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汉武帝田蚡公孙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汉武帝田蚡公孙弘》出自宋代文学家洪迈的《容斋五笔》卷四。《容斋五笔》是洪迈编著的一部史料笔记。

《容斋随笔》分《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书未成而作者过世,故《五笔》仅为十卷。这部书内容范围颇广,资料甚富,包括经史百家、文学艺术、宋代掌故及人物评价诸方面内容。它对后世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1]推它为南宋笔记小说之冠。

容斋四笔·序

始予作《容斋随笔》,首尾十八年,《二笔》十三年,《三笔》五年,而《四笔》之成,不费一岁。身益老而著书益速,盖有其说。嚷自越府归,谢绝外事,独弄笔纪述之习,不可扫除。故搜采异闻,但绪《夷坚志》,于议论雌黄,不复关抱。而稚子櫰,每见《夷坚》满纸,辄曰:“《随笔》、《夷坚》,皆大人素所游戏。今《随笔》不加益,不应厚于彼而薄于此也。”日日立案旁;必俟草一则乃退。重逆其意,则衷所忆而书之。櫰嗜读书,虽就寝犹置一编枕畔,旦则与之俱兴。而天啬其付,年且弱冠,聪明殊未开,以彼其勤,殆必有日。丈夫爱怜少子,此乎见之。于是占抒为序,并奖其志云。

原文

尚论古人者,如汉史所书,于武帝则讥其好大喜功,穷奢极侈,置生民于涂炭;于田蚡则诋其负贵骄溢①,以肺腑②为相,杀窦婴,灌夫;于公孙弘则云:“性意忌③,外宽内深,饰诈钓名④,不为贤大夫所称述。”然以予考之,三君臣者,实有大功于名教⑤。自秦始皇焚书坑儒,六学散缺,高帝初兴,未遑庠序之事⑥,孝惠高后时,公卿皆武力功臣,孝文好刑名⑦,孝景不任儒。至于武帝,田玢为丞相,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以百数。帝详延天下多闻之士⑧,咸登诸朝,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兴礼⑨,以为天下先。而公孙弘以治⑩《春秋》为丞相,天下学士靡然向风乡。弘为学官,悼道之郁滞,始请为博士官置弟子,郡国有秀才异等,辄以名闻,请著为令。而《诗》、《书》、《易》、《礼》之学,彬彬并兴,使唐、虞、三代以来稽古礼文之事,得以不废。今之所以识圣人至道之要者,实本于此。史称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号令文章,焕焉可述”,盖已不能尽其美。然则武帝奢暴,固贻患于一时;蚡、弘之为人,得罪于公论,而所以扶持圣教者,乃万世之功也。平帝元始诏书,尚能称弘之率下笃俗,但不及此云。

注释

①负贵骄溢:仗势骄傲。

②肺腑:外戚。

③性意忌:性格狭隘。

④饰诈钓名:生性狡诈,沽名钓誉。

⑤名教:指以孔子的“正名”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封建礼教,魏晋南北朝时期该名称出现。

⑥未遑庠序之事:无暇顾及文化教育事业。庠序,代指学校教育。

⑦刑名:刑律。

⑧详延天下多闻之士:广招天下博学多才之士入朝为官。

⑨举遗兴礼:举遗才,兴礼乐。

⑩治:研究、治学。

译文

谈论古人,就像汉代史书所记载的那样,对武帝则讽刺他好大喜功、穷奢极欲,致使人民生灵涂炭;对田蚡则诋毁他仗势骄傲,以外戚为相,杀窦婴、灌夫;对公孙弘则说他:“生性狭隘,表面宽厚,内心促狭,矫饰沽名,为贤大夫所不赞成。”然而在我看来,这君臣三位,实际上对名教都有大功。自秦始皇焚书坑儒,《诗》、《书》、《礼》、《乐》、《易》、《春秋》六艺散缺,高帝建国初起,无暇顾及文化事业,惠帝高后时代,公卿都是些武官功臣,孝文帝好刑名之学,孝景帝不喜欢儒生。至于武帝,用田蚡为相,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学,招揽文学儒生上百人。武帝广招天下多才之士到朝廷,命令礼官鼓励儒学,讲论学术,兴礼乐,举遗才,作为天下的表率。公孙弘于是以治《春秋公羊传》而登上丞相的宝座,天下学士蜂起响应。公孙弘为学官,对于学术荒废感到痛心,请求皇上为博士官置弟子员,地方郡国有秀才异等要上报中央,并请求把这些内容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诗》、《书》、《易》、《礼》之学于是彬彬兴起,唐、虞、三代以来的典章制度得以传播下来。现在能够认识圣人之道的基本精神,全靠这些人的努力。史书记载武帝“罢黜百家,表彰儒家《六经》,于是儒学焕然明白”,已经不能把好处全部记述。然而武帝奢侈暴虐,的确给一代人带来灾难;田蚡、公孙弘的为人处世,得罪了社会舆论,但他们扶持圣教,则是万世之功。平帝元始年间的诏书,还能称赞公孙弘率领下属笃正风气,只是没说到这一点罢了。

作者简介

洪迈(1123~1202年),字景卢,号容斋,又号野处,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学士、资政大夫、端明殿学士,宰执、封魏郡开国公、光禄大夫。卒年八十,谥“文敏”。配张氏,兵部侍郎张渊道女、继配陈氏,均封和国夫人。南宋著名文学家[2]。主要作品有《容斋随笔》《夷坚志》[3]

视频

汉武帝田蚡公孙弘 相关视频

《容斋随笔》
《容斋随笔》等古籍发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