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氣韻生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氣韻生動

來自 網絡網 的圖片

氣韻生動 南齊謝赫提出的美學命題。為中國古代繪畫"六法"之一。意謂藝術作品體現宇宙萬物的氣勢和人的精神氣質風致韻度,達到自然生動,充分顯示其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美學境界。謝赫《古畫品錄》: "六法者何?一,氣韻生動是也……"。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二"論畫六法"轉述其說:"昔謝赫雲:畫有六法,一曰氣韻生動……"。

謝赫的這一論述,直接引發了唐代美學中"境"的範疇。"氣韻生動"的思想對於後代的繪畫美學思想有重要影響,反映了中國古典美學要求藝術家胸羅宇宙,思接千載,仰觀宇宙,俯察品類,富於哲理的特點。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氣韻生動 [1]

外文名稱 rhythmic vitality

分類 中國古代繪畫"六法"之一

提出 謝赫

相關評論

留香專訪:相會在江山文學--劉先銀

【留香專訪】相會在江山文學--劉先銀

漢字以"天圓地方"為構形,方,是漢字的外形,圓,是文字的氣韻。古人的天動說,大地不動,天在旋轉,文字也同理,"氣韻生動"。而在這種"動"中,"氣"是陽剛,"韻"為陰柔,這正是漢字陽剛與陰柔美相和諧的表現。

氣韻的生動

--讀孫大江的新文人花鳥畫

何為氣韻,似乎早有定論,所以我也糊糊塗塗的人云亦云,不求甚解。前些日子,我求畫人物著稱的中國新文人畫畫家孫大江,畫幾張花鳥--求他畫花鳥,並不是出自各人意欲收藏的目的,只覺得他雖不曾專門在花鳥畫上顯露,但他的人物畫配景,卻處處閃爍着山水花鳥才識的光輝;前些日子他曾畫了一些山水畫發表於《時代美術》,真是張張不落窠套,因此我便認定了他的花鳥畫也應不同凡響;果然不出所料,卓爾不群。

大江創作這些花鳥畫後便遊學江南,一時見不上面,於是我就問他給我送畫的家人:大江畫完這些花鳥的時候,最常提及什麼觀念?答之曰:氣韻。這一答,我深深慚愧,因為我知道,大江有着極深厚的文學功底,是我所遇不多的學者型畫家,他對常掛在自己嘴邊的概念,一定是清晰的,丁是丁,卯是卯,為此,我不能不也弄個明白。

氣韻為何

一般工具書上都只是說:"指文章、書畫的風格意味或韻味。"但再看"氣韻"一詞源頭的一些論述,就覺得這味不對。細想一想,一切工具書都以綜述而不立論為編寫方針的,其辭條的意義,只能綜合前人的立說,所以,前人立說不及的,辭條也不能越俎代庖。氣韻一詞較早的提出,一是南朝齊(479--499)謝赫,一是南朝梁(494--556)蕭子顯。兩人對其氣說法,分別於下:

"畫有六法,……一氣韻生動是也,二骨法用筆是也,三應物象形是也,四隨類賦彩是也,五經營位置是也,六傳移模寫是也(謝赫《古畫品錄》)。""文章者,蓋情性之風標,神明之律呂也,蘊思含毫,游心內運,放言落紙,氣韻天成(蕭子顯《南齊書·文學傳論》)。"

這兩論一說繪畫,一說文學。對於二者氣韻意義的延用,較有代表性的如下:"若氣韻不周,空陳形似,筆力未遒,空善賦彩,謂非妙也(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論·論畫六法》)。""文章以氣韻為主,氣韻不足,雖有詞藻,要非佳作(宋陳善《捫虱新話上》一)。"這兩說氣韻,一針對着空能"形似"的不足,一針對着徒有"詞藻"的不足,不足之處都在於有外表而無內里。內里所無,當然是一種精神狀態。以此對照蕭子顯所論氣韻,它們內涵相差不大,繼而以此與謝赫氣韻之論相比,便可得出結果--因為謝赫之論,比我們剛才的對照,多了一種可進一步加深理解的憑持,那便是"氣韻生動"的"生動"。

謝赫所謂"氣韻生動"的"生動",顯然是用來確指氣韻應該呈現之狀況的,它和六法的"應物象形"句法結構完全一致:如果我們理解"應物"的程度應"象形",那麼就該理解"氣韻"的程度應"生動"。另外,六法的二、四、五、六說敘述內在動因也與一、三相似,只是為了表述的方便,更換了表面的語序主賓而已--如"骨法用筆"乃用筆要講骨法、"隨類賦彩"乃賦彩要講隨類、"經營位置"乃位置要講經營、"傳移模寫"乃模寫要講傳移等等。既然"氣韻"的程度應講"生動",那麼氣韻必是精神狀態的另種說法。

精神狀態

為什麼我要說氣韻是精神狀態亦即神態的另種說法呢?這讓我們返過頭來看看"氣韻"一詞的構成詞義:截止到南朝,"氣"這一詞的使用範圍為雲氣、氣體的統稱、自然界的冷暖現象、節氣(節侯)、氣味、嗅聞、憤怒、哲學概念(元氣)、文學評論術語(才性、氣質及由此形成的作品風格)、作風(習氣)、志氣、意氣(感情)、風尚(風氣)、氣力、氣數(命運)、屬性、呼吸(氣息)、氣勢等等,這些意義與上述精神狀態這一特定範圍相諧,並與鮮生靈動的"生動"相諧,意義當界定於"氣勢",即《左傳·莊公十年》曹劌論戰之"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氣",亦即成語"垂頭喪氣"的"氣",它指着人的精神狀態,也可以泛指着一切物的精神狀態。

如此之下,"韻"字的意義便應是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名實》"命筆為詩,彼造次即成,了非向韻"之"韻"--對此,盧文弨補註雲:"了非向韻,言絕非向來之體韻也。"可見"韻"也可指着一種精神狀態而言。如果果真這樣,似乎就也可以這麼說,"氣韻",便也是後來興起的概念--"神態",氣韻生動就是"神態生動"。然而,六法提出的時代,和神態意義相近的詞如:神氣、神姿、神情、神韻、神采、神色等等,已經流播使用(例詞較早通用的時代,可查工具書,恕因幅窄而略),為什麼謝赫不從中篩選其一,而偏用"氣韻"換言代說"神態"呢?很簡單,當時使用上例詞彙的範圍界定,大多指向是人,而作為六法,既是涵概一切所畫物的原則和方法,它就必須避開套用形容人的習慣詞彙,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誤會,於是他(或他們)便選與"神態"意義相鄰,且指向略顯含糊的"氣韻"而用之(氣與神義近,如神氣。韻與態義近,如韻致--致,意態也)。

准此,我們說"氣韻生動",就是指畫中萬物的神態,要能夠達到活生而靈動的程度。

現我們再看大江是怎樣讓自己的花鳥畫,做為氣韻生動之式樣的。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