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中的一条船 (电影)
《汪洋中的一条船》是依据台湾作家郑丰喜所撰写的自传《汪洋中的一条船》改编的电影,中央电影公司出品。
上映前,因为剧本版权问题,让拍摄进度有所延宕;后来经由中影总经理梅长龄与郑丰喜遗孀吴继钊相谈协议后,正式签订拍摄版权合约[1]。
上映后,旋即造成盛况空前的轰动,无人不知此部家喻户晓的影片,观众皆无不动容落泪,创下极高的卖座纪录。
目录
剧情简介
台湾云林县口湖乡的一处农家里,郑老伯期待著第十一个孩子的出生,并取名为丰喜。
丰喜出生后,患有先天性小腿萎缩,双足畸形。可是,家境贫寒的丰喜几近遭到抛弃的厄运,幸得爷爷的阻止和呵护,才得以留在家里。由于,丰喜在爷爷的呵护下,从小就很聪明懂事,博得邻居和卖艺赵伯伯的喜欢。
六岁的丰喜,为减轻家庭生活负担,遂成赵伯伯的徒弟,跟著四处耍猴卖艺,彼此相依为命。那段日子里,丰喜在艰难困苦的人生际遇中,不仅学会做人的道理,还磨练坚韧的意志。赵伯伯被心脏病夺去生命后,丰喜只能独自流浪生活,一直到被偶遇的老乡带回为止。
返家的丰喜,并没有跟父母一起居住,跟著五哥在郊外养起鸭子,靠著辛苦勤奋的努力工作,凭借一百多只鸭子养活自己。某日,一场特大暴风雨,不仅冲走所有的鸭子,还差点夺去丰喜的生命。此后,丰喜的父母再也不让他独自离家生活。
九岁的丰喜,进入学校求学,靠著自强不息的毅力和求存图强的进取精神,荣获优异的学习成绩。十几年后,高中毕业的丰喜事迹经当地报纸报导后,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为此,校长和医院院长特为丰喜装上假肢,实现终于能够站著走进大学校门的愿望。
大学期间,丰喜一方面持续打工挣钱,另一方面将自己的经历写成自传《汪洋中的一条船》参加征文比赛,引起台湾社会广大的回响。此书深深感动著同校法律系女学生吴继钊,尽管她有来自父母的反对压力,仍毅然持续交往。大学毕业后,俩人结为夫妻,并育有两女。
1975年,郑丰喜因肝癌逝世,得年31岁。
逸事
1985年,《汪洋中的一条船》和同属中影出品的《源》在中国大陆各地公开上映,深获好评;这是自1949年国民政府迁入台湾以来,首次在中国大陆公开放映的台湾电影之一。另一说,《汪洋中的一条船》是1986年10月在上海首映,之后再在大陆各地公映。但是,此时中国大陆并未获得《汪洋中的一条船》版权。
1986年7月2日,中影总经理林登飞则谴责中国共产党未取得电影版权、迳行拷贝影片后擅自在中国大陆公开放映,并下令追查拷贝流出地区。
1987年,百花奖将《汪洋中的一条船》中的秦汉列为最佳男主角候选人之一。1988年,台湾电影以转口贸易方式正式在中国大陆放映。1990年,李行等台湾电影导演代表团正式将《汪洋中的一条船》等电影带到中国大陆供观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