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毛黃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毛黃櫨

中文學名 毛黃櫨

拉丁學名 Cotinus coggygria var. pubescens Engl.

別稱 柔毛黃櫨

拼音 maohuanglu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無患子目

漆樹科

黃櫨屬

黃櫨(Cotinus coggygria var. pubescens Engl.)別名紅葉、紅葉黃櫨、黃道櫨、黃溜子、黃龍頭、黃櫨材、黃櫨柴、黃櫨會等,是中國重要的觀賞紅葉樹種,葉片秋季變紅,鮮艷奪目,着名的北京香山紅葉就是該樹種。其在園林中適宜叢植於草坪、土丘或山坡,亦可混植於其它樹群尤其是常綠樹群中。黃櫨花後久留不落的不孕花的花梗呈粉紅色羽毛狀在枝頭形成似雲似霧的景觀;黃櫨也是良好的造林樹種。

形態特徵

葉多為闊橢圓形,稀圓形,葉背、尤其沿脈上和葉柄密被柔毛; 花序無毛或近無毛而與前一變種相區別。

產地分布

分布:斷分布於歐洲東南部,經敘利亞至蘇聯(高加索)。

產地:產貴州四川甘肅陝西山西、山東、河南、湖北、江蘇、浙江。

生境:生於海拔800-1500米山坡林中。

功效與價值

黃櫨清熱解毒,除煩熱主治黃疸,酒精中毒。

黃櫨中藥化學成分:木材含硫黃菊素(Sulfuretin)及其葡萄糖甙,又含楊梅樹皮素(Myricetin)及沒食子酸(Gallicacid)等鞣質成分。另有謂木材(帶皮,樹齡20年)含鞣質6.54%。葉含鞣質,主成為三沒食子酰葡萄糖(trigalloylglucose);又含沒食子酸、楊梅樹甙(myricitin)、楊梅樹素(myricetin)、異檞皮素、山柰素。另含揮髮油,油中含香葉烯(myrcene)、α-蒎烯、莰烯、芳樟醇及萜品醇等。樹幹含鞣質、漆樹素(fisetin)及二氫漆樹素。

黃櫨耐半陰,耐旱,耐寒,耐鹽鹼,耐瘠薄,但不耐水濕。生長迅速,萌櫱力強。栽培技術用種子、分株和扦插繁殖。種子繁殖:6-7月果實成熟時採種,經濕沙貯藏40-50d後播種。幼苗抗寒力較差,入冬前需覆蓋樹葉和草秸防寒。也可在採種後沙藏越冬,翌年春季播種。分株繁殖:春季發芽前,選樹幹外圍生長好的根櫱苗,連鬚根掘起,栽入圃地育苗,然後定植。扦插繁殖:春季用硬枝插,需搭塑料拱棚,保溫保濕。生長季節在噴霧條件下,用帶葉嫩枝插,用4×10-4-5×10-4吲哚丁酸處理剪口,30d左右即可生根。生根後停止噴霧,待鬚根生長時移栽,成活率較高。田間管理移栽時對樹冠枝條適當剪短,以減少蒸發,利於成活。一般在春季發芽前移栽為宜。生長季節追施有機肥2-3次,促苗健壯生長。

用法用量:水煎服。

藥用部位:本植物的枝葉(黃櫨枝葉)亦供藥用。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華北、西南和浙江、陝西等地。

考證:出自《本草綱目拾遺》;《本草綱目拾遺》:「黃櫨,生商洛山谷,四川界甚有之。葉圓木黃,可染黃色。」

黃櫨盆景的製作養護

1、樹形製作:

在我國北方山野的陽坡及半陰坡上,常密集生長着成片的黃櫨,用其作盆景,可在春季黃櫨發芽前的2~3月份,到山野掘取老樁。黃櫨樁經多年砍伐和牲畜啃咬, 植株矮小,枝幹虬曲,老態龍鍾,容易成形,故掘取老樁,是製作黃櫨盆景的捷徑。黃櫨葉柄較長,葉片較大,經蟠扎、修剪,常製成自然式盆景。

2、栽種與用盆:

黃櫨常在春季萌芽前進行栽種,如是新掘取的樹樁,應用素沙土植於瓦盆中「養坯」;如是翻盆,應把盆中舊土去掉一半,換上新土。黃櫨對土壤要求不嚴,以腐殖 土為主,加適量沙土調勻後即可使用。黃櫨葉片春夏碧綠而深秋變紅,用盆之色澤以和紅、綠色相協調的紫砂盆為好。盆之形狀視樹形而定,直乾式常用圓形或方形 盆,斜乾式及曲乾式宜用長方形或橢圓形中等深度的盆缽。

3.養護管理:

(1)場地。盆栽黃櫨,在生長季節,應置於向陽通風處。在炎熱的夏季,應置於半陰處。冬季應移入低溫室內。

(2)澆水。給盆栽黃櫨澆水時,要做到見干見濕,盆內不要積水,只要土壤濕潤就可不澆。在天氣炎熱時,應經常向地面灑水,以保持黃櫨盆景周圍的小氣候有一定濕度。

(3)施肥。黃櫨不宜用大肥,肥多會使枝條陡長,葉片變大,影響美觀。除栽種時施些基肥外,春末、初秋各施一次腐熟的有機液肥即可。

(4)整形。黃櫨生長較快,春季發芽修剪一次,剪除過密枝條和影響造型的枝條,有的枝條要進行適當蟠扎,使枝葉有疏有密,疏密得當,如枝葉過密,就會影響觀賞枝幹的優美形態。

(5)防病蟲害。黃櫨常見的病蟲害有白粉病和毛蟲,應及時防治。[1]

參考來源

  1. 黃櫨 中國園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