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山福德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永和山福德祠,是位於臺灣苗栗縣三灣鄉永和村的土地祠,合祀因興建永和山水庫而被迫拆遷的二十七尊土地神。
歷史沿革
1980年,永和山水庫興建,集水區二十七座土地祠面臨淹沒,計有頭份東興明坑五座,及三灣永和山的砂坑十一座、北坑九座、浮橋兩座。承建單位為了尊重民俗,先臨時樹了一座「二十七位土地公聯合辦事處」石碑,將土地神集中。記者廖志坤報導,居民籌組福德祠合建委員會,由當時的主任委員傅振昌捐出土地,再由委員會領取補償遷造費及信徒樂捐,共同在水庫管理所北側興建一座聯合土地公廟。
1984年10月29日,永和山水庫竣工前兩日,耗資新台幣一百多萬元的永和山福德祠完工。內廳將東興與永和兩地名同列,廟方不正面書寫廟名。因神桌無法容納二十七尊土地公,另外塑造一尊土地公作代表,置在神桌正中,神像後面另立一塊神位,刻寫「福德正神暨列列之香位」,右書「永和山水庫」,左刻上「諸位福神廟祠」。廟前還可遠眺水庫。在1984年、1985、1988等年報導時,記者認為永和山福德祠乃臺灣土地公集中數量最多的土地廟。不過,更早建立的桃園國際機場福德宮有收容三十六尊。
之後經濟部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資助因鯉魚潭水庫而建立新開福德祠。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則在建寶二水庫時曾計劃將該處的二十一座土地神與新建的大壢老仙爺廟合祀,但出於民俗禁忌而另外建廟。
多年來常有民眾棄置神像於永和山福德祠,讓該廟成為流浪神像收容處,使管理委員備感困擾,如2015年5月就被放十五尊。
至於原先被淹沒的土地廟們,在永和山水庫水位很低時,依然可見到露出水面。如2017年3月初就有報導。該年2月時,石門水庫的阿姆坪土地公廟也是因為枯水而露出。
祭祀活動
早期客家族群的土地公並沒有神像,習慣用一塊石碑代表。農曆二月初二,土地公誕辰時,廟方會將收藏於神像下方櫥櫃的二十七尊土地神神位取出,開放讓信徒膜拜。廟方會在該日會請戲班演酬神戲。
信徒相信1970年代有次颱風洪水來襲,土地公為保護居民生命財產,於晚間紛紛提著燈籠,指引居民逃離到安全地方,於是眾人都虔誠感謝二十七位土地公發揮團隊愛民救民精神的護佑;苗栗縣觀光文化解說員協會總幹事林鳳吟講述,水庫四年興建期間工程順利,信徒認為是受到土地神們的庇蔭;廟委李生華表示,他常碰到一對住臺北市的夫婦每月來廟裡參拜兩次,並告訴他很久以前土地公託夢,要求夫婦倆到此土地公廟參拜,此後便定期南下,事業也因此一路順遂。
廟旁有一棵老楓樹是當地人在建永和山福德祠廟前,就會祭拜的對象。該樹在2012年報導時,寬可達三人合抱,樹高卅餘公尺,樹蔭伸長半徑近十公尺。但因海拔不高、日夜溫差不大,楓樹並不容易變色。樹底下有石桌椅供人休憩,另有矮樹叢、花卉環繞。
在中秋節時來水庫賞月的旅客,有些除了燒香外,還並將供品留在原處,讓廿七位土地神分享。
土地祠
土地廟,又稱土地公廟、福德廟或伯公廟,為民間供奉土地神的地方(廟宇),多於民間自發建立的小型建築,屬於分佈最廣的祭祀的建築,鄉村各地均有分佈。在1949年以前,凡有漢人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地方——土地廟。
土地廟在中國大陸曾由於「文革」作為「四舊」大部分被搗毀。隨著「改革開放」和開始信仰自由[1] 以後,自1980年前後有蒸蒸日上的恢復民間信仰和社會的逐漸發展,便有一股建設土地廟的浪潮。這些土地廟多由農民自發組織建設的信仰中心,屬於微型建築,高度從不到2米至正常房屋高度;面積大小小則幾平方米,大則十幾平方米。1980年代和1990年代大陸官方和媒體一直密切關注這股建設土地廟的浪潮,就以當時農村小學基礎教育設施落後為藉口和理由,來呼籲鄉民多關注鄉村基礎教育,集中精力投資建學校,不要熱衷於「迷信」,但仍舊無法破壞民間信仰的力量。部分地區官方就以破除迷信為藉口而進行強行拆除,這股土地廟信仰复兴的熱潮最終還是被大陸官方鎮壓了。然而实际上至2000年以後,幾乎每鄉至少有一處或多處,其數量分佈因地而異。台灣因為擁有宗教信仰自由所以有相當多的土地廟;據官方的調查,其數量超過1300所以上。
与农村地区的土地庙相对的,是供奉城市守护神的城隍庙。
土地神
土地神又稱「福德正神」、「土地公」、「土地公伯」、「土地伯公」、「土地爺」,在馬來西亞、新加坡一般稱為「大伯公」。民間信仰最為普遍的眾神之一,流行於漢族地區及部分受漢族文化影響的少數民族也有信仰。土地神屬於中國民間信仰中的地方保護神,在1949年及其以前,凡有漢族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現象。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現代多屬於祈福、保平安、保收成之意。土地神也是道教諸神中地位較低,也是與人民較親近的神祇。
土地廟的造型
土地廟因神格不高,且為基層信仰,多半造型簡單,簡陋者於樹下或路旁,以兩塊石頭為壁,一塊為頂,即可成為土地廟,俗稱「磊」型土地廟。也有簡單以水泥或磚塊砌成祠,現今台灣甚至有工廠開模以水泥灌製大量生產,也有土地廟因香火鼎盛,逐漸中大型化者。
中國大陸土地廟
潮汕土地廟
土地神在潮汕俗稱為伯公。土地廟亦稱伯公廟或寫作福德老爺廟、福德古廟。每家每戶家中都會有伯公神位,商鋪也不例外。伯公廟規模通常不大,但分布最為普遍,田野、山嶺、村口、街衢,在在皆有。福德老爷身旁通常伴有福德老爷夫人,是和蔼可亲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