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江西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境内,是罗霄山脉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区总面积为10588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典型中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我国中部候鸟迁徙通道;珍稀濒危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鄱阳湖流域重要水源涵养林。
目录
历史沿革
2017年7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办发〔2017〕64号),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环境
江西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境内,范围在东经 113°57′47″-114°07′03″,北纬 26°09′18″-26°26′10″之间。总面积 10588 公顷。
保护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1],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阳光充足,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无霜期长,境内气候差异较大。年平均气温15.1℃~17℃,极端高温41.1℃,极端低温-6.0℃。年均降水量1 400~2 000 mm, 年均无霜期287天。
区内地质构造复杂,植被类型丰富,成土过程因地形母质和植被的差异而不同, 形成的土壤类型多样,土壤垂直分布带谱为:海拔350 m以下的山间盆地及小河谷平原多为中潴灰沙泥、灰潮沙泥;350~500 m为山地红壤, 500~800 m为黄红壤, 800~1 100 m为山地黄壤, 1 200~1 500 m为黄棕壤, 1500~1 800 m为山地棕壤, 1 800 m以上为山地草甸土。
区域范围
保护区总面积 10588 公顷,其中核心区 面积 4125.88 公顷,缓冲区面积 1882.63 公顷,实验区面积 4579.49 公顷。
保护目标
保护区内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6种,国家II级61种;有维管束植物204科917属2165种,脊椎动物[2]35目98科393种,占全省同类种属的42.33%、45.51%。
千百年来,每年秋、春两季,南迁北徙的千百万候鸟,利用北面南风面,南面齐云山,西南面八面山这三座超2000米高山间所形成的这条46公里长、39公里宽的“高山隧道”中穿行,飞越罗霄山脉这个极其艰难险峻的隘口,故有了“千年鸟道”之称。全国鸟类环志中心自2002年起在保护区所辖的营盘圩鸟类环志站开展鸟类环志,至今已20年,填补了多项鸟类环志和迁徙规律研究空白。
江西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邻近的江西井冈山、齐云山,湖南桃源洞、八面山四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为一体,形成罗霄山脉完整的自然保护区域,对长期保存、整体维护罗霄山脉生物资源和生态系统的自然性、完整性及其自然演替, 为保护江南腹地珍稀物种和原始类群,提升保护区网络的规模保护效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2020荣获,江西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江西省批复成立,为江西省林业局直属正处级单位,下设戴家埔保护站、大汾保护站、营盘圩保护站(候鸟环志站)、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等管护机构,保护区发展建设从此步入了全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 ↑ 干货 | 十二种气候类型及特点 ,搜狐,2020-02-26
- ↑ 脊椎动物的始祖长啥样?,搜狐,2022-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