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毛黄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毛黄栌

中文学名 毛黄栌

拉丁学名 Cotinus coggygria var. pubescens Engl.

别称 柔毛黄栌

拼音 maohuanglu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无患子目

漆树科

黄栌属

黄栌(Cotinus coggygria var. pubescens Engl.)别名红叶、红叶黄栌、黄道栌、黄溜子、黄龙头、黄栌材、黄栌柴、黄栌会等,是中国重要的观赏红叶树种,叶片秋季变红,鲜艳夺目,着名的北京香山红叶就是该树种。其在园林中适宜丛植于草坪、土丘或山坡,亦可混植于其它树群尤其是常绿树群中。黄栌花后久留不落的不孕花的花梗呈粉红色羽毛状在枝头形成似云似雾的景观;黄栌也是良好的造林树种。

形态特征

叶多为阔椭圆形,稀圆形,叶背、尤其沿脉上和叶柄密被柔毛; 花序无毛或近无毛而与前一变种相区别。

产地分布

分布:断分布于欧洲东南部,经叙利亚至苏联(高加索)。

产地:产贵州四川甘肃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湖北、江苏、浙江。

生境:生于海拔800-1500米山坡林中。

功效与价值

黄栌清热解毒,除烦热主治黄疸,酒精中毒。

黄栌中药化学成分:木材含硫黄菊素(Sulfuretin)及其葡萄糖甙,又含杨梅树皮素(Myricetin)及没食子酸(Gallicacid)等鞣质成分。另有谓木材(带皮,树龄20年)含鞣质6.54%。叶含鞣质,主成为三没食子酰葡萄糖(trigalloylglucose);又含没食子酸、杨梅树甙(myricitin)、杨梅树素(myricetin)、异檞皮素、山柰素。另含挥发油,油中含香叶烯(myrcene)、α-蒎烯、莰烯、芳樟醇及萜品醇等。树干含鞣质、漆树素(fisetin)及二氢漆树素。

黄栌耐半阴,耐旱,耐寒,耐盐碱,耐瘠薄,但不耐水湿。生长迅速,萌蘖力强。栽培技术用种子、分株和扦插繁殖。种子繁殖:6-7月果实成熟时采种,经湿沙贮藏40-50d后播种。幼苗抗寒力较差,入冬前需覆盖树叶和草秸防寒。也可在采种后沙藏越冬,翌年春季播种。分株繁殖:春季发芽前,选树干外围生长好的根蘖苗,连须根掘起,栽入圃地育苗,然后定植。扦插繁殖:春季用硬枝插,需搭塑料拱棚,保温保湿。生长季节在喷雾条件下,用带叶嫩枝插,用4×10-4-5×10-4吲哚丁酸处理剪口,30d左右即可生根。生根后停止喷雾,待须根生长时移栽,成活率较高。田间管理移栽时对树冠枝条适当剪短,以减少蒸发,利于成活。一般在春季发芽前移栽为宜。生长季节追施有机肥2-3次,促苗健壮生长。

用法用量:水煎服。

药用部位:本植物的枝叶(黄栌枝叶)亦供药用。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华北、西南和浙江、陕西等地。

考证:出自《本草纲目拾遗》;《本草纲目拾遗》:“黄栌,生商洛山谷,四川界甚有之。叶圆木黄,可染黄色。”

黄栌盆景的制作养护

1、树形制作:

在我国北方山野的阳坡及半阴坡上,常密集生长着成片的黄栌,用其作盆景,可在春季黄栌发芽前的2~3月份,到山野掘取老桩。黄栌桩经多年砍伐和牲畜啃咬, 植株矮小,枝干虬曲,老态龙钟,容易成形,故掘取老桩,是制作黄栌盆景的捷径。黄栌叶柄较长,叶片较大,经蟠扎、修剪,常制成自然式盆景。

2、栽种与用盆:

黄栌常在春季萌芽前进行栽种,如是新掘取的树桩,应用素沙土植于瓦盆中“养坯”;如是翻盆,应把盆中旧土去掉一半,换上新土。黄栌对土壤要求不严,以腐殖 土为主,加适量沙土调匀后即可使用。黄栌叶片春夏碧绿而深秋变红,用盆之色泽以和红、绿色相协调的紫砂盆为好。盆之形状视树形而定,直干式常用圆形或方形 盆,斜干式及曲干式宜用长方形或椭圆形中等深度的盆钵。

3.养护管理:

(1)场地。盆栽黄栌,在生长季节,应置于向阳通风处。在炎热的夏季,应置于半阴处。冬季应移入低温室内。

(2)浇水。给盆栽黄栌浇水时,要做到见干见湿,盆内不要积水,只要土壤湿润就可不浇。在天气炎热时,应经常向地面洒水,以保持黄栌盆景周围的小气候有一定湿度。

(3)施肥。黄栌不宜用大肥,肥多会使枝条陡长,叶片变大,影响美观。除栽种时施些基肥外,春末、初秋各施一次腐熟的有机液肥即可。

(4)整形。黄栌生长较快,春季发芽修剪一次,剪除过密枝条和影响造型的枝条,有的枝条要进行适当蟠扎,使枝叶有疏有密,疏密得当,如枝叶过密,就会影响观赏枝干的优美形态。

(5)防病虫害。黄栌常见的病虫害有白粉病和毛虫,应及时防治。[1]

参考来源

  1. 黄栌 中国园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