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枝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水枝柳 又名千屈菜,多年生草本,根茎横卧于地下,粗壮;
茎直立,多分枝,全株青绿色,略被粗毛或密被绒毛,枝通常具4棱。
叶对生或三叶轮生,披针形或阔披针形,顶端钝形或短尖,基部圆形或心形,有时略抱茎,全缘,无柄。
花组成小聚伞花序,簇生,因花梗及总梗极短,因此花枝全形似一大型穗状花序。
苞片阔披针形至三角状卵形,三角形,附属体针状,直立,红紫色或淡紫色。
倒披针状长椭圆形,基部楔形,着生于萼筒上部,有短爪,稍皱缩;伸出萼筒之外。
子房2室,花柱长短不一。蒴果扁圆形。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茎横卧于地下,粗壮;
茎直立,多分枝,高30-10 0厘米,全株青绿色,略被粗毛或密被绒毛,枝通常具4棱。
叶对生或三叶轮生,披针形或阔披针形,长4-6(-10)厘米,宽8-15毫米,顶端钝形或短尖,基部圆形或心形,有时略抱茎,全缘,无柄。
花组成小聚伞花序,簇生,因花梗及总梗极短,因此花枝全形似一大型穗状花序。
苞片阔披针形至三角状卵形,长5-12毫米;萼筒长5-8毫米,有纵棱12条,稍被粗毛,裂片6,三角形。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 水枝柳 | 拉丁学名 | Lythrum salicaria L. | 别称 | 千屈菜、水柳、对叶莲 | 分布区域 | 亚洲、欧洲、非洲的阿尔及利亚、北美和澳大利亚东南部 |
二名法 | Lythrum salicaria | 界 | 植物界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桃金娘目 | 科 | 千屈菜科 | 属 | 千屈菜属 |
生长习性
生于河岸、湖畔、溪沟边和潮湿草地。
喜强光,耐寒性强,喜水湿,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深厚、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上生长更好。
栽培技术
(1)对土壤要求不严,耐寒,喜光、喜潮湿。栽培以肥沃土壤为佳。
(2)可用播种、扦插、分株等方法繁殖。
播种须在湿地进行;扦插于6~7月进行,将新枝剪下,插入泥水中,一个月可生根;分株在春季,将老株挖出,切分为多份,分别栽植即可。
(3)可一次栽培,多年收获。
田间管理:定植后至封行前,每年中耕除草3-4次。
春、夏季各施1次氮肥或复合肥,秋后追施1次堆肥或厩肥,经常保持土壤潮湿,是种好水枝柳最关键的措施。
主要价值
全草入药,治肠炎、痢疾、便血;外用于外伤出血。
性能 苦,寒。归大肠经。清热,凉血,收敛,止泻。
应用 治痢疾,崩漏,吐血,外伤出血,疮疡溃烂等。
①治泄泻,痢疾,便血,血崩。煎服:6~12克。
食用
水枝柳为药食兼用野生植物。其全草入药;嫩茎叶可作野菜食用,在中国民间已有悠久历史。
《救荒本草》、《湖南药物志》、《贵州民间药物》、《中国药植图鉴》等许多古今文献中均有其药用或食用记载。[1]
古代,民间除了荒年,春季缺少蔬菜时人们也普遍食些野菜,以补充维生素等营养素,免于疾病。
用水枝柳与其它原料配合制成的化妆品,有减少充血,避免皮肤干燥,防止外来刺激等美容之功。
视频---千屈菜 千屈菜小苗 营养钵千屈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