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津中山古镇(吴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江津中山古镇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江津中山古镇》中国当代作家王吴玲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江津中山古镇

到了江津,如果不去攀爬享誉盛名的“爱情天梯”,那么你会难以领悟爱情的真谛;到了江津,如果不去四面山,那么你会有不少遗憾;但如果到了江津而不去号称“中国最美小镇”的中山古镇,那么你会十分遗憾。

据说,中山古镇又叫三合场,最早叫龙洞场。“清溪龙洞题名”题刻现存于中山古镇龙洞大桥西岸石壁上。题刻上出现的“绍兴”是南宋第一个皇帝宋高宗赵构的第二个年号。“清溪龙洞题名”题刻是“中山古镇”即“三合场”之前为“龙洞场”的历史证据。这说明中山古镇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镇。

走进笋溪河畔的中山古镇之前,我只知其自然山水优美,却不知其历史文化精神内涵深厚。如果说中山古镇是一部厚重的书,那么中山古镇的碑刻即是一册册精美的“石质书籍”。

中山古镇龙洞大桥西桥头风雨亭内,现存碑刻“吴蜀均沾”,其为清乾隆年间建于万寿宫门联横批。意即浙商和川商平等经商,共沾利益,这大概是最早的“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吧!这方面的意识,古人是先知先觉,乃至与国际接轨。

中山古镇大佛亭旁,现存清光绪年间碑刻“禁卖发水米”,可见其昔日商贸之繁荣。“禁卖发水米”文告,折射出古人与当今世界所倡导的诚信经营的理念不谋而合,阐明了制假售假的社会危害。这恐怕是世上最早的打假公告了。看来,有些东西,古今中外是相通的。

除此之外,中山古镇的碑刻比比皆是,有布满翠绿青苔的“三合场”碑刻,有立在老街入口路边的“醒酒石”碑,有昭示后人的“木帮公罚”碑,还有观音阁旁的“郑刘氏贞节牌”碑、“迷津广济”碑……这些碑刻都与商业道德或者个人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看来,中山古镇是一个钟灵毓秀、诚信经商、文明做人、和谐安宁的地方。中山古镇宛如一位有思想、有修养、讲规范、有温度的雍容典雅的智者。早在好几百年前,中山古镇经济贸易就有了开放的格局,又重视和弘扬人类的传统美德,令人大开眼界、惊叹不已。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山古镇的文明和文化走在国内前列,甚至于走在世界前列……

中山古镇的老街很有特色,老街两旁的老屋采用的是“骑廊”式建筑风格。人走到幽深蜿蜒的老街上,不管天晴下雨都有安全感,“晴不漏光,雨不湿鞋”。有意思的是,街巷最窄处仅有一米宽,可容两个人侧身而过,称作“一人巷”。

老街上的石板糍粑堪称小吃中的一绝。没到中山古镇之前,有幸吃过一次石板糍粑,好奇了好一阵子,也念想了好些年头。石板糍粑如何做出来的呢?这称得上一种创意。以石板作平底锅,在石板下方加热,热传递到石板上,使之受热均匀,石板上烤出的糍粑膨松绵软,表皮不硬不糊,这真是一个奇迹!我不得不为千年古镇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点赞!

老街的时光似乎流淌得缓慢些。坐在店铺里绣花的老太太已至耄耋之年。她神态安详,头不昏眼不花,娴熟地飞针走线,仿佛要把一生的故事,从从容容绣进作品中去;坐在店铺里编织花椒小篓的老爷爷鹤骨霜髯。他气定神闲,嘴里叼着烟叶,手脚麻利,把花椒篓编织得小巧玲珑、精致可爱。这种竹编工艺品不仅美观,而且实用,用它来盛放花椒,透气性佳,防虫防霉。如此不起眼的小物件儿却凝聚了古镇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艺术追求。运气好,门庭若市,收入颇丰;运气不好,门庭冷落,分文未得。天晴如此,阴雨如此;收获满满是欢欢喜喜,一无所获也无忧无虑。寒来暑往,老人脸上始终挂着微笑,不紧不慢地享受着劳动的满足与惬意。这不是一种境界么?

再看看老街上那些躺在店铺门口慵懒地睡觉的猫咪,即使无意间吵醒了它,它也毫不生气。它若无其事地翻个身又准备继续睡去,摆出一副全世界都与我无关的态势。我小心翼翼地与它握手,生怕被它拒绝。它竟然温柔友好地凝望着我,不愠不怒。我只想就这样握着猫咪温暖的手不走,和猫咪一起度过像童年一样的慢时光……[1]

作者简介

吴玲,重庆市渝北区作家协会会员,四川文学艺术院院士。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