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气韵生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气韵生动

来自 网络网 的图片

气韵生动 南齐谢赫提出的美学命题。为中国古代绘画"六法"之一。意谓艺术作品体现宇宙万物的气势和人的精神气质风致韵度,达到自然生动,充分显示其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美学境界。谢赫《古画品录》: "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论画六法"转述其说:"昔谢赫云:画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

谢赫的这一论述,直接引发了唐代美学中"境"的范畴。"气韵生动"的思想对于后代的绘画美学思想有重要影响,反映了中国古典美学要求艺术家胸罗宇宙,思接千载,仰观宇宙,俯察品类,富于哲理的特点。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气韵生动 [1]

外文名称 rhythmic vitality

分类 中国古代绘画"六法"之一

提出 谢赫

相关评论

留香专访:相会在江山文学--刘先银

【留香专访】相会在江山文学--刘先银

汉字以"天圆地方"为构形,方,是汉字的外形,圆,是文字的气韵。古人的天动说,大地不动,天在旋转,文字也同理,"气韵生动"。而在这种"动"中,"气"是阳刚,"韵"为阴柔,这正是汉字阳刚与阴柔美相和谐的表现。

气韵的生动

--读孙大江的新文人花鸟画

何为气韵,似乎早有定论,所以我也糊糊涂涂的人云亦云,不求甚解。前些日子,我求画人物著称的中国新文人画画家孙大江,画几张花鸟--求他画花鸟,并不是出自各人意欲收藏的目的,只觉得他虽不曾专门在花鸟画上显露,但他的人物画配景,却处处闪烁着山水花鸟才识的光辉;前些日子他曾画了一些山水画发表于《时代美术》,真是张张不落窠套,因此我便认定了他的花鸟画也应不同凡响;果然不出所料,卓尔不群。

大江创作这些花鸟画后便游学江南,一时见不上面,于是我就问他给我送画的家人:大江画完这些花鸟的时候,最常提及什么观念?答之曰:气韵。这一答,我深深惭愧,因为我知道,大江有着极深厚的文学功底,是我所遇不多的学者型画家,他对常挂在自己嘴边的概念,一定是清晰的,丁是丁,卯是卯,为此,我不能不也弄个明白。

气韵为何

一般工具书上都只是说:"指文章、书画的风格意味或韵味。"但再看"气韵"一词源头的一些论述,就觉得这味不对。细想一想,一切工具书都以综述而不立论为编写方针的,其辞条的意义,只能综合前人的立说,所以,前人立说不及的,辞条也不能越俎代庖。气韵一词较早的提出,一是南朝齐(479--499)谢赫,一是南朝梁(494--556)萧子显。两人对其气说法,分别于下:

"画有六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谢赫《古画品录》)。""文章者,盖情性之风标,神明之律吕也,蕴思含毫,游心内运,放言落纸,气韵天成(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

这两论一说绘画,一说文学。对于二者气韵意义的延用,较有代表性的如下:"若气韵不周,空陈形似,笔力未遒,空善赋彩,谓非妙也(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论·论画六法》)。""文章以气韵为主,气韵不足,虽有词藻,要非佳作(宋陈善《扪虱新话上》一)。"这两说气韵,一针对着空能"形似"的不足,一针对着徒有"词藻"的不足,不足之处都在于有外表而无内里。内里所无,当然是一种精神状态。以此对照萧子显所论气韵,它们内涵相差不大,继而以此与谢赫气韵之论相比,便可得出结果--因为谢赫之论,比我们刚才的对照,多了一种可进一步加深理解的凭持,那便是"气韵生动"的"生动"。

谢赫所谓"气韵生动"的"生动",显然是用来确指气韵应该呈现之状况的,它和六法的"应物象形"句法结构完全一致:如果我们理解"应物"的程度应"象形",那么就该理解"气韵"的程度应"生动"。另外,六法的二、四、五、六说叙述内在动因也与一、三相似,只是为了表述的方便,更换了表面的语序主宾而已--如"骨法用笔"乃用笔要讲骨法、"随类赋彩"乃赋彩要讲随类、"经营位置"乃位置要讲经营、"传移模写"乃模写要讲传移等等。既然"气韵"的程度应讲"生动",那么气韵必是精神状态的另种说法。

精神状态

为什么我要说气韵是精神状态亦即神态的另种说法呢?这让我们返过头来看看"气韵"一词的构成词义:截止到南朝,"气"这一词的使用范围为云气、气体的统称、自然界的冷暖现象、节气(节侯)、气味、嗅闻、愤怒、哲学概念(元气)、文学评论术语(才性、气质及由此形成的作品风格)、作风(习气)、志气、意气(感情)、风尚(风气)、气力、气数(命运)、属性、呼吸(气息)、气势等等,这些意义与上述精神状态这一特定范围相谐,并与鲜生灵动的"生动"相谐,意义当界定于"气势",即《左传·庄公十年》曹刿论战之"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气",亦即成语"垂头丧气"的"气",它指着人的精神状态,也可以泛指着一切物的精神状态。

如此之下,"韵"字的意义便应是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命笔为诗,彼造次即成,了非向韵"之"韵"--对此,卢文弨补注云:"了非向韵,言绝非向来之体韵也。"可见"韵"也可指着一种精神状态而言。如果果真这样,似乎就也可以这么说,"气韵",便也是后来兴起的概念--"神态",气韵生动就是"神态生动"。然而,六法提出的时代,和神态意义相近的词如:神气、神姿、神情、神韵、神采、神色等等,已经流播使用(例词较早通用的时代,可查工具书,恕因幅窄而略),为什么谢赫不从中筛选其一,而偏用"气韵"换言代说"神态"呢?很简单,当时使用上例词汇的范围界定,大多指向是人,而作为六法,既是涵概一切所画物的原则和方法,它就必须避开套用形容人的习惯词汇,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于是他(或他们)便选与"神态"意义相邻,且指向略显含糊的"气韵"而用之(气与神义近,如神气。韵与态义近,如韵致--致,意态也)。

准此,我们说"气韵生动",就是指画中万物的神态,要能够达到活生而灵动的程度。

现我们再看大江是怎样让自己的花鸟画,做为气韵生动之式样的。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