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池袋本町(张建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池袋本町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池袋本町》中国当代作家张建全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池袋本町

“池袋本町"是个日本地名。池袋是城区,本町是社区。 池袋与著名的银座、新宿、涩谷、浅草同为东京都(市)的繁华街区。

池袋以池袋车站为中心,分为六个丁目(丁目是更小的社区,据说这是古时日本借鉴中国唐朝的做法与名称),其中包括池袋本町。

出池袋车站北口,步行七八分钟,穿过首都高速(高架)路,就到了池袋本町。

2020年2月,我们一家三口按之前的计划来到东京,此一时期“新冠疫情"己蔓延多国且以中日为盛,中国的重点在武汉,日本的重点在“钻石公主号”游轮。之后不久,疫情中心先后又转移至欧洲、美国,那是后话。

我们为不幸遭遇疫疾的人祈福,也期待国际联手,抗击疫情。

病毒是看不见的杀手,我们心存恐惧,于是在东京自我“隔离“——不去旅游热点地方、不去商店、不逛街、不下馆子。

在日本的朋友李伟帮我们租了一处房子,就在池袋本町一丁目Ⅹ-X号(街道与房号略)。

本町社区分两部分:一丁目和二丁目;整个本町社区象个不规则的象棋盘,网格状的街道不宽,好在规划的多是双向车道而且与四周的城市干道相连,道路微循环十分畅通;也许作为古老的街区,整个社区的房屋都只有二三层高,一家一户,整齐地排列着,有新有旧,大多没有庭院,没有围墙。这种建筑在日本叫“一户建"。如果在中国,这种房子可能会叫日式别墅。但日本人概念中的别墅,应在郊区且有院落花园;每户人家门口都挂门牌号,比如“池袋本町一丁目18--7,旁边还标注户主名称,如松本、高桥、田中、濑户等,类似于中国的王家府、李家宅、刘家第。

以往外出旅游,起得比鸡早,跑得比狗快,收获也只是浮光掠影。在一个异域他乡,租房而居,令我便有了旅居的感觉。

左邻右舍都住着日本人,但受语言所限,几乎零交流。但李伟说,日本人的邻里关系本来生疏,由于人人都注重个人私隐,个个都防犯他人。好在我用眼睛观察,也能看出一点皮毛。

日本一户建的特点,在于地皮永久归属买家,自用或传承多代,当然可以买卖转让;业主可以拆旧建新。但建筑法规定,新建房屋占地平面在临街的一面要内退一定尺寸;因此,本町社区的新房大多门口宽畅一些,而旧房则紧临街道;正因如此,常年都有零星的脚手架和施工人员拆建房屋;所幸日本的建筑与物业管理细腻规范,施工并不影响居民生活。

一户建尽管不高,占地面积也仅有几十平米,一层常有一个停车位,二三层房屋也狭小,居住的家庭往往是一家三口。而由于日本结婚率低,丁克族多,一家两口甚至一家一人者也不少。

也许是土地太金贵,我在本町社区没有见到太多大体量树木,门前屋后多是精致的小树或盆栽,修整得恰到好处;偶尔在街角空地上,有零星古树,技干黑粗。据说是日本国花——樱花树,到花开季节,可以想象会是什么景象。

李伟是我夫人当文艺兵期间的战友,彼此交往四十余年了。他九十年代离婚后到日本创业,后来娶了一位日本女子为妻,女儿也己二十多岁了;与前妻所生的儿子则年长一些,也随父亲来了日本,现在做旅游服务方面的生意;遗憾的是,李伟与日本妻子因文化差异方面的原因现己离婚。

我问他会不会加入日本籍,他笑言“才不会呢!"。他表示自己的根在中国,不会放弃中国籍,将来还会回北京养老的。

当了一个日本人的爹,又不入日本籍?我调侃地给他取了个外号"日本爹”,他笑笑无语。

李伟早已通晓日语,言行举止也有了日本人的礼节与干练。他成了我们免费的导游与翻译。

本町社区有一个占地颇大的寺院——重林寺,建于明治23年(公元1890年),至今己有130年历史了。走进寺内,有汉唐风格的大殿,飞檐翘壁,只是用了少见的浅绿色屋面瓦,与北京的黄色琉璃瓦相比,更显得清幽冷静;游人寥寥,反衬出寺院的庄严肃穆。据说二战时期,为躲避美军轰炸,重林寺曾短期借予学校使用;与重林寺相对应,在本町社区另一端,有一个规模稍小的神社——冰川神社。

这两个去处,给本町社区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感和神秘气氛。

我也看到一所交通短期(学制短)大学和区立中小学校。印象深刻的是,女大学生上身穿着冬装,但裙子下却裸露双腿。想必日本女子多是要风度不要温度的角色;令我感慨的是小学放学时,很小的孩子背着双肩包,成群结队地走在路上。李伟说,日本人很少接送上学的孩子,因为过度爱护孩子在日本被人看成素质低下的表现,他们更倾向于从小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和独立性。相比中国的一些父母,一方面望子成龙,另一方面又甘愿当孩奴,养了太多"妈宝"、“巨婴”、“娘炮"。细想想,我们的教育观念落后太多了。

闲时我们在本町社区游逛,发现这里有一处名为"能看电车的公园",约几百个平方米,一边有三株古老的樱花树,这时还没有开花;公园左右对角各两株桃树,却己花满技头,有老人孩子在草坪上玩耍,为数不多的鸽子也好热闹似的,哪儿有人偏去哪儿。电车每隔一会儿,就会轰隆隆过去一列,果然名不虚传哦!

我们坐在公园休闲桌椅上,看着四周的老房子,百多年苍桑岁月,给人带来一丝恍然隔世的感觉

李伟用手机搜索出电影《追捕》的主题音乐,听来一下子就把我带回到四十年前。中国观众喜欢杜丘和真由美的人太多,可惜杜丘的扮演者已经去世…… 在本町纵横交错的小巷中,星罗棋布地装置着自动售货柜,专售饮料且有冷有热;另有超市、药店、自助洗衣店等,所需服务应有尽有。我想,如果安居此处,生活是十分便利舒适的,如果不想跑远路,是哪儿也不用去的。

几乎所有的超市,都有白色小盒包装的纳豆——黄豆浸泡发酵成粘稠状,搅拌一下就会出现细丝儿,类似中餐里的豆丝。

据说,这个食品是在日本南北统一战争时期无意之中发明的——南方军队的士兵都背着干粮袋,袋中装有黄豆,行军中遇到下雨天,黄豆淋雨后发酵,士兵们舍不得丟掉,有啥吃啥,不料发酵过后的黄豆更好吃。如此以来,几经调制,现在成了日本特色的传统美食。

有一天,我们走进了一个咖啡店,守店的只有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子,身材超胖。做了三杯咖啡后,他回到吧台,静静地看墙壁上的电视,好象是相朴比赛。

我们好奇,日本人何以喜欢大胖子相朴,漂亮的宫泽理惠与贵乃花的恋情怎么会轰轰烈烈开始,又静悄悄结束

李伟说,贵乃花是日本相朴界明星,不过现在已退役,当下活跃的相朴新秀,多是蒙古来的运动员。这令爱面子的日本人十分沮丧,观众也在慢慢流失中。李伟转过身去与店老板聊了一阵,回来说,这哥们少年时的确练过相扑,慢慢被淘汰后,只好改行开店谋生。

李伟还说,本町社区的店铺,多与这个"相扑咖啡先生"一样,把自家的一户建改建成店铺,一二层经营,三层居住。…… 到今天为至,我在本町社区己经住了十天。如果说以往对东京都的印象仅限于旅游点,如皇居、东京塔、浅草寺、天空树的话,那么这一次又多了一个居民社区。

也许以后再来东京,我还会选择住在池袋本町。[1]

作者简介

张建全,陕西籍人,现居北京,1978年入伍,历任战士、文书、新闻干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