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汉中浆水面(龚保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汉中浆水面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汉中浆水面》中国当代作家龚保彦的散文。

作品欣赏

汉中浆水面

连日来,陕南成天烈日高照,天气炎热,无论室内室外温度都颇高,人们成天像在蒸笼里一样,汗流不止,情绪烦躁,食欲不佳,此时若能吃上一碗汉中浆水面,那个酸、那个香、那个爽,会让人骤然胃口大开,食欲大振。

吃汉中浆水面有三大好处:一是清热解暑,开胃提神;二是去腻化滞,通畅肠胃;三是防病治病,有益健康。所以天气炎热的盛夏时节人们爱吃它,大鱼大肉等油腻的东西吃多了的人爱吃它,身体略有小恙的人也爱吃它。

汉中浆水面的肇始有这么一个传说,三国时大名鼎鼎的人物张飞任汉中西乡候时,西乡县一家人有三个儿子,老大、老二成家后分家另过。只有老三因自幼患病,一条腿落下残疾,体力活儿干不了,就和父母在路边开了一家小面馆谋生,生意清淡。一天,面馆来了两位客人,各人要了一碗面条,可惜调面的臊子已用完。一急之下,老三就捞出瓦盆里两三天前才用热面汤泼了后已发酵出酸味的白菜叶,叮叮咣咣在砧板上用刀一阵乱剁后炒了调在面里权充臊子招待客人。本来这种敷衍客人的事使老三心里诚谎诚恐,生怕客人不满意或发脾气。可谁知客人不但没有不满意,也没有发脾气,还吃得津津有味,嘴上连说香、香。吃完一碗还要再吃一碗。老三就又给他们弄了两碗,两位客人再次操起筷子,埋头嘘溜嘘溜一阵下肚,最后连碗里汤水也一滴不剩全部喝光,临走时还笑呵呵问老三这是什么美食,怎么这么好吃。老三也不晓得自己情急之下胡乱整出的这饭叫什么名字,就随口编了个“浆水面”的名字。过后人们才知道,来老三面馆吃面的人不是别人,就是专门走出衙门微服私访的西乡候张飞和他一位部下。从此一传十,十传百,来老三面馆吃浆水面的人不但非常多,生意火了,还有很多人纷纷效仿老三开浆水面馆。于是浆水面很快风靡汉中城乡。

汉中浆水面好吃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面条是用手工擀制成的手擀面,二是浆水菜做的酸香地道。

面条之所以要用手擀面,是因为通过人力揉捏擀制出来的面条,松软合适,筋丝恰当,下到锅里煮熟后跟浆水菜搅和在一起入盐入味,吃到嘴里口感非常好。而现在很多人因长年工作繁忙,没时间擀面,为了省事,做浆水面时就用机制挂面。殊不知,机制挂面在制作过程中由于机器反复压制,已把面条压实压死,其与浆水菜搅和在一块,油、盐及浆水菜的酸香味很难入到面条里,味道就大打折扣。

做汉中浆水面最好的浆水菜是用花辣菜或白萝卜缨子做成的。这两种菜做成的浆水菜脆而不软,酸而不寡,自带一种天然的清香。做法也颇简单,就是将它们洗净在开水里烫蔫捞起装入瓦盆,然后泼上面汤或酸浆水汁,封住瓦盆口发酵三四天即可。要做浆水面时,只消把它们捞起切碎,倒入锅里加上食盐、干辣椒角、大蒜片、生姜末、花椒粉等佐料,用猪油爆炒一下,跟煮好的面条搅和到一起就成。

汉中浆水面是汉中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自古至今都爱吃的一种美食。不但城乡家家户户都会做,连城里宾馆酒楼也少不了它。至于城市街巷旁、小镇马路边,专卖浆水面的各种小餐馆就更是不计其数,随处可见。以前汉中城里卖浆水面最有名的一家店铺在幺儿拐,成天吃客盈门,生意火爆。人们吃了一碗不过瘾还纷纷吃第二碗,甚至第三碗,因此有人给这家店铺编了一句顺口溜:幺儿拐的浆水面,吃了一碗又一碗。此顺口溜在汉中城乡流传开,使幺儿拐的浆水面在整个汉中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以致人们去汉中城里走亲访友,赶集买卖,都忘不了去幺儿拐吃一碗浆水面。

我在汉中老家时,母亲常做了给我吃,后来参加工作远离故乡就吃不上母亲做的汉中浆水面了。成家后妻子虽然也常给我做浆水面吃,但味道跟汉中浆水面比有很大差别。这也许就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道理吧?一个地方与另一个地方因水土、空气、光照等有差异,饮食味道也就大相径庭[1]

作者简介

龚保彦,男,作家,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