行了过度的绑定,甚至还有人因为自己读过更多的书和坚持健身产生了一种莫名的道德优越感。而读书也好、健身也好,不应是个人品质的映射,甚至连正相关都算不上,他们最大的价值应当是在这个过程中给予人的快乐。除却为了应付考试而不得不去读的书之外,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毛姆说“养成阅读的习惯就好比为自己构筑了一个避难所,几乎可以让你忘却生命中所有的不幸。”

毛姆在 “人生的枷锁”书中就表达过人生其实是没有所谓的意义的,人生的目的仅仅是追求自身的快乐,那些舍己为人的行为只是出于一种自我幻想,他们以为自己所追求的就是作为一个奉献者所得到的满足感。所以我们说完全利他是违背人性的,要“通过利他来利己、通过奉献来索取”。而阅读和健身无疑是让自己更加快乐的有效方式啊:在走出校门之后,我们可以不带有任何目的、也没有任何限制的去肆意阅读,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却和我们自己的生活工作毫不相干的书,我们可以跳读、略读、详读抑或是反复读,我们不需要交出任何答卷,不需要向任何人交代。相反,我们在书籍里探究的可能是一个故事的草蛇灰线,探索的可能是书中人物的性格命运,追寻的可能是一种美或是一个答案。

关于美,毛姆还有一个表述,让我看到为之一震,他说美是一个完整的句号。“当我想到那些美好的事物时,我发现自己能够做的只有注视和赞赏,它们对我情感的触动固然妙不可言,但这种感觉既无法保持,也无法复制。即便是世上最美的事物,也终究会令我感到厌倦。”真正的美是高山之巅,当你到达了那里,能做的就只有下山了。虽然我们似乎穷尽一生在追求完美,但还是不要实现为好。萧伯纳说“人生最大的两个悲剧是踌躇满志和万念俱灰”,过高的期待和过于完美的结局,往往都是悲剧的幕起。

回到文初的对话,我不会认为读书是美德,不会用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一个不读书的人,我也不会追寻在书中找到什么意义非凡的人生旨意或是炫目的美。我只是因为自己开心而读书,也是为了我可以写出一些东西来,“那些不读书的人没有什么可思考的,便也没有什么可表达的。”而表达是比阅读更深一个层次的自我治愈,连海明威都会说“打字机是我的心理医生”,阅读、思考、写作,就是最简单最纯粹的快乐了。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