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毛姆的書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為什麼閱讀的前提是享受閱讀?哪些傳世名著並不值得一讀?如何建立屬於你自己的哲學體系?文學大師毛姆袒露閱讀與寫作心得,深刻解讀13 位文學巨匠和45 部經典佳作。

一個聰明人的毫無保留的閱讀指南,一位天才小說家犀利有趣的文學洞見。

作者簡介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 -1965)

英國小說家、劇作家,被譽為「天才小說家」。

生於巴黎,幼時父母雙亡,性格孤僻敏感。

十八歲於倫敦學醫。

二十三歲發表首部小說,走上文學創作之路。

除作家外,他還從事過醫生、間諜、演員、戰地司機等多種職業。

晚年獲得眾多榮譽,被英國王室授予榮譽勳爵稱號。

九十一歲逝於法國。

代表作有《月亮與六便士》《人性的枷鎖》等。

原文摘錄

有些評論家認為,那些受人追捧的暢銷書都毫無價值,這種觀點我並不贊成。像《大衛・科波菲爾》《高老頭》和《戰爭與和平》至今仍然非常暢銷;同樣,暢銷書也不一定就是經典。一本書可以由於任何原因吸引到讀者,當然也會由於這些原因遭受冷遇。我從不願閱讀那些剛出版兩到三年的暢銷書,因為我發現了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許多廣受讚譽的書,即便你不讀,也不會有任何損失。 這裡我有必要重申一下我一直堅持的觀點,我極力主張將閱讀作為一種享受,某些讀者將閱讀當作一種任務,實在是不智之舉。閱讀是快樂的,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事情之一。 他們似乎並沒有意識到,故事實際上是小說家為了抓住讀者而扔出的一根數生繩索。在他們看來,單純地敘述故事是小說走向沉淪的一種體現。我 覺得這種觀點真是匪夷所思,因為對人類而言,聽故事的欲望是根深蒂固的,就如同他們對財富的欲望一樣。自古以來,人們就喜歡聚在篝火旁或市井處聽別人講故事。這種欲望從未減退,從如今偵探小說的大受追捧就可見一斑。

書評

毛姆是一個妙不可言的人。

在很多人看來,毛姆的文字冷靜而犀利,讓人若有所思,拍案叫絕。實際上,毛姆不僅會寫,更會讀。他對書有着獨特的見解,並且願意指點別人如何去理解書。

因此,毛姆寫了一本讀書隨筆,名字叫《毛姆的書單》,書里列舉的是昔日那些著名作家的龐大遺產,很多讀者面對這些繁雜的書目不知所措,不知道應該在有限的時間裡讀哪一部,因此,毛姆幫你列出了來了。

書中所有的文章均由毛姆當年應《星期六晚郵報》之約所寫的讀書隨筆集結而成,旨在為當時的讀者提供閱讀建議。毛姆以小說家的特殊才能為他筆下的那些大作家們描繪了簡約而生動的肖像,勾畫出那些天才作家的性格特徵,比如簡•奧斯汀善良的「刻薄」,列夫•托爾斯泰一生的迷惑與懺悔,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背叛等——他們不再是崇拜的偶像,而是一個個有血有肉、有個性、也有缺點的人。毛姆通過這些記敘,讓我們重新發現那些偉大作家以及他們作品的偉大價值。而他的敘述又是那麼簡潔明白、委婉動人,仿佛一位慈愛的長者與你促膝而談。

當今社會節奏加快,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讀書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讀書究竟是為了求知還是消遣?暢銷書一定是好書還是壞書?狄更斯為何會寫出《大衛·科波菲爾》這樣感人的書?巴爾扎克是怎樣一個人?這和他寫《高老頭》有關係嗎?《毛姆的書單》集合了毛姆的讀書心得和感想,不拘一格地解釋了當下人們閱讀中產生的疑惑。

毛姆出版這本書,一來是為了方便讀者閱讀收藏,二來也希望此書能讓另外一些曾與原文失之交臂的讀者們有所受益。「委託方要求我每篇寫四千字,然而即便我的文章略微超過了這個字數,面對如此短小的篇幅,我也只能儘可能地縮減內容。前人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精神財富,但是很多讀者對此感到困惑,不知道該讀些什麼,而我的目標便是為他們列出一張清單,上面的每一本書都會讓人心感愉悅,受益匪淺。」每個人自己就是最好的批評家。不管學者們怎麼評價一本書,不管他們怎樣異口同聲地竭力頌揚,除非這本書使你感興趣,否則它就與你毫不相干。有一些東西,我們對它們表示敬意往往只是出於傳統習慣。

在將每一本書加入這本書單之前,毛姆的第一個評判標準便是這本書是否可讀。可讀性對於文學教授或者評論家而言,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並不作為他們評判作品的標準,然而可讀性並不是理所當然的,事實上,在文學史上有很多書只適合學生閱讀。當今時代,幾乎沒有人會花時間閱讀那些和自身毫無關係的書籍,而書中所有提到的書,都是關係到每一個人的。

儘管有人說,推薦書單只能說明我們這個時代讀書的缺乏。但你知道嗎,每年全國圖書零售市場動銷品種為一百多萬,其中,新書品種數多達二三十萬。在面對如此多的圖書選擇時,我們仍需要一份可信的書單。

伊塔羅·卡爾維諾曾說,一部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經典文學作品應該會讓人久久動情、無法忘懷,這樣的作品會促使我們通過理解它——甚至是反對它——來釐清自己的立場。這樣的定義也可以用在這本《毛姆的書單》上:在講述分析諸多著作中,毛姆此書成功地跨越文學評論廟宇和文學消費市場的界限,機敏靈巧地把這兩個素來涇渭分明的活動糅合起來。這本普及文學賞析的學術作品應該能造福廣大讀者及愛好者,甚至稱得上是文學評論專著中的經典之一。

在你不知道讀什麼書的時候,不妨看一看毛姆的書單 今年疫情,反而有了更多的時間翻翻書,毛姆的書單,這本書適合慢慢讀。

帶着濾鏡,讀到了毛姆生平的一些隨筆感悟,還有關於哲學層面的思考(不感興趣的其實可以忽略),收穫比較大的,是他推薦的書單。

名著我們都是讀過一些的,但作者和作品的聯繫,毛姆卻介紹了很多,就像一個審判者,一本本,給了很多客觀,又帶着熱情的評語。

在你不知道讀什麼書的時候,不妨先看看《毛姆的書單》,他給了很多指引,甚至每本書的作者都躍然於書中,砸着八卦,讀着人物小傳,比單純的文藝作品要更意味深長。

讀書是一種被高估的美德 某日與朋友等電梯,聊起讀書,我說「讀書其實是一種被高估的美德」,我那酷愛健身的朋友緊跟着來一句「對,健身是一種被誇大的自律」。

「是啊,我們在讀書或健身的過程中收穫更多的應該是享受和沉浸其中的快樂,只是一種比刷短視頻時的昏睡式呆看更好的消磨時間的方式而已,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

旋即旁邊一位不相識的、也在等電梯的女生關掉了手機中播放短視頻的頁面,並在心裡狠狠的將我倆鄙視和問候了一番。

我們並非不喜歡讀書與健身,只是部分人將讀書與美德、健身與自律進行了過度的綁定,甚至還有人因為自己讀過更多的書和堅持健身產生了一種莫名的道德優越感。而讀書也好、健身也好,不應是個人品質的映射,甚至連正相關都算不上,他們最大的價值應當是在這個過程中給予人的快樂。除卻為了應付考試而不得不去讀的書之外,閱讀應該是一種享受,毛姆說「養成閱讀的習慣就好比為自己構築了一個避難所,幾乎可以讓你忘卻生命中所有的不幸。」

毛姆在 「人生的枷鎖」書中就表達過人生其實是沒有所謂的意義的,人生的目的僅僅是追求自身的快樂,那些捨己為人的行為只是出於一種自我幻想,他們以為自己所追求的就是作為一個奉獻者所得到的滿足感。所以我們說完全利他是違背人性的,要「通過利他來利己、通過奉獻來索取」。而閱讀和健身無疑是讓自己更加快樂的有效方式啊:在走出校門之後,我們可以不帶有任何目的、也沒有任何限制的去肆意閱讀,這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啊:我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卻和我們自己的生活工作毫不相干的書,我們可以跳讀、略讀、詳讀抑或是反覆讀,我們不需要交出任何答卷,不需要向任何人交代。相反,我們在書籍里探究的可能是一個故事的草蛇灰線,探索的可能是書中人物的性格命運,追尋的可能是一種美或是一個答案。

關於美,毛姆還有一個表述,讓我看到為之一震,他說美是一個完整的句號。「當我想到那些美好的事物時,我發現自己能夠做的只有注視和讚賞,它們對我情感的觸動固然妙不可言,但這種感覺既無法保持,也無法複製。即便是世上最美的事物,也終究會令我感到厭倦。」真正的美是高山之巔,當你到達了那裡,能做的就只有下山了。雖然我們似乎窮盡一生在追求完美,但還是不要實現為好。蕭伯納說「人生最大的兩個悲劇是躊躇滿志和萬念俱灰」,過高的期待和過於完美的結局,往往都是悲劇的幕起。

回到文初的對話,我不會認為讀書是美德,不會用居高臨下的態度對待一個不讀書的人,我也不會追尋在書中找到什麼意義非凡的人生旨意或是炫目的美。我只是因為自己開心而讀書,也是為了我可以寫出一些東西來,「那些不讀書的人沒有什麼可思考的,便也沒有什麼可表達的。」而表達是比閱讀更深一個層次的自我治癒,連海明威都會說「打字機是我的心理醫生」,閱讀、思考、寫作,就是最簡單最純粹的快樂了。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