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水黄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水黄

来自 植物智 的图片

中文学名:水黄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蓼目

科:蓼科

属:大黄属

种:苞叶大黄

分布区域:西藏东部、

四川云南等地

采收时间:秋季

水黄(shuǐ huáng),别名 苞叶大黄(bāo yè dà huáng),学名: Rheum alexandrae Batal.,俗名:大苞大黄,中药名。为蓼科植物苞叶大黄的根。分布于西藏东部、四川云南等地。

具有清热解毒,泻下,化瘀,止血之功效。用于湿热黄疸,热结便秘,经闭,痛经,痢疾,外伤出血。 [1]

水黄别名

葛叶大黄、大黄《云南药用植物名录》、水大黄、苞叶大黄《新华本草纲要》

水黄入药部位

根。

水黄性味

味苦,性寒。

水黄归经

归脾、胃、大肠经。

水黄功效

清热解毒,泻下,化瘀,止血。

水黄主治

用于湿热黄疸,热结便秘,经闭,痛经,痢疾,外伤出血。

水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0g。外用:适量,研末撒敷。

水黄采集加工

秋季采挖根茎,去泥土、须根,切片晒干。

水黄形态特性

苞叶大黄又名:大苞大黄。中型草本,高40-80厘米,根状茎及根直而粗壮,内部黄褐色。茎单生,不分枝,粗壮挺直,中空,无毛,具细纵棱,常为黄绿色。基生叶4-6片,茎生叶及叶状苞片多数;

下部叶卵形倒卵状椭圆形,长9-14厘米,宽6.5-9厘米,稀稍大,顶端圆钝,基部近心形或圆形,全缘,基出脉5-7条,一般中间3条特别粗壮,两面均无毛,稀于主脉或叶缘上具短乳突状毛;

叶柄与叶片近等长或稍长,半圆柱状,无毛;托叶鞘大,长约7厘米,内外两面均无毛,棕色,干后膜质;上部叶及叶状苞片较窄小叶片长卵形,一般为浅绿色,干后近膜质;叶柄亦较短或无柄。

花序分枝腋出,常2-3枝成丛或稍多,直立总状,很少再具小分枝,长3-6厘米,无毛;花小绿色,数朵簇生;花梗细长丝状,长2.5-4毫米,关节近基部,光滑无毛;花被(4-5)6,基部合生成杯状,全长1.5毫米,裂片半椭圆形,长0.7毫米;

雄蕊7-9,花丝细长丝状,长2.5-3毫米,外露,着生于花被上,花药矩圆状椭圆形;花盘薄;子房略呈菱状倒卵形,常退化为2心皮,花柱3或2,短而反曲,柱头圆头状。

果实菱状椭圆形,顶端微凹,基部楔形或宽楔形,长7-8毫米,中部最宽部分5-6毫米,翅极窄,宽约0.5毫米,光滑,具光泽,深棕褐色。花期6-7月,果期9月。

水黄生长环境

分布于西藏东部、四川、云南等地。

水黄药理作用

1、本品的水提取物对胶原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

2、对消化系统的作用:(1)导泻。(2)利胆作用。(3)保肝作用。(4)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5)对肠管平滑肌的作用。

3、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1)抗菌。(2)抗真菌。(3)抗病毒。

4、抗肿瘤作用。

5、抗炎作用。

6、对微循环的影响,血流速度变慢,红细胞聚集,局部血液粘滞性升高而局部血管不扩张,因而局部止血过程加强。

7、止痛作用。

8、降脂作用。

9、利尿作用。

10、对尿素氨的影响,大黄对氨质血症有良好的效果。

11、体内过程,体内代谢主要由肝转化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而解毒,经尿排出体外。

12、毒性,毒性较低。

水黄相关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消炎,止痢;外用止血,并有泻下作用。”

参考来源

  1. 水黄,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