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汪氏小苑

汪氏小苑,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东关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2002年10月22日,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古建筑。

目录

组成

小苑组群布局规整:住宅横为三路并列,纵为主房三进延伸,前后中轴贯穿,左右两厢对称,体现儒家中庸之道思想。正厅旁厢边廊,堂后寝室耳房,体现尊卑有等、男女有别的封建伦理观念。构屋取奇数组合,体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的神秘风水意识,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

住宅庭院比例均衡,通风采光充足,纵横互联相通,内外分合自如,是扬州大宅门传统格局形式之一。庭园玲珑精巧:厅前屋后辟“可栖”、“小苑春深”、“迎曦”小苑,使住宅小苑揉为一体,曲折多变。装修雕琢精湛:木雕砖雕石雕与装修、墙面、地面巧妙结合,交相辉映。取材珍贵,有汉白玉、金丝楠木、红木、柏木等;技法多样,有阴刻、平、浅、深浮雕、单面、双面透雕;题材丰富,有几何图案、飞禽走兽、花鸟鱼虫、人物山水、寓意深刻,吉祥如意。文史蕴含深厚:门楣、石额、匾额、楹联包含书法“楷、隶、行、草、篆”,出自名家佳作,用典精巧,耐人寻味,且与小苑内环境融为一体,相映成趣。鲜为人知秘闻:苑内有暗门、暗室、暗壁、暗阁、暗藏宝洞、地下室等。

汪氏小苑门前周围高墙围垣,墙体厚实,不设窗牖,其作用是防盗防火,再请看这门楼墙面,门楼不饰雕琢,墙面不加粉饰,看似质朴无华,其实是藏富不露。而且到了清末民初时期,社会动荡,战争不断,盐商已不能与清中叶相比,但从大门两边一对深浮雕石鼓及已斑剥铁皮包镶的厚实门扇钉“五福临门”花纹仍隐约透露出昔日主人的富有。一对刻有“双线”白矾石的石块与安徽黟县宏村“承志堂”古居民东侧门厅形制做法一样,为什么会和宏村古民居门厅形制相同呢?这是汪氏小苑昔日主人汪竹铭是徽商的缘故[1]

再看门槛,槛上有双环,可上下启动,便于轿子进出。

倚壁而设的精美砖雕“福祠”(俗称土地祠),是早晚及婚丧喜庆烧香敬神用的。福祠左为磨砖对缝仪门,入内为正厅。

春晖室前庭院宽敞,花街地面由卵石、瓷片、砖条、片铺成松、鹤鹿、蝙蝠、寿桃、灵芝、麒麟,寓意为“鹤鹿同松”、“福寿双全”、“麒麟送子”。依墙两侧缀湖石假山少许,植琼花、腊梅、迎藤花木,清雅怡人。靠庭前东侧峰石突起,接近屋檐飞溅。东边还有磨砖贴面小角小门给人似有似无的意境。

进入春晖室,见明间海梅花梨浮雕屏风,虽经百年沧桑,然油光如初,光彩照人。屏风下裙板木雕为“狮子盘球”、“聚宝盆”、“万年青”、等,异常精美。中嵌大理石天然山水画六幅,如风峦夹涧、如飞瀑溪流,如龙蛇游走。篆写阴刻楹联,匾额似画龙点睛,加之两次间的柏木精致透雕花罩,增添了春晖室古朴典雅的气息,国家名城保护委员会阮仪三教授叹之“不可多得精品”。

通过春晖室次间柏木透雕花罩和屏风后飞罩及厢房过道口飞罩讲究装修雕琢精湛,说明汪氏小苑木雕、石雕、砖雕、装修、墙面(例福祠、门罩)、地面(例庭院花街)综合巧妙运用、交相辉映[2]。其艺术风格既不同于北方繁复,有别于南方细腻,兼有徽雕影响又自有个性,表现为精巧、冼练,技法多样,有阴雕、平雕、浅浮雕、深浮雕、单面透雕、双面透雕。用材广泛:木材用料有海梅、花梨、楠木、柏木、杉木、花旗、松等,题材丰富;有吉祥如意、几何图案、飞禽走兽、花鸟鱼虫、人物山水,寓意深刻;有松鹤延年(、鹤)、岁岁平安(瓶上插花)、四季平安(瓶中插四季花)、子孙满堂(松鼠猴子葡萄)、凤戏牡丹(凤凰、牡丹)、榴开百子(石榴)、莲生贵子(莲子)等吉祥寓意。大理石天然山水画,如风峦夹涧、如飞瀑溪流,如龙蛇游走。

视频

汪氏小苑 相关视频

扬州汪氏小苑
国庆-汪氏小苑.flv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