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黄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水黄皮 |
水黄皮(Pongamia pinnata)拉丁名为Sophora tomentosa,别名有水流豆,水罗豆,水刀豆,野豆,九重吹,挂钱树,臭腥子,鸟树。蝶形花科fabaceae,水黄皮属pongamia。产地分布于亚洲热带:印度、马来西亚、华南、琉球[註 1]和澳洲。台湾零星生长在恒春半岛、台东及兰屿海边。[1]
形态特征
乔木,高8-15米。嫩枝通常无毛,有时稍被微柔毛,老枝密生灰白色小皮孔。羽状复叶长20-25厘米;小叶2-3对,近革质,卵形,阔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5-10厘米,宽4-8厘米,先端短渐尖或圆形,基部宽楔形、圆形或近截形;小叶柄长6-8毫米。
总状花序腋生,长15-20厘米,通常2朵花簇生于花序总轴的节上;花梗长5-8毫米,在花萼下有卵形的小苞片2枚;花萼长约3毫米,萼齿不明显,外面略被锈色短柔毛,边缘尤密;花冠白色或粉红色,长12-14毫米,各瓣均具柄,旗瓣背面被丝毛,边缘内卷,龙骨瓣略弯曲。荚果长4-5厘米,宽1.5-2.5厘米,表面有不甚明显的小疣凸,顶端有微弯曲的短喙,不开裂,沿缝线处无隆起的边或翅,有种子1粒;种子肾形。花期5-6月,果期8-10月。
产地生境
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波利尼西亚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福建、广东(东南部沿海地区)和海南。生长于溪边、塘边及海边潮汐能到达的地方。喜光、喜水湿,耐轻盐土多生于水边及潮汐能到达之海岸沙准及石滩上。中性植物,对光照要求不高,比较耐阴;生育适温在22-33℃,具有耐热之特性;对土壤要求不严,可在瘠薄的立地条件下生长,其根部的根瘤菌具固氮作用,能改良土壤,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在水分需求上具有其耐旱性;水黄皮幼苗在盐度为5-8克/千克处理下生长较好,盐度超过8克/千克后,不适生长,可见半红树植物水黄皮对土壤盐度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可在盐度适合的沿海岸边生长。
特性
水黄皮为中性植物,对光照要求不高;生育适温在22~32℃;生长速度中等;耐热、耐旱、耐瘠、耐碱、耐阴、耐风、抗污染、易移植。
药理
水黄皮是传统的半红树(在洪潮时才受到潮水浸润而呈陆,海都可生长发育的两栖植物)药用植物,印度对其的研究和应用历史悠久。[2]
从水黄皮中分离到的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二氢黄酮、查耳酮、二氢查耳酮、三萜、生物碱及氨基酸等,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占绝大多数,且多数黄酮的母核并有呋喃环或者吡喃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水黄皮具有抗菌、抗炎、镇痛、抗病毒、抗溃疡和抗肿瘤等生物活性,是一种有开发潜力的半红树药用植物。在民间,人们多用水黄皮种子或叶子治疗肿瘤、痔疮、风湿等疾病。现对国内外有关水黄皮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全面开发利用水黄皮提供参考。
注释
- ↑ “琉球”:琉球群岛位于中国东海的东部外围,南北总长度达1000多公里,呈东北西南向,大隅诸岛、吐噶喇列岛、奄美诸岛、大岛诸岛、大东诸岛和先岛诸岛,共有60余个有名称有人居住的岛屿和400多个无名小岛。历史上,琉球群岛曾长期属于中国的势力范围。距中国沿海的上海、宁波、温州约700多公里。1871年前有琉球国,琉球国疆域北起奄美大岛,东到喜界岛,南止波照间岛,西界与那国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