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普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沙普利 | |
---|---|
出生 | 1885-1972 |
国籍 | 美国 |
职业 | 天文学家 |
知名作品 | 《星团》《开天辟地以来》《星系》《内总星系》 |
哈洛·沙普利 (Shapley,Harlow 1885年11月2日 - 1972年10月20日) 美国天文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哈佛大学天文台台长,美国天文学会会长。
科学成就
他推断太阳位于银面附近且距离银河中心约3万光年,1911年,他利用罗素的结果并通过测定互相交食的双星的光度变化,求出双星系统成员星的大小,这种方法被作为标准方法沿用了30多年。他还论证了造父变星不是食双星,从而成为提出造父变星是脉动变星的第一人。
1914年 他在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的威尔逊山天文台任职。他用威尔逊山的1.5米反射望远镜研究了银河系中球状星团的分布;这些星团都是很庞大和密集的恒星群,其中有些包含多达100万颗成员星。
他发现当时已知的100个球状星团中有1/3在人马座内。利用当时新提出的概念,即利用变星的变光周期和视亮度可以精确求出他们的距离,他发现星团的分布基本上以人马座为中心的球形。既然球状星团的分布呈球对称,把它们看成是环绕银河中心就合乎逻辑了;根据这一结论和他得到的其他距离的资料,他断定太阳距离银河中心5万光年,后来改为3万光年。
在沙普利之前,人们认为太阳位于银河中心附近。沙普利这项对银河系的实际大小作出比较合乎实际的估计是星系天文学的一个里程碑。除研究银河系外,他还研究了银河系邻近的星系,特别是麦哲伦星云,并由此发现星系有成团趋势,他称之为总星系。他成为哈弗大学天文学教授,后又任哈佛大学天文台台长(1921~1952)。
人物评价
沙普利是20世纪科学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出身于农民家庭,幼年家境贫寒,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16岁就参加了工作。在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下,沙普利自学成材,由短训班,至预科班,最终进入大学,并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
沙普利在天文学上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对球状星团和造父变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推出太阳系不在银河系中心,而是处于银河系边缘,银河系的中心在人马座方向。他的研究为人们认识银河系奠定了基础。
沙普利在退休后积极参与科学普及活动。他富有激情并饱含哲理的演说,使年轻的听众大受裨益,并从中诞生了一批知名的科学家。
相關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