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坝小幼连九年制学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河坝小幼连九年制学校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龙山镇河坝村青坪1组。开设幼儿园到六年级9个班,是一所公办学校。
学校简介
河坝小幼连九年制学校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龙山镇河坝村青坪1组。是龙山镇瑶族族聚居区的一所村级小学。学校服务4个村,开设幼儿园到六年级9个班,在校学生人数275人,其中瑶族学生占98%。学校现有教学楼二栋,食堂砖木结构一栋。每个教室安装了“班班通”,计算机教室与图书室和图书阅览室合并共1个,现有图书10432余册。是一所公办学校。
历史沿革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该地区私塾已相当兴旺,但规模小,各私塾学生人数不等,10月份结束。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政府提倡新文化教育,民众开始筹建校会。校址在新寨寨脚左边的山嘴上,开办短期小学,借新寨民房办学,负责人王正烨。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在青岩简易师范毕业的曹景阳担任校长,有教师3人,学生115人,分为四个年级,取名夭家保(堡)国民小学。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学校改名为绕江国民小学校。
解放初期,因山区闹土匪,师生不能开展正常教学活动。1950年被迫停课。
1951年9月恢复上课,教师有杨勋尧、龙顺科、龙祥、罗德洪、杨勋成、龙廷明、龙云山、潘治安。设1至4年级各1个班,因只有3个教室,二、三年级作复式教学,曹炳勋任校长。
1959年,因遇困难学校宣布停课,师生回家参加农业。
1961年,政府正式接办,由龙选仁负责主持学校工作。
1981年10月22日,河坝小学被列为麻江县一所五年制民族小学。当年政府还拨专款8万元,修建校舍,新校址选在乡政府背后的山嘴上(现在的校园位置),学校共设有教室10个,办公室1个,教师宿舍8套,有教学班六个,校名改为河坝中心学校,
2016年8月艾文英继任校长,有教学班6个,在校生185人,有在职教师12人。2018年5月政府拨款320万元新建487平方米新教学楼,有6个普通教室,四个办公室,四个功能室。2019年3月学校搬进新教学楼。2018年政府拨款320万元改装原河坝小学教学楼,在县政府决策下合并河坝星星宝贝幼儿园,把2019年5月河坝小学改名为河坝小幼连贯九年制学校。
校训
明礼、善行、笃志、修身
校徽
校徽寓意:河面上扬帆起航逆流而上,寓意河坝小幼连贯九年制学校师生扬帆起航,奋勇前行。
硬件设施
学校占地面积7024㎡,校舍正在修建占地面积约为120㎡,生均体育活动场地面积为13.37㎡,图书5236册,实验仪器值为15.02万元,学生计算机是31台,普通教室班班通6套。校园环境整洁优美,布局合理,设施设备齐全,建有计算机教室、科学实验室[1]、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图书室、体育器材室等功能室,基本实现了绿化、美化、净化及路面硬化,学校正在修建教师住房和食堂,为师生创设了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办学特色
多年来,学校提出的“特色立校”的办学理念,打造特色品牌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2007年学校成立了校本教材采编小组,在贵州高地发展研究所的配合和支持下,编写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枫树下的孩子》《瑶族枫脂染文化传承》等地方教材,为传承民族文化和增强学生对本民族的知识提供了丰富的民族文化教学资源。
1.学校从一年级起开设了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地方课程教学。平时以学校活动为平台,挖掘民间舞蹈节目,组建学校兴趣小组,大力开展舞蹈、体育、山歌比赛等活动,发挥班级、年级师生潜力,提高学生民族民间艺术欣赏水平。
2.对瑶族的传统习俗,学校成立校本教材采编小组,编写具有本校特色的地方教材,把民族、民间传统习俗、优秀的文化传统、学校的发展史等知识编入教材,在一至六年级的地方课程、品德与生活、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中进行教授。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本民族的感情。学校还聘请本地少数民族[2]艺人到学校讲授。
3.利用美术课开展民族民间织土布、刺绣、枫染等工艺教学,聘请本地民族民间艺人进课堂讲授,让学生对这些民族民间技艺有了解和掌握。
4.规范开展布瑶族语言教学。送教师到外地进行双语教学培训、请当地有双语教学经验的教师开展,联系征订双语教学的教材。
5.充分利用校园墙报、艺术长廊、板报、校园广播等媒体宣传、展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充分结合学校校园建设实际情况,把学校校园硬件向体现民族特色方向发展。
联系位置
贵州省麻江县龙山镇河坝村青坪1组。
参考文献
- ↑ “理化生实验室”应该如何设计,豆丁网,2016-03-21
- ↑ 中国古籍和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2016-07-26