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大余县梅关中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江西省大余县梅关中学地处县城西南,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中,创办于1971年,学校历史悠久,环境优雅,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齐全。
目录
历史沿革
梅关中学,原名城郊高中,于1971年,当时地处大余城郊偏僻的牛趾石;
1984年迁于现址;
1978年改为完中,后因教育形势的变化;
1987年普通高中部改为职业高中;
1995年停止职高的招生;
2003年恢复高中教育。
办学条件
办学规模
学校占地面积229.22亩,建筑总面积42895㎡,教学楼6栋、学生公寓3栋(每间学生宿舍都带独立卫浴、热水),图书馆[1]、综合楼各1栋。拥有标准化教室91间,另建有多媒体教室[2]、舞蹈房、美术室、体育室、电钢琴房、钢琴房等。校内建有400米塑胶标准运动场、网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一系列运动场所。
办学宗旨
自2003年恢复高中教育开始,学校就明确提出了“做出梅中特色,创出梅中品牌”的办学目标,坚持文化特长“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办学理念,在重视文化教育的同时,狠抓音体美特长教育,特长教育成绩优异。
文化+特长(音体美书法任选一)
课程内容
1.音乐:乐理、听音、视唱、器乐、声乐/舞蹈
2.体育:100米、800米、立定跳远、原地推铅球、篮球、足球
3.美术:素描几何体、素描静物、素描石膏像、素描人物头像;色彩静物、色彩风景、色彩人物头像;人物速写、风景速写、场景速写、速写创作、设计等
4.书法:篆书、隶书、楷书、行书
特长教育优势
学校经过几年的特长教育教学实践,从课程设置、学生管理、教师评价各个方面已摸索出了一整套科学完善的特长教育教学体系,教育教学日臻完善,师资雄厚。
招生范围
面向大余县南安镇、黄龙镇、左拔镇、浮江乡、吉村镇、河洞乡、内良乡所属初中招生。
办学措施
为此,学校自2003年以来,有计划分步骤地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求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摸索中找出一条切合梅关中学发展实际的德育工作道路来,经过两年来的努力,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积极建设校园物质文化
1、校园建筑建设力求新颖、大方,富有现代气息
香港铭源基金会捐建的“铭源楼”、“英东楼”,外商投资建成的学生食堂及公寓,刚建成的综合科技楼、图书馆及将要建的教学楼、实验楼、艺术楼等校园建筑均按照高规格、高要求的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使校园建筑极具现代气息。而且所有校园建筑的外墙漆颜色均以黄色为主色调,使“黄色”这一中华民族传统喜爱的颜色成为学校校园建筑的标志性颜色。
2、校园环境建设力求美丽、幽雅,具有梅中特色
学校聘请高级园林设计师为校园环境的建设进行科学地规划:“铭源楼”前砌一个喷泉花池,“英东楼”前建一个艺术广场,综合科技楼前为茶花园,图书馆前为梅花园,其后为桂花园,学生公寓前为樟树园,运动场周围为酸枣园。如今,喷泉花池、艺术广场已建成,茶花园、桂花园、樟树园、酸枣园已具雏形,梅花园正在筹建之中。
学生徜徉于优美的校园之中,每天都在接受着学校一草一木,一花一树的潜移默化的熏陶,自身的道德修养、审美情操就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高。新颖、大方,富有现代气息的校园建筑,美丽、幽雅,具有梅中特色的校园环境为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健全人格的形成提供了巨大的无形的力量。
逐步积淀校园精神文化
1、确定"铭源"精神为校园文化精神的基点
香港铭源基金会150万元的无私捐助,使梅关中学彻底摆脱了两幢教学楼均为一级危房的困境,结束了分地教学的历史,并为梅关中学一跃成为县重点发展的中学提供了前提。因此,学校明确提出将"铭源"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确定为校园文化精神的基点,并不断地拓展和延伸。同时将铭源基金会在湘、粤、赣等地捐资助校的义举,特别是在我校的捐助史作为此后新教师、新生入校教育的必修课,用"铭源"精神感召一代一代的梅中教师及学子,用他们切实的行动证实着无悔的人生。
2、开发以"梅岭"为校园文化底蕴的校本课程
梅关中学因位于梅岭脚下得名。梅岭,因其饱经沧桑的悠久历史与牡丹亭一同闻名天下,而梅岭山上怒放的梅花,更以其不畏严寒,傲视群芳的非凡风骨,成为中国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青睐的对象。学校基于梅岭厚重的文化底蕴,梅花独特的教育意义,专门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从文学、音乐、美术几方面开发以"梅岭"为校园文化底蕴的校本课程,培养师生的爱国、爱家乡、爱校的情感,使师生自觉树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激励师生不畏艰难、积极进取、奋勇拼搏。
3、运用文学、体育及艺术为校园文化底蕴积淀的载体
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校园文化底蕴的积淀,除校本课程为其形式之外,积极开展与校园文化精神相关的音、体、美活动,提高学生文学修养也是极其有效的方式。同时,各项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为学生寻找自信的机会,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责成政教处、团委、语文组及体艺组成立和完善相应的学生活动机构及组织,如“铭源”合唱团、蒹葭文学社、“铭源之声”广播站、文艺队、田径队、篮球队、足球队等,每学期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及安排表,定期举行各种活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学生的文化内涵及道德品行。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各项活动的开展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由我校文艺队表演的原生态客家民歌表演唱《走读伢子七七磋》分别获市、省首届艺术节一等奖。
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除学生是主要参与者之外,教师也是其中之一。为此,学校2003年组建起了教工团支部,重组了工会,由教工团支部,工会每学期制定具体的活动方案及安排表,负责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有益于教师身心健康的活动,如篮球赛、排球赛、乒乓球赛、师生足球赛、登山比赛、演讲比赛等,以充分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氛围营造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 每一座图书馆,都是壮丽的书海殿堂 ,搜狐,2019-08-03
- ↑ 一步搞定新一代多媒体教室,这都不知道你就out了! ,搜狐,2019-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